APP下载

银行流动性前瞻

2013-04-29黄广明

银行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期限流动性供应

黄广明

以6月20日隔夜SHIBOR较前日狂涨578bps达到13.4440%的历史高点为标志,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成为一时的焦点。银行的流动性困难会不会长期化呢?不会!

银行流动性问题可以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微观角度要说的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起源问题。流动性管理之所以成为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银行有着对资产与负债进行期限错配的必要。期限错配是银行收益的重要源泉,从风险收益相权衡的角度,银行没有必要对资产负债进行合同期限的完全匹配。精明的银行家发现进行适度的错配是最佳的,在适度错配下,银行既赢得了不菲的收益又不至于引入过高的风险,也就是说取得了风险收益的最佳组合。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错配正是银行的起源。当古代的铸币商发现将手头堆积的钱币临时借出既可以赢得一些利息,而又不会耽误铸币委托人取回他们的钱币的时候,银行就产生了。因此,流动性管理是始终伴随银行的一项常规工作,这项工作的有效进行正是要避免流动性困难局面的发生,也就是说,要确保流动性困难不成为一项持续的事件,不允许流动性困难长期化。

从宏观角度说,银行流动性管理与整个经济的资金面或者叫货币供应状况相联系。在源远流长的货币史上,人类一直在处理着货币供应问题。正是因为传统的实物货币不足以满足媒介不断增大的商品交易数量导致了金本位的谢幕,新诞生的不兑现信用货币体制比较好地解决了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清偿力(也叫做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动性指的是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总量,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不是一回事,现实中流行性一词被赋予了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含义,有必要仔细甄别。可以说,不兑现信用货币体制基本上消灭了全局性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也就是说,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长期性的流动性紧缺的,因为流动性的不足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发货币来弥补。

宏微观两个视角的结合是理解当前银行流动性实务的关键。2013年年初以来,广义货币(M2)增幅高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13%控制目标,5月末为15.8%,货币供应政策6月有了变化。同时,鉴于过高的货币量(M2/GDP)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转型正在成为市场预期(准确地说,只有M1才是货币,这里不展开讨论)。但是,这种宏观方面的变化与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困难不是一回事。如上所述,银行流动性管理是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期限结构,确保净现金流的稳定。当全社会总的货币松紧程度变化从而影响银行资金来源总量时,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调整信贷与投资的规模来确保流动性的稳健。也就是说,银行的流动性与全社会的流动性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银行的流动性困难与货币供应的高低无关,但银行流动性困难往往发生在货币供应政策发生变化的时候。这是因为,银行的资产负债有其内在的期限结构并且是滚动叙做,货币政策转换与银行资债结构调整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互动,以防止发生临时性的银行流动性困难。

总之,银行流动性困难只会是一种瞬时现象,不兑现信用货币体制下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全局性银行流动性困难,全社会货币总量应该适度,过高过低都不好。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猜你喜欢

期限流动性供应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婚姻期限
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延长之我见
供应信息
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