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十制工作机制”增强扶贫针对性
2013-04-29李君楼
李君楼
河南郸城县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人口132万,农村劳动力63.5万人,贫困村145个,贫困人口20.8万人。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
近年来,郸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在落实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工作中,积极探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长效机制,推行“十制工作机制”(即定期召集制、干部旁听制、代表推选制、民主提议制、民主表决制、代表问询制、工作述评制、会议备案制、村务公开制和绩效考评制),公开解决贫困乡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来,保证了扶贫资金落实到贫困农民期盼的项目中,增强了扶贫的针对性、瞄准性,确保党的扶贫政策安全“着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农民收入增长较快,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截至2012年年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26.88元,同比增长14.2%;全年实现脱贫人口2.73万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37%;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0.2%。
郸城县把实施扶贫开发作为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郸城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把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评体系,与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郸城县领导分包整村推进村和驻村干部包村、包项目,在全县上下构建了扶贫开发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县直各单位积极参加定点扶贫工作,承担相应的扶贫任务。2012年,河南省、周口市共派驻17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联系帮扶17个贫困村。郸城县委、县政府抽调县直单位和重点企业共256人分包到144个贫困村,单位帮扶驻村率达到100%,实现全县贫困村全覆盖。以“整村推进村”建设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向整村推进村倾斜。2012年,整村推进村项目资金为3883万元。
郸城县扶贫办因地制宜选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探索产业开发机制,完善产业链条。选准牲畜养殖、林果、蔬菜、中药材种植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建立规模产业基地。先后建立了中药材、高淀粉红薯、无公害蔬菜、西瓜等产业基地,并以村为单位建立示范小区,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开发集群。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的形式,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项”的产业格局。2012年投入财政贴息资金217万元,完成5项产业化扶贫贴息项目。同时,为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郸城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土地反租承包、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1万亩,投入资金37148万元,带动全县4.46万户增收,累计安排贫困人口就业800余人,人均收入1.8万元。“河南财鑫集团”“金丹乳酸”等扶贫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引导贫困村和民营企业参与帮扶共建工作,取得了企业、农民共赢的良好局面。“村企共建”已经成为扶贫工作的民心工程。
为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得到直接有效扶持,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郸城县扶贫办实施“扶智换脑”和“科技扶贫”工程。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观念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实施“雨露计划”,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提高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扶贫、财政及金融系统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完善扶贫开发信贷资金投入机制,优化扶贫贷款发放方式,实施“到户增收”试点项目收效显著。2012年,郸城县全年投入财政贴息资金50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92万元,共扶持贫困村农户378户,人均增收8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