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8:当“列兵”的上将们(上)

2013-04-29赵占豪

党史纵览 2013年8期
关键词:许世友当兵连队

赵占豪

“我连来个新‘列兵,军龄赛过我年龄。虽然革命这样久,还和我们搞五同。到了班里就上岗,下得岗来又劳动。工作积极守纪律,真是一个好‘列兵。不嫌高粱米饭粗,不嫌士兵铺板硬。唱歌学习全参加,一切和兵全相同。要问此人他是谁?就是我们的老司令。”这首发表于1958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上的《新列兵——战士诗》,歌颂的是我军当时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干部下连当兵运动。

20世纪50年代,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开始起步,由于缺乏经验,部队建设中产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少数干部官气滋长,不执行尊干爱兵的传统带兵方法,出现了脱离战士、粗暴管理等问题,造成了官兵关系的疏远,我军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受到削弱。这一现象引起了党和军队领导的高度关注。

1958年6月,《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昆明军区十三军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大校、副师长张化民中校身着战士服、佩戴列兵衔,于当年2月分别前往该师红军团(一〇九团)八连一班和四班当兵。他们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一起摸、爬、滚、打两个多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密切了相互关系。何云峰和张化民在当兵过程中,也进一步摸索了一些政治工作、军事训练的经验,指导了全师的工作。看过报道后,毛泽东眼前一亮。

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军官,像云南的一个师长,一年当一个月兵,我看这是好办法。……这样,我们的军队就是永远打不散的军队。”8月30日,毛泽东进一步提出:“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

9月20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总政治部作出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规定要求:建立各级干部下连当兵的制度。由各级党委决定、政治机关主持,领导干部带头,逐批组织机关、学校、专业技术和兵役干部,不论过去是否当过兵,除了年老、体弱、有病的以外,每人每年至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下连队当兵。没有当过兵或者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青年干部,第一次当兵的时间应为半年或一年。下连当兵的干部,应编入班、排,归班、排长指挥;在连队过党团生活;应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期满时连队应对下放干部作出评定,干部本人应写出一篇或两篇有关连队工作经验的总结。

《规定》下发后,全军上下积极响应,迅速掀起了干部下连当兵的热潮。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许多高级将领带头参加,其中不乏一些战功卓著、威名赫赫的上将、中将的身影。

许世友:“永远是七班的战士”

1958年9月21日,毛泽东在接见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代表时,问时任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现在地方上规定每个领导干部要有一段时间进工厂当工人,下乡当农民,你们部队干部可不可以下连当兵?可不可以作个决议?”许世友坚定地表示:“完全可以!”

第二天,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就作出了各级干部下连当兵的决议,全体代表都报名申请第一批下连当兵。9月23日,南京军区党委批准了许世友等30名将军第一批下连当兵的申请。当晚,被批准的几位将军兴奋地举行了一次“士兵座谈会”。许世友说:“30年前我当过兵,那时官兵不分你我,不分老少,都像亲兄弟一样,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个个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正是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了部队的成长,培养了我们成为军官。今天,我们当了高级干部也不能忘本,在我51岁的今天,又第二次下连当兵,我真高兴。我这次下去一定要把兵当好。”

10月17日,许世友头戴船形帽,身穿士兵服,来到海防前线某步兵六连七班,当了一名“上等兵”,他的直接领导是中士班长张吉生。许世友刚到住处时,房东老大爷站在门口惊奇地打量这位老战士,孩子们也从窗口伸出头来看。许世友笑着说:“怎么,看我老了?老兵能打仗,有战斗力!”放下背包,许世友马上参加了班务会,他对大家说:“我这兵很老,1927年就当兵。这次到七班来当个老兵,希望同志们多帮助我。共产党员嘛,能上能下,能官能兵。”

许世友知道,连队的干部、战士对干部下到班里当兵是有顾虑的。见到连长高立山的第一面,他就问:“连长,我到连里来当兵,你有顾虑吗?”高立山说:“没有。”许世友说:“没有是假的。首先我向你表示态度,我这个兵好领导,一定听党支部和行政上的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会找你们的岔子。”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他还经常向连队干部、战士交心,要求他们大胆管理,强调自己是来锻炼的,不是来行使首长职权的。他对班里同志说:“我们这些人做干部做了几十年,管人管了几十年,已经养成了管人的习惯。甚至说话语气、生活习惯、走路的样子等等都有这种表现。这种习惯势力是很顽固的,只要稍不检点,就会流露出来。希望大家以后从这方面经常督促我,帮助我拿下官架子。”排里组织政治学习时,许世友又发言说:“我们要把官气消灭掉。我们共产党员,不管你职务有多高,都要平等待人,连我在内,要下很大决心做到这一点。”

第一天吃饭时,班长和战士争着替许世友舀汤盛饭,许世友谢绝道:“班长同志,我在你们班当兵,你就是我的上级,就要大胆管教我,不要太客气了,要让我拿下官架子。一个战士要班长盛饭,这还了得!” 周末晚上,驻地村庄放电影,请连队去看。临走时,班长张吉生觉得许世友年纪大,要替许世友背步枪,许世友不肯,两人把着枪争来夺去,最终还是许世友获胜。背着枪的许世友幽默地说:“我要打掉官架子,你不能培养我的官架子。”还有一次,许世友和班里的战士一起锄草、扫垃圾。有个干部拿着照相机在一旁请求许世友停下来照个相。许世友没有停,他边扫边说:“人民公社五六十岁的老社员,一天干到晚,也没有人给他照相。我们干了一点活,就要照相,我看还是不照。”

在班里,许世友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和战士们谈心,谈自己的人生经历,甚至连家庭开支、儿子的工作等情况都一一说明。班里的战士本来还有点拘束,但是看到许世友那样平易近人,那样诚恳,他们很快消除了顾虑。开始,战士们称许世友为许同志,后来称老许同志,最后索性叫老许,个别爱开玩笑的战士甚至叫他许老头子了。

下到连队后的许世友严格要求自己,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坚持不搞特殊,坚持不要照顾。晚上开班务会时,张吉生宣布了新的站哨名单。许世友问:“班长同志,怎么把我的名字漏了?”张吉生说:“你年纪大了,不要你站。”许世友说:“我放哨最拿手,什么样的紧张情况下我都站过。”张吉生灵机一动,对全班战士说:“同意老许同志不站岗的请举手!”全班除许世友外都举起了手,张吉生说:“不是我不叫你站,是大家一致通过的。”许世友说:“你们早就商量好了,我有意见。”在他的坚持下,张吉生最终只好给他也排了岗。由此,许世友也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切工作要主动去做,如果不主动抢着做,那自己就什么也做不到。一天上午,全连下河练习游泳。秋末天凉,又是雨后初晴,河水冰冷。班长和战士们都劝许世友不要下河。许世友说:“不,我不游泳,只洗个澡。”其他人也来劝说,许世友爽朗地笑道:“你们不要看我年纪大,力气倒还不比你们青年同志小呢!”他最后还是下河了,并且和小伙子们一样,一直游到河中间。下午,张吉生知道劝许世友不下河很难,于是就提出让他在岸上做观察员。许世友笑着说:“不,我的眼睛不行!”

许世友知道,只有主动努力地毫不特殊地去做士兵的各项工作,才能使班里战士感到你是普通一兵,从而与大家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志关系和革命感情。他常对班里的战士们说:“我年纪大了,过一年少一年,今后当兵的机会不多了。你们青年同志应当多让我干一些战士的活。”

为了学习打背包,许世友请战士邵世好先教了一遍,然后自己解开背包重打。邵世好说:“老同志歇歇吧,看你头上的汗!”许世友说:“我不歇,我重打一遍,学会它。打错了你们不要吱声,等我打好了再指出不对的地方。”战士们问:“你在红军时代就打背包,还用学?”许世友说:“那时背的是毯子,不是背这种背包。”说着背包打好了,邵世好满意地说:“打得对。”许世友这才歇手。

10月25日,连里组织劳动。上午,许世友去山里参加积肥。因为山路很陡,大家不让许世友挑担子,可许世友一把抢过了一条扁担,说:“上山挑担子我最有经验。年轻时我挑过200多斤粮,走30里路,还翻一座大山。”说着,让战士往筐里加满土和碎草。许世友挑起担子走下陡峭的山坡,腰不弯,身不晃,扁担在肩上吱吱嘎嘎响。同来当兵的干部看着他的背影说:“老头子干劲大,不能再让他挑了。”但许世友一直坚持挑了三四担才被别人夺下担子。下午修水库,年轻人早把扁担抢光了,许世友就用双手提着两筐土,直奔大堤,让许多年轻战士赞叹不已。

10月27日,连队进行攀登绝壁训练。一根粗实的绳子挂在绝壁上,战士们挨个爬了上去。趁大家不注意,许世友抓起绳子攀登起来。战士们急忙过来保护。许世友边爬边说:“我能上去,你们别以为我年纪大了不行!”最终他顺利登顶。晚上的班务会上,张吉生批评了许世友,说他年纪那么大,不该攀登绝壁。许世友说:“我接受班长的批评。但要说明一点:你批评是正确的,我锻炼一下也是需要的。”班长说:“你年纪大,应该休息休息。”许世友笑答:“要休息何必来当兵?我来当兵就是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操练,我不当特殊兵。”

10月28日,连里组织山地实弹射击。由于山地射击比水平射击复杂,许多人都感到没有把握。上午,连首长要许世友对一号目标进行试射。许世友幽默地说:“我眼睛不好,子弹打到地球上还是有把握的。”玩笑归玩笑,许世友几乎端起枪来就打,连续打了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重机枪四种武器,全部命中目标。全连同志都深受鼓舞,说:“老同志都成了全能射手,我们也一定能打好!”大家都夸赞许世友的射击技术,许世友却谦虚地说:“我是瞎子摸鱼,碰一个算一个。”

10月31日下午,连里去海边挖工事。战士孙承仕怕许世友太累,不让他刨石头,想把他的铁锹夺过来。许世友执着铁锹,把小孙逼到堑壕边上,笑着说:“来吧,看谁的力气大!”小孙只好松了手。许世友脱下外衣干起活来,一会儿他的衬衣就被汗湿透了。晚上开班务会时,许世友感到有些疲倦,但仍打起精神坚持参加。会议开到一半,南京派人送来一份中央的电报。班长张吉生知道是大事,再三劝许世友马上到连部看电报。许世友说:“不,我现在是一个战士,不能不参加班务会,等开完会再去看吧。”他一直坚持到底,这种真正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的做法让战士们都十分感动。

除了劳动和训练,许世友还积极参加连里的拉歌活动,他对别人说:“我有几十年不唱歌了,在家里听到孩子唱歌还嫌吵呢,今后我自己也要唱歌了。”训练间隙,战士们知道许世友年轻时在少林寺习过武,武术功底深厚,就一致要求他表演武术。许世友站起来双拳一抱,然后拉开架势打了起来,趋避进退,一套拳打得虎虎生风,许多战士看后要拜他为师。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许世友觉得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许世友的平易近人也换来了战士们的真心爱戴。一次,连队在海边山头上测试速爆杆的威力,人员坐在离爆点只有20多米的山芋地里。在即将爆破的一刹那,战士孙承仕突然一下坐到了许世友前面,挡住了许世友的身体,原来他是怕石头崩到老许身上。许世友让小孙坐到后边来,小孙死活不肯。这件事令许世友十分感动,他深切感到一个高级干部只有平等对待战士,战士才会平等对待你,甚至会不惜一切爱护你。

11月1日,班里开五好评比会。评到许世友时,他说:“我一好也没有,提缺点我完全接受。”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机枪手邵世好说:“老许第一个优点是像个兵样,没有一点官架子,干劲比我们年轻人还大。”孙承仕说:“老许比我们普通战士还普通。”最后,全班一致评他为五好战士。

转眼间,许世友与战士们在一起生活、学习、劳动、训练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这30天里,许世友与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将要离开连队时,彼此间都恋恋不舍。班长张吉生代表班里给许世友作了详细的鉴定,许世友还成了连里的荣誉战士。后来,许世友还专门给七班写了一封信,谈了他一个月来当兵的感受,并称自己“永远是七班的战士”。

邓华:“真正的列兵”

1958年10月7日傍晚,沈阳军区某海防前哨连的士兵们正待集合吃晚饭时,听说下连当兵的干部来了,就飞快地跑下山坡去迎接。七班长余德华跑得最快,他看见一位近50岁的列兵正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迎面走来,连忙抢上前帮他背包。老列兵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我能背,不累。”可是余德华硬是把背包抢了过来,他问:“老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我吗?叫丁华!”

这个丁华其实就是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上将,和他一起来当兵的还有军区副参谋长唐子安少将以及干部部副部长王维湘大校等人。他们到连里时,已经到了开晚饭的时间,连干部请他们吃完饭再去班里。可是邓华坚决要求快点下去,连部只好利用吃饭集合的时间,将邓华他们分配到了前哨排五班当兵。

邓华在班里睡在战士集体宿舍双层铺的下铺。当天晚上,他就要求去执勤,排长没有批准。在邓华的一再要求下,第二天,他终于被批准参加了海岸观察哨的值勤。到了晚上,邓华又要求参加海岸巡逻。由于这一带海岸地形复杂,巡逻时还要通过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路,即使是熟悉地形、道路的战士在黑夜里巡逻也得时刻小心,稍不留神就会摔跤,甚至有掉到悬崖下面的危险,何况一个初来乍到的老同志?加上邓华白天已经站了岗,排里就不让他再参加巡逻。可是邓华连声说“我不累,身体挺好”,说着就拿起枪,背上子弹带出了门。排长、班长劝也劝不住,拉也拉不回。就这样,在漆黑的夜里,在崎岖的海岸上,邓华端着枪,紧跟着班长,整整巡逻了两个半小时。

从此,邓华早上和战士一起起床、出操、跑步,参加队列训练。伙食上,他和战士一样天天吃高粱米饭,每周吃一顿细粮。进行军事训练时,他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训练刻苦认真,自我要求很严。他还积极参加连队组织的各种劳动,脏活累活和战士一样干,休息时跟大家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很快,邓华就同战士们打成了一片。

无论白天夜晚,无论刮风下雨,邓华都坚持站岗放哨。轮到他值班观察时,他用大倍望远镜仔细观察海面,不放过任何可疑情况,认真地执行观察任务。在值班日记簿上,他记得非常正规和准确,例如什么样的船只,几点进入观察海域,海上经纬度多少等,都记得清清楚楚,令战士们十分敬佩。

做单、双杠第一练习的时候,排长怕邓华年纪大了有闪失,就站在单杠底下给他“保险”,可是邓华说:“不用,我能上!”说着,两手一攀,上身倒悬,双脚向上翻去。第一次没翻过,他说:“再来第二次!”练到了第三次,终于把双脚翻过了单杠。练完以后是自由活动,战士们都在跳高,邓华也兴冲冲地跑去了。这时横杆的高度是1.15米,他跳了三次都没跳过。战士们就劝他:“老同志,别跳了,跌一跤可不是闹着玩的!”邓华说:“你们不要看我老,我一定跳得过去。”他右腿猛一跨,果真跳过去了。他一跳过,有个本来跳不过的小战士,也猛地一下跟着跳过去了。

班排长见邓华净挑重活干,就订了一个计划,轮流摊派出勤,不排他的班。邓华等着班长派他站岗,可同志们就是不让他站。到了凌晨2点半钟,一个战士偷偷地起床准备去换哨,被邓华发现了,邓华也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准备和这个战士一起去。这个战士见他坐起来了,赶紧又躺下去。邓华笑着说:“同志,别装睡了,咱们快点走吧。”这一夜,他在海岸上巡逻了3个小时。

连里的战士们都不知道这位老同志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觉得他很好亲近。开饭前,他站在队列里和战士们一起学唱“红旗好”。晚饭后,他总要拿起象棋和九班战士李清明“杀两盘”。训练中间休息时,战士们总喜欢围着邓华,听他讲红军长征中的艰苦奋斗和英勇作战的故事。邓华也非常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常常打听战士们每年发的衣服鞋袜够不够穿,粮食够不够吃,还鼓励战士们多搞农副业生产。看到营房前边一片小平地,他建议开荒种地瓜;还经常和战士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

不知不觉间,邓华下连当兵的时间就要结束了。一天,和邓华一起下连队的副参谋长唐子安开玩笑地对战士们说:“毛主席号召军官下连当兵,你看我们是什么干部,谁的‘官最大?”战士们笑了,说:“你官最大。”“为什么?”“因为你胖,像个大官。”唐子安又问:“那我像个什么官?”“像个部长。”唐子安又指着邓华说:“他是什么官?”战士们回答说:“可能是个处长吧?”“什么处长?”“也许是管理处长。”大家都笑了,邓华也笑了。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团政委苏苏揭示了真相,战士们一听都非常惊讶。他们都听说过邓华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全过程,曾先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协助彭德怀指挥百万大军,在朝鲜战场上沉重打击美帝国主义的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邓华应该是一个高大勇猛的大将军,怎么也没想到和自己朝夕相处一个月的老战士就是邓华。刹那间,全体战士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邓华在当兵期间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气,真正像普通战士一样。临走前,战士们给他作了5个字的鉴定:“真正的列兵”。

陈再道:“特等射手”

1958年10月21日,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上将下连当兵。他先到某师机关换好组织介绍信,然后冒着秋雨赶往某部二连报到,和他一起下连当兵的,还有政治部主任叶明少将以及其他几个机关干部。

二连是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一走进这个光荣的连队,陈再道就意味深长地说:“我这个老兵新战士又回到家啦!”下连后,陈再道被分到了六班,叶明被分到了五班。为了方便管理,他们分别化名叫作程新、叶军。当天,连里用欢迎新兵的老规矩欢迎他们。各班开了班务会,晚上开了同乐晚会。战士们演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当场还自编自演了许多欢迎新战士的节目。当战士们唱起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时候,陈再道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

在生活上,战士们总想对首长们多照顾些。不是给他们添上一个枕头,就是悄悄地给他们盖上一件棉大衣。陈再道只好一再要求连干部向战士们说明,不要给他特殊照顾。为了说明自己能过士兵生活,他还随口念了一首长征时的歌谣:“打倒资本家,顿顿吃南瓜,打倒大土豪,夜夜困稻草。”他说:“过去在红军里,官兵过的都是同样艰苦的生活。今天连队士兵的生活,比起红军时期,简直好到天上去了,我们还是要发扬官兵一致的好传统。”

可说归说,战士们还是处处照顾他们。一连几天早晨,打扫卫生总是没有陈再道和叶明的份。他们刚想拿扫帚扫地、拿抹布擦桌椅,就被年轻战士抢去做了。无奈,陈再道只好采取“打游击”的战术,随时注意打扫卫生,让内务一天到晚保持整洁。叶明则采取突击方法,每天悄悄地提前半小时起床,扫地、倒痰盂、擦桌椅,最后洗脸,还带一盆水放在战士的床前。七班副班长罗玉明患了头痛病,将军们连忙把自己带来的头痛药拿出送给他,夜里又去看他。他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战士们。

一天,连队帮助驻地附近的红旗公社抢收晚稻。连里起初没有派陈再道他们去,怕他们年岁大,吃不消。陈再道说:“帮助群众生产,是红军老传统。我们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哪能干不了庄稼活!”在他们的坚持下,指导员只好同意他们参加。金色的田野里,陈再道挥动镰刀,弯腰收割,腰弯痛了,就蹲下来割,一步也没有落在年轻战士的后面。事后,班长王志远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老将军,真能干,一会割完一大片。老红军,不简单,助民秋收是模范。”

陈再道在军事训练中也非常刻苦。第一次班务会上,陈再道就向班长做出承诺:一定努力学会四种步兵武器,作一个全能枪手,坚决不拖班里的后腿。他说到做到,只用短短几天,很快就学会了几种武器的瞄准、构造原理和分解结合。他星期天也不休息,在俱乐部里练习重机枪操作,到靶场练习瞄准。瞄准对一个年轻战士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但对陈再道来说却是一个难点。戴上老花眼镜吧,看清了缺口和准星,看不清几百米外靶子上的瞄准点,三点构不成一线;不戴眼镜吧,瞄一两分钟,眼就发花了。可是他不怕困难,顽强地练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在靶场上,虚心听班、排长的指教。他听说新入伍的战士何章桂五次射击五次优秀,就请何章桂作示范动作,谈经验。经过短时间的刻苦训练,陈再道在骑枪,自动枪,轻、重机枪等四种武器实弹射击中,全部取得了优秀成绩。为此,所在部队领导机关还授予他“特等射手”的称号。

“新兵老红军,革命意志坚,来到二连后,干劲冲破天。”二连官兵在将军当兵的鼓励下,人人争做“五好”战士,个个争当一专多能的标兵。连里还制作了“黄继光突击队”和“青年先锋队”两面红旗,班与班之间开展了夺红旗竞赛。在陈再道当兵期满回去后,连里还经常写信向司令员报喜。(待续)

(责任编辑:徐 嘉)

猜你喜欢

许世友当兵连队
当兵为了啥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许世友拒绝与第二任妻子复婚
许世友“生财有道”
当兵爽不爽
当兵咱咋就当不够
当兵当好兵
许世友五跪慈母
走错连队上错床
许世友参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