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何处入手
2013-04-29杨媛
时下,随着世界经济竞争力的日益增强,国家亟待一大批具有探究能力的人才。为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故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然而纵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甚至是语文公开教学,相当部分的老师,不知何谓探究,课堂仍是师生一问一答,只是在每次问答前美其名曰:“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更不知课堂探究性学习从何处入手。
那么何谓探究性学习呢?简言之,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对语文学习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的研究方法。那课堂探究性学习又该从何处入手呢?多年的探究性学习实践告诉我,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课文的题目入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每进入新的一课,学生必然都要从课题阅读起。所以我们首先可引导学生从课题探究入手,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对阅读新课的学习兴趣,又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欲望,还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进入《祝福》一课时,我并没有作任何导入语,而是直接板书课题与作者,然后故作惊讶地问学生:“鲁迅——祝福?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谁能够值得他祝福?祝福什么?为什么要祝福?祝福的结果怎样?”在我的引发下,学生一气呵成,将小说读了个遍,随后相继叹着气说:“这哪里是对人的祝福啊?”“那些富人们在祝福声中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可寡妇祥林嫂却在这些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题目含有讽刺意味!”……看到同学们义愤填膺的样子,于是我又乘势激问学生:“为什么寡妇祥林嫂会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死去?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死?她的死说明了什么?”这一系列的追问,又促使学生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对小说的主题作深入的探究。
二.从学生的疑难处入手
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往往都会遇到疑难问题,学生要进一步阅读学习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多利用这一好时机,巧妙地对学生加以探究能力培养。如《我与地坛》一课小组合作交流时,有学生提出“文章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这一疑惑。于是我要求该小组同学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采用追忆回想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从而深刻地展示了作者走出残疾阴影的心路历程。两部分内容看似不相关,其实穿插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我”与地坛的缘分;暗线——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线索。
三.从意见分歧处入手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还时常会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我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全班学生深入探究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逍遥游》一课,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对这一课的主题引起了争议:有的学生认为,逍遥游的思想值得肯定:尽管庄子的这种思想是超现实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但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正确的,他的这种“绝对自由”是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的表现;有的学生则认为应予否定:他的这种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思想是不存在,对于现在社会来说,简直就是反动的。我发现这一问题正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于是我让该学习小组发言人将此分歧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全班同学也较有分歧,后来大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生活的境况以及他的人生哲学思想,最终才获得一致的意见:应该辩证地看待他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他的思想。大家应该抛弃私利之心和不合时段与身份的杂念,勇敢地面对生活,挑战生活,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从专题研究处入手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及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要求学生努力发掘每一课中可探究的课题进行专题探究,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的理解。如学生通过《逍遥游》一课主题思想探讨后,大家觉得庄子其人及思想值得专题研究。因此课后各小组通过阅读《庄子·内篇》,到图书室及网上查阅资料,撰写论文,交流学习体会等,大家觉得庄子的人生哲学体系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二是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三是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从而使学生对庄子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探究与评价人物思想的能力。
杨媛,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