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水痘合并心肌酶谱异常患儿的护理体会
2013-04-29周军林
周军林
【摘要】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其中一部分患儿在病程中出现心肌酶谱的异常。自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10例此类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水痘;传染性;病毒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57-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最小年龄9月,最大年龄9岁。本组患儿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痂疹可同时存在,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3-40.5℃。起病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均并发心肌酶谱异常。经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和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均治愈。出院时心肌酶谱示正常,平均住院6天。
1.2 流行病学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病变粘膜皮肤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主要由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感染。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人群普遍易感,易感患者接触后约90%发病,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家庭内传播类为90%。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
1.3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高度发热,患儿全身不适,哭闹,且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一般不留疤痕。病程为2-3周。
1.4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示白细胞计数正常。心肌酶谱示:AST70-210U/L、LDH300-450IU/L、CK-MB28-40IU/L、HBDH190-400IU/L,心电图、肾功能、大小便均未见异常。心肌酶谱升高并不一定有心电图的改变,心肌损害首先出现心肌酶谱的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才出现心肌生理的紊乱,表现为异常心电图。
1.5 治疗 本病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和营养心肌治疗,皮肤局部予以对症处理,积极预防皮肤感染。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水痘患儿及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护士应及时安慰和鼓励患儿及家长,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动作轻柔,态度和蔼,不断与患儿轻声交流,以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心有所依,积极配合治疗。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也影响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所以护士应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增加信任度,让其配合治疗护理。
2.2 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病室内温度适宜,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每天用1:50的84液消毒病室两次,紫外线消毒2次。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种操作集中进行。被患儿呼吸道及皮疹分泌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先消毒再送洗。严格限制探视人员。
2.3 病情观察 护士要加强病情观察,观察患儿意识状况、精神状况、生命体征、四肢末梢循环及伴随症状,如有无呼吸困难、唇绀、头疼,呕吐,观察皮疹发展情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严防心功能不全。定期监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2.4 皮肤护理 指导患儿家长给患儿穿宽大柔软衣服、被褥整洁不宜过厚、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保持患儿手的清洁,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疱疹结痂时不要过早用手将痂皮抠去,应让其自然脱落,尤其颜面部的疱疹更应注意,否则愈后易留下疤痕。患儿因皮肤瘙痒而吵闹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水痘严重时不宜洗澡。疱疹破溃继发感染者局部用百多邦软膏和阿昔洛韦软膏。婴儿感染水痘病毒,可为其套上手套,避免用手揉眼,防止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影响视力。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应避开皮肤疱疹及破溃处。
2.5 口腔护理 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较小婴儿可用棉签沾湿淡盐水清洁口腔,多饮水。患儿口腔溃疡时可涂金霉素。
2.6 发热护理 水痘发热在38℃以下,可不用退烧药,多饮水;体温达39℃以上同时在头部加用冰袋冷敷以物理降温。及时更换潮湿衣服,保持患儿舒适。高热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2.7 饮食指导 母乳喂养患儿,指导其母亲进食清淡、富有营养食物,忌食虾、海鲜等易致过敏食物。其他患儿进食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加强营养,宜给予绿豆汤、小麦汤、粥、面片、鸡蛋面等。高热时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体温下降,食欲增加,及时提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2.8 健康教育 对住院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适时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水痘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后的相关知识,指导患儿及家长参与治疗护理中。
3 小 结
通过精心护理,1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心肌酶谱正常,未发生其他并发症,赢得了患儿家长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丁绪芳,寿季卿,王国良.50例儿童叹息样呼吸的心理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