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2013-04-29梁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效益改革创新职业教育

梁红

【摘要】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低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教学方法的运用又受到教师素质的制约,因此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我国职教院校的发展现状,简析了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重点围绕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有效性课堂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57-02

一、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1.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

形式化教学模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教师观念的形式化。教师受自身素质影响,在过往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且教师认为这是正确的。在形式化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分析,从而造成“教师讲、学生睡”的怪现象普遍;二是教学方法的形式化。教学方法形式化是指教师在方法应用过程中缺乏应变能力,照本宣科,使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益缺失。

在职业教育形式化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难以分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低效性,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发生了改变,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难以与社会实践接轨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向社会输送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各学科教学应与社会实践接轨。具体来说,GDP的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就业机会的增多,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多职业教育院校难以实现学科教学真正与社会实践接轨,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的基本功效缺失,严重遏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3.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依赖自身发展,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分析,国家财政拨款仅对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运作效用,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直接促成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职责难以发挥。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缺乏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监管力度,也导致了各大院校基础设施不足,难以与社会实践接轨,教学效率低下,“混”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院校的社会形象。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之前瞻

1.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于学生是否在求学的初级阶段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无止境,而教也永无止境,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詹姆斯·博特金、摩洛哥学者马迪·埃曼杰拉、以及罗马尼亚学者米尔西·马尔茨等在《学无止境》报告中指出,传统的学习是维持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只是固定不变的见解、观点、方法、和规则,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已知的、重复发生的情况,教学工作是为增长学生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维持现存社会制度和现存生活方式的目的。这份来自1979年的关于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报告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某些西方国家教育的现状,然而在当代,这份报告仍然适用于新形势下的中国,准确的说,这是一条存在于“中国式教育”模式下的“价值链”。

2.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我们可通过上述分析进行改革策略的细节规划:

(1)實施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转化学生的心理,强化教育功效,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2)设定目标

基础目标: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现代技术,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递增创新能力。

总体目标:面向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3)改革中的难点

难点一: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决心是否坚定;教师自身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细节规划是否全面。

难点二:学生的思想意识;学生的配合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

(4)改革的策略

策略一:实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策略。

策略二:落实“分级教学”策略,结合理论与实践,实现分过程、分层次、分重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改善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

策略三:以更多的实例进行引导,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纠正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

策略四: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将导师的引导效果最优化。

如此,通过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详细规划,教师可实现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执行策略,并通过这些策略,结合职业教育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针对性改革,以期达成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三、应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1.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却不可能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即因材施教原则。

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笔者用两位教师的行为表现来阐明因材施教策略的有效性与低效性。

教师A、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除了拟定常规教学计划以外,还额外制定了一次评测计划。即在开始教授第一堂课之前首先对学生进行一次评测,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测试分数、解题能力、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状况等等。随后,该教师根据评测结果初步制定了学生档案,并随着教学进度而对档案进行着随时的调整。

教师B、该教师在开始第一堂课之前也对学生进行了评测,评价标准是为测试的分数。且该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数拟定了因材施教策略,事后证明,该班学生考试成绩出奇的好,而在计算机实用操作方面却始终差强人意。

综上,结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其一,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接触学生的初级阶段即进行资质划分,而不是随时随地,盲目的跟风而不进行科学规划。

其二,因材施教是需要教师驻足长远的眼光且制定周密的计划,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其三,因材施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分级教学

具体而言,分级教学法共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制定完善的分级策略

在这一阶段,导师通过对学生的资质层次划分,结合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条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教学的难点、课堂教学的步骤、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总结、课外习题、课外辅导等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的划分,制作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2)落实学生的层次划分

以因材施教策略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对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细致的特点分析,制定学生档案,以不为学生造成学习压力为前提,以缩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完成由教师带动教学、由学生带动学生、由“分级”提升效果的教学活动过程。

(3)教学环节的层次划分

一般而言,教学环境总共由备课、授课、作业、辅导、以及检测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授课是为整个环节中的关键所在。在授课阶段,导师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以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进益。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使高层次学生充分起到对其他学生的带动作用,采用交流、探讨、研究、互助等学习方式,将课堂打造成为互动课堂。

3.以实例进行引导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实例应当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如以实例作为开篇导语,以实例进行课堂总结,等等。

如在计算机教学的第一课上向学生阐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背景,是美国军方为了解决大量军用数据的難题而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84年当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诞生,当时的我国还尚处于对外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等等。

通过这些实例,在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变革学习的动力来源,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彰显教学方法改革的功效。

4.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改革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教师树立起标杆效应,并改变教学思想,配合学生完成学业。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不应当只是一句口号,在新形势下,每个教师都应当具备这种意识,且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改革也才能取得成效,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也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服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改革应当针对实际情况,面向社会,改进方法,向课堂要效益。并且,教学方法改革要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以及更多的社会民众看到应试教育壁垒下的层层曙光,使教学方法改革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娟娟.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0(4): 118-120.

[2]郭毅飞.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 新一代:理论版, 2012, (8): 157.

[3]杨黎明. 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二)——项目教学方法的本土化实践[J]. 职教论坛, 2012, (18): 1.

猜你喜欢

课堂效益改革创新职业教育
立足班级特色,预设有效课程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让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益“问”出来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