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探究
2013-04-29俞辉
俞辉
【摘要】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愉快,人人参与,并强调把小组成员人人参与的情况与合作效果等进行评价,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和实效性的共同关注,促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成长。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活动课为例探究中学历史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教学实践。
【关键词】历史课 分组交流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50-02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大潮中,任何国家与个人实行闭关自锁和个人主义都必将被历史和社会所淘汰。与此相适应,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提上了教学日程。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
这里我根据实例谈谈中学历史课合作学习一些做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这节活动课为例。这节课我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吸取以往的教训,我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就突出体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知道搜集整理资料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愉快,人人参与,并强调把小组成员人人参与的情况与合作效果等作为评价项目之一,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和实效性的共同关注,促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积极参与,使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在以往的历史活动课中,设计的目标往往只重视合作学习的方法,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和目标达成,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常常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而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过程活而不动,没有实效性,更谈不上在合作中探究、勇于创新等新理念的形成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从总体上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准备好了吗——确定报道主题;动手做吧——我要参加;风采展示——我来报道;比一比——小组互评与自评;活动小结——感想与启示。
首先,准备阶段是活动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为了把这节课上好,把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体现出来,我提前一周半就布置了任务,让各小组同学探讨各小组感兴趣的话题与研究方向,并讨论确定小组报道的主题。
在小组活动的主题确定以后,我对每个小组成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怎样完成这个活动任务呢?”学生一起回答:“大家共同完成。”从这里看出,学生已认识到要完成本节活动课单靠哪一个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努力,才能实现小组活动的任务。我接着请了一个小组的代表来介绍他们的合作计划。他说:“主题确定了,然后交给我们组头脑灵活、知识丰富的组长就可以了。”于是我追问:“把剩下的工作放在一个人肩上,这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吗?”这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发现其他小组的很多同学也低下头不做声,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并鼓励他们说:“以前我们也上过不少活动课,可是每次都有一些小组的成员把任务推给组长或学习较好的同学就事不关己,高枕无忧了。这不是合作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大家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方法,你们今天就来尝试一下真正的合作学习吧。难道有哪个小组想在准备阶段就甘拜下风吗?”当然没有谁自甘落后,于是我启发学生:“我们每天都在看新闻、报纸,可是你们知道一则新闻、一份报纸的面市需要哪些部门合作才能发售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不少部门,于是接着引导他们说:“我们也来模仿一下,一起来做一次角色分工吧。”这样各小组开始行动起来,进行角色分工如两三个学生做收集材料,另两三个学生进行整理,模仿课本【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一篇报道节选】范文版以及报纸上有关新闻报道的文章写成报道,校对后再选一个做现场报道,其余学生当评委等。到这时谁想离开小组合作学习已不可能了。
各小组的分工结束以后,同学们仿佛真的置身于新闻编辑部,成为一名编辑,一名现场新闻报道记者……这节活动课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学生兴趣盎然,也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在整个的学习准备阶段,不仅需要各小组成员的人人参与,献计献策,而且教师也在与学生交流探讨的同时了解了班级的整体情况,做了综合分析,并提供给学生必要的信息资源,如需要查阅的相关书目和网址等。这样经过充分的讨论准备,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并且小組成员基本达成共识,有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并一起去努力完成。
其次,教学过程进入第二个环节“动手做吧——我来参加”。这个环节是具体操作和实践准备计划的环节。对学生而言,这个环节是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实践的过程。教师在准备阶段充当的是启发者与鼓励者,而在这个环节则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和学习顾问,切忌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创作他们心中的新闻报道。
课堂上,小组成员围坐着,议论着,策划着,互相配合,偶尔有人开小差,立即会因为遭到小组成员义正辞严地指责而赶忙重新加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完成属于他自己的工作或协助其他同学。 “动手做”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们人人参与小组活动,有分工,有配合,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中愉快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各小组编辑新闻报道已现雏形,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各小组真是竭尽全力,各显其能,力争上游。他们设计的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如《北洋水师苦战黄海大东沟,致远舰邓管带昨日殉国》、《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圆明园惨遭洗劫》、《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林则徐虎门硝烟》、《闽清人的骄傲——黄乃模就义于黄海海战》等等。我看着一份份报道纷纷出炉,欣喜的是同学们,欣慰的是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变化:开放的学习空间,灵活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恰恰为新课改和新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途径。
再次,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第三个环节“风采展示——我来报道”。这个环节是小组成员合作的智慧结晶。要求各小组要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把编辑的报道、主题和主要内容作一报道,然后再说明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及完成任务情况。在各小组进行紧张的角逐时,我也提醒各组评委同学注意做简单记录。同时设置一个问题情境:“仔细观察、耐心听讲,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发现别的小组优点最多?”这样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接着,在第四个教学环节“比一比——小组互评与自评”中,在各小组同学汇报展示的基础上,各小组同学讨论并进行综合评价。这时有的学生表现出“多挑别人毛病,少表扬他人”惧怕他人胜出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小组或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要针对性地指出要学会客观地评价,只有评价公正,才会使合作学习变得越来越愉快,而为竞争故意貶低或损誉他人的行为,只能破坏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团结,破坏和谐的氛围,带来的是不愉快与负面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个环节设计的问题情境,并提出:“老师为什么要求比一比哪个小组或同学发现的优点多,而不是比一比谁发现的不足多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发现的优点越多,学到的别人长处也越多,这样才能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别人不及的地方,我们应当友好地指出,从而暗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进友谊。各小组学生在公平的气氛下不仅学会了互评,还进行了较客观的自评,也为以后的活动课创造了较好的教学环境。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活动小结——感想与启示”是对这节课的成败得失的回顾,成功是一种收获,而失败也同样是一种收获。有的学生开心地说:“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没有人袖手旁观,感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有的学生说: “老师,我觉得不管做哪一个角色,想完成好任务,必须得多看书,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小组合作学习增光添彩。”学生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品味着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喜悦。
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活动课的锻炼,相信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会逐渐形成并提高。他们在课改新思路的推动下,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下,将感悟历史,不断超越自己,把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延展得更深更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 书号:ISBN 7-8013-780-8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学用书(7—9年级共6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978-7-303-13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