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2013-04-29田静荣宁新敏��
田静荣 宁新敏��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31-01
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生将所学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本文结合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对影响儿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对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水平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本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十多年,护理管理工作亦多年,深感护理人才培养以及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于护生实习期带教。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在于师傅如何带弟子入门,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护生学会实习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使学生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真正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一直是医学护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根据我院的教学情况,在带教实习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1 护理实习生特点
1.1 文化素养欠缺 在带教中发现,护理实习生人文教育缺失,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整体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很好的基本道德素养,对师长尊重不够,审美能力低,着装不严肃,浓妆艳抹,有些穿着拖沓,不符合职业规范要求。实习期间不安心,请假多,上班时间心不在焉,严重者甚至无心继续实习。
1.2 环境适应能力差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比较单纯,到实习医院后,难以适应医院环境,尤其是到了儿科,面对各个年龄段的患儿,各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常常处于被动无助的窘境。
1.3 专业知识基础差 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不清楚,讲解后反应能力差,技术操作不规范,在学校见习和模拟实验课中掌握的操作知识太少。
1.4 沟通能力差 多数学生进入儿科病区,不知如何与患儿或患儿家长交流,不会因人而异地运用沟通技巧,更谈不上应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加之我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语种多,有的学生中学时代上的是本民族语言学校,普通话交流困难,平时又不主动与带教老师或其他医务人员沟通,遇到问题选择逃避。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更不到位,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理论功底差,常出现患儿家属问及相关问题时,不能及时解释,而且交流时没有耐心和同情心,态度差,易导致护患矛盾发生。
2 培训方法
2.1 进行岗前教育 护理部对实习护士进行医院基本概况,病区环境,医院辅助科室的位置、各种规章制度和职责等岗前教育,增加人文讲座,强调护士礼仪,举办护士礼仪规范培训。
2.2 入科培训 实习生入科后由护士长重点介绍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儿科实习期需掌握的重要内容,科室的专业特点,儿科常用药和特殊用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及标准预防的概念,强化护生自我防护意识。
2.3 制定教学计划 护士长带领具有带教资格的护士,认真学习护士实习大纲,根据教学大纲、护理部要求和实际需要精心制订实习护士带教计划,注意计划的可操作性,既有基础理论,又有临床实践,实习集中学习时间为每周一次2小时,护理技能为前两周每班学习一项,后两周考核,整改。
2.4 培训考核带教老师 加强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培训及考核,通过严格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综合素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被聘为带教教师。以她们固有的专业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情操来影响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5 沟通交流方式的引导 来院后我们组织护理实习生学习交流沟通方面有关知识,分配带教老师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请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示范、授课,使学生尽快的学会交流沟通技巧。在与患儿家属沟通时尽量面带微笑,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
2.6 教与学双向评定 严抓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护生进行各种形式讲课:即兴提问、小讲课、业务学习、护理查房,鼓励护生主持讲课等。不断促使护生主动学习,强化理论知识。如出现差错,带教老师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
2.7 帮助护生适应新角色消除陌生、恐惧心理 护生从学校到医院实习,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面孔,会出现紧张、恐慌心理,带教老师应以和蔼可亲的语言,亲切真诚的微笑接纳护生,向病人介绍新来的护生,使病人接受护生,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尽快适应新角色,从而愉快地开始临床实习。
2.8 强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 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生座谈会,表扬和鼓励优秀的护生,对她们的缺点和不足给予耐心教育,对护生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的解决,从而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护理临床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体 会
通过对护生实习的带教工作,笔者体会:在整个带教过程中,护士长一定要认真参与带教管理工作,积极营造带教环境,充分发挥科内人员积极性,共同参与带教管理。让护士教有所乐,让护生学有所得,使她们早日成为一名高素质合格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