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2013-04-29黄杰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黄杰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强调活而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诸如课堂预设空泛、探究活动异化等误区,坚持“挖掘教材,正向梳理、轉化为探究性问题;利用课文拓展延伸,设计探究性学习训练,构建立体化、生活化的语文。”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阐述。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20-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学科都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探究式学习,颠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如今的语文课堂, 活而动,异彩纷呈。但繁华的背后也有些许不适,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浮躁、虚化,主要表现在:

1.忽略语文学科本质,课堂预设空泛。问题不能显现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或超出探究性学习的范畴,与其他学习方式混为一谈。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学生运用已知(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未知的学习活动,其思维形式表现为各种类型的逻辑推理,而尤以归纳、类比为要。如,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一课中,有关文章标题的含义即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领会问题,须通过反复地研读文本,通过深入地分析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但其问题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探究性,答案也没有生成性。

2.忽视语文学科特性,探究活动异化。组织与当前学习或后续学习联系不大甚至不相干的活动,把语文课异化为其他学科课或班团队活动。

3.超越学情,妄图制造语文学科教育“神话”。不难看出,在诸如上述案例中要求学生去设计心目中最美的桥,本身已经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分强调了学科的人文性,没有把握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超越学科教学底线,学生再努力也没法达到。

研究性教学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组织、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实质上停留在探究性学习上。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也讲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正是如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就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为:

1.以问题为圆点、合理组织教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探究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质疑,自主创新、乐于创新。

2.以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完成理解和发现的过程。能够有自己的理性思考,独立的探究、衡量、比较、鉴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不惟书,不惟上,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求新求异,敢于向权威挑战。

3.拓展延伸,构建立体化、生活化的语文。给予每一个学生探究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承担探究的权利与任务。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面向全体学生和关照个别差异相结合。师生、生生要学会倾听、合作与交流。探究性的阅读需要合作,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接纳、分享、赞赏与互助。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且也是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同桌讨论、4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分组对抗等,展开激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共同探究。使同学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所有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5.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师生关系应开放,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互换,做好学生语文学习的顾问、引导者、参与者,甚至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中的兄长、朋友或学生中的一员。

那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该怎样组织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呢?

一、变“教本”为“学本”,由“自学”而“治学”。

1.挖掘教材,正向梳理、转化为探究性问题。

2.利用课文的“留空”,设计探究性学习训练。

3.开发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善假于单元教学,组织语文专题学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生活为主题组织单元的编写体例,以几篇课文或一个甚至几个单元为单位,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对《孔乙己》、《范进中举》等课文的自主阅读时不妨设计探究专题——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这样更能打破对这两篇文章传统分析的桎梏,就会发现孔乙己与丁举人、张乡绅之间,范进中举的前后,其人生的遭遇和社会地位是大不一样的,通过进一步的因果探究,学生也就不难做出自己的判断了。

总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除了充分利用课本,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外,应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完全可以以生活为资源,以社会为课堂,大胆地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整合,组织学生开展可行的课题研究活动。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