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薪酬现状与问题的策略性探讨

2013-04-29鲍立刚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薪酬

鲍立刚

[摘 要]本文通过我国高校教师工资的“薪”路历程、分析了“薪”情状况、进行了“薪”情比较、展露了教师“薪”扉;进而揭示了我国高校教师高投入与低回报的悖论问题、低廉工资导致创收自救的必然结果。在国家暂时无法解决高校教师薪酬问题的时候,社会应该理解和宽容高校教师创收和兼职,国家和高校应该主动支持和正确引导教师“创收兼职自救”行动。

[关键词]薪酬、高投入、低回报、创收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37 — 03

高校教师应该是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然而根据一项高校教师发展的课题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本身薪酬福利满意度很低,甚至有31%的高校教师生活比较拮据;特别是近期以来,国外研究机构的一项中国大学教师收入全球垫底的调查数据公布,在社会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高校教师薪酬大讨论。

一、高校教师工资的“薪”路历程

(一)高校工资改革的宏观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高等学校历经五大工资管理改革,对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具有重大作用。建国之初,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供给制工资分配方式。1956 年高校进行了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工资标准划分为行政、教学、教辅人员三个类别,采用职数级、上下交叉的办法。1985 年实行第二次工资改革,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1993 年进行第三次工资改革, 高校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 教师工资由70% 的固定部分和30% 的浮动部分组成。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以1999年北大清华率先实行的岗位津贴制度为标志,打破了高校内的身份管理, 实现了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是2006年第五次工资改革的显著特点,它是建立在规范岗位设置和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的基础上实施的,贯彻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工资制度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高校教师工资的微观攀升

教师工资状况是教师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之一。2011年,人民网文章通过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12类行业中,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第三位之间徘徊。在1990—1999年的十年中有四年教师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 2000—2008年的九年中有八年教师工资均高于社會平均工资水平。2012年4月,腾讯网今日话题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出,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师工资在15个社会行业中的位次仅为第12-13位,到90年代末期教师工资位次上升到第10位,进入新世纪又上升到第9位,2002年在15个行业中排到了第8位;2003年我国教师工资在19个社会行业中位列第11位,2004-2008年均排在第12位;在2010年时,教育业平均工资收入已经在19个行业中排到了第10位,属于中等水平。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在大小类目共133个社会行业中,教育行业整体的收入水平排列第59位,处于中等稍偏上的位置,与《中国统计年鉴》的结果相吻合。

二、高校教师严峻的薪酬现状

(一)高校教师的“薪”情状况

2012年4月,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阿特巴赫和同事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28个国家的教师工资中,中国几乎排到了全球垫底的位置。中国新入行教师收入按购买力计算是全球“最低价”,约合人民币每月1632元,中国高校老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人民币4535元。有部分网友认为中国高校教师收入很好,美国人不了解、少算了。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年平均工资是47693元(月薪3975元),美国人的调查数据比国家统计局整整多算了560多元,而非少算了。有人指出:不是高校教师待遇差,而是中国整体工资水平低;我们不能以我国整体工资水平太低来压制教师工资,而是要确保教师位列全国中高收入群体的地位。

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对于教师的管理体制有“福利式”和“市场式”两种主流模式。“福利式”以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为代表,其教师不仅社会地位尊崇,收入也十分稳定和高位;如法国、意大利就是根据“一般公务员工资指数”来确定教师工资并与物价指数挂钩,其高校教师工资都远超同级别的公务员工资;日本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应高于国家公务员,其工资待遇相当高。“市场式”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为代表,美国大学教师平均工资高于联邦政府雇员,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在这些国家中,教师工会起到“助涨工资”的作用。

(二)高校教师的“薪”情比较

从高校工资改革的宏观进程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工资确实越来越重视;在高校教师工资的微观攀升过程中也有数据证实,高校教师的确越来越高;中国高校教师收入全球垫底,也跟我国整体工资水平太低相关。拿我国高校教师工资的绝对数额相比,肯定比不过发达国家,这一点可以理性接受现实;但是,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与本国社会平均工资、社会行业排名、公务员工资相比,我们国家仍然无法望西方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项背。

从上文“高校教师工资的微观攀升”数据整体而言,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从2001起才高于我国社会平均工资、从2010年起才位居我国社会行业排名中等水平,而发达国家的教师收入基本上属于本国社会中上层级。我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而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教育行业的整体平均工资还是要低于“机关”、“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国家机构”等行业。2010年底,人民网文章指出:教师工资收入指数是指教师的年平均工资收入与当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教师工资收入指数既能反映出教师职业在一个国家的地位,又能对不同国情背景下的教师待遇问题提供一个相对的可比参数。通过计算,1990—2008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师收入指数在1.28—2.26之间变动;与我国国情十分相似的印度,教师工资收入指数一般在4左右,比我国高出一倍以上;其他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相同的发展中国家的教师收入指数的平均值为9.58,比我国高出数倍之多。上述比较表明,我国的教师工资收入指数是低的。

(三)高校教师的“薪”扉展露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笔者对全国199所高校的273位教师进行了《高校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书面和电子问卷调查。在调查对方“从教以来,您最不满意、最在乎的分别是什么?”时,有50%公办和51%民办的高校教师表示“最不满意的是收入”,同时又有28%公办和23%民办的高校教师表达了“最在乎收入”的强烈愿望,这些百分比在备选答案选择后都排序第一位。在调查中,问到“如果您与家庭成员有过冲突,那么是什么原因而与他们发生冲突呢?”回答“不能赚钱”的公办和民办高校教师分别是18%、15%,回答“生活比较拮据”公办和民办高校教师分别是11%、21%,这些百分比在备选答案选择后都排序第二或第三位。调查中,有49%的公办和53%的民办高校教师认为,本校有教师在校外兼职赚钱,并且自己想或者已经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直言不讳地说:仅仅靠国家规定的工资收入,高校教师的待遇就太差了。尽管目前很多教师的实际收入还算体面,却是建立在工资外的“创收”或“项目提成”上。之所以出现此种状况,还是因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三、高校教师简单而难解的薪酬问题及策略

(一)高校教师高投入与低回报的问题及策略

高校教师成长及投入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物力投入, 二是人力投入。教师的物力投入是指人们在成为教师和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 个人所投入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表1的数据是根据各高校相关资料,以全国中位价而估算出教师付出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其中,学杂费指得是本科学生缴纳,以 6000元/年计;硕士生以公费为主,没有学杂费,但考研准备期耗费了考研费;考研费、书籍文具和资料费为估算值。本科和硕士住宿费1000元/年。交通费包括长途和短途,长途交通费指从家乡到就读高校的费用,以一年四次来回和200元/次计算,短途交通费指在校期间外出办事产生的估算费用。生活杂费,以20元/天、一个月30天、一年9个月在校时间计算;硕士因为有国家基本补助,硕士生补助300元左右可以抵扣一半左右生活杂费。考证费用为估值金额,获取硕士学位发表二篇普通期刊论文,以800元/篇版面费计算。以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五年,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为例;教师一般都是公费参加在职专业知识培训,所以个人培训费用忽略不计;但是因为考证和评职称而产生的费用自理,教师参加考证和评职称,会产生交通费、住宿费和生活杂费等估算金额。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 为补充更新知识, 获得教育科学信息,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如购买书籍、参考资料, 征订报刊杂志, 从事调查研究等费用估值金额。为获得更高级职称,教师一般五年发表十篇左右论文,其中核心2篇左右,核心期刊论文以2000元/篇版面费计算;出版一本专著,大概需花费10000元左右;其中大概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从课题经费中开支,不够部分一般由教师自付。

在读硕士生和教师都存在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首次金额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1年《社会蓝皮书》评估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基准计算;每年工资增长幅度以国家统计局2011年CPI比上年上涨5.4%为参照幅度。因为攻读硕士学位,而丧失在企业工作的机会,机会成本首次金额以“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2700元左右”为计算基准,逐年上调6%。因为从事高校教师职业而降低工资金额,首次减少的年度工资金额以5100元*12个月-a*12个月为计算基准,企业年薪逐年上调6%;其中5100元为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企业月薪,a为高校新教师平均月薪,以2400元/月计。

教师劳动的人力投入是指教师准备和从事教师职业而消耗的体力和智力总和。教师劳动的人力投入, 即消耗的体力和智力量, 可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表示。由于教师劳动时间具有特殊性, 它包括了教育工作时间(备课、上课等)、教育延长时间 (如通讯联系、个别辅导) 和教育辅助时间 (如业余进修、教研活动) , 因此, 教师劳动的体力和智力消耗量是巨大的。教师劳动的人力投入与物力投入比较, 人力投入要大于物力投入。在我国, 培养学历合格的大学教师,需要经过19-22 年时间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这期间教师所投入的心血和汗水是难以估量的(见表1)。

401100元是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以来、并且工作五年以内,因为从事高校教师职业而投入的净成本,此净成本已扣除本阶段的工资回报。以工作五年以后、讲师职称高校教师实发月薪3000元计算,如果收回净成本401100元,不吃不喝11年才能收回;如果需要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最少需25年才能收回成本;研究生25岁才能毕业,工作25年,高校教师到50岁时才是真正利用教师工资生活;以上只是计算了物力投入的成本,如果把人力投入的成本合并计算,一辈子只能艰难度日,其实现实情况也是如此!

看了很多高校薪酬的论文,比较有价值的对策也有,比如进行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人员评价体系等等;但是,这些对策必须建立在以下二个重要前提的基础上。一是必须大幅度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总额,目前“工资蛋糕”本来就小,无论怎么切、怎么分配都没有激励作用;并且如果切得不均匀、分得不公正,还会引强烈的不满,到时“工资低”的一个问题会演变成“低而不公”两个问题。二是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公正、合理和有效的高校管理运行环境来包容,更需要公平、细致和具有执行力的规章制度来支撑。所以,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的是整个高校管理问题,否则想要解决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和薪酬问题无从谈起。

(二)高校教师低廉工资与创收自救问题及策略

无论是国际国内对比,还是现实状况和理论推导,中国高校教师工资普遍不高是一个铁定事实;但是,每当这个问题被提及时,总会引来一些质疑或嘲讽,理由是高校教师还有创收或兼职的收入。然而,高校教师的创收收入与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有本质的不同;公务员是利用职务便利、权力和国家资源,在几乎不用付出劳动、极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而获得“违法”高收入,而且这种灰色收入是主动送上门的,这种灰色收入相对比较稳定。相比之下,即便高校教师想创收也远远不是那么轻松和简单:首先,绝大多数情况是高校教师主动去寻求收入来源;第二,顾客有没有这种需求?这种需求大不大?多不多?是否稳定?第三,前者答案即便是肯定的,教师有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去满足客户需求。第四,具备第三的条件后,顾客凭什么把业务交给高校教师去做?你是不是名校教师?你有没有名气?第五,假如第四的条件不是问题,客户提供的报酬你能不能接受?第六,教师提供的业务服务能否得到客户的认可等等。一个高校教师如果要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在无权无势而且还要担心学校干预的情况下,为创收付出的努力、代价甚至尊严可想而知!所以创收是高校教师的不得已的“违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难言的痛楚和无奈,更是一种更为艰难的劳动投入,注定只有少部分高校教师才能如愿以偿,大部分教师还是依靠国家和学校发放的阳光工资度日。

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社会舆论在媒体引导下认为高校教师是高收入人群,而对教师加薪诉求冷嘲热讽;另一方面,生活在高校的大部分普通教师们内心却充满着抱怨和无奈,多少年的寒窗苦读和巨大投入,换来的只是仅够生存的一点工资回报,福利分房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攀升的房价而只能在简陋的宿舍门口守望。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家庭矛盾驱使下,许多没有创收机会的教师被迫放下教师的尊严和教育的责任,创造更多的业余时间而与蓝领阶层去争夺微利的兼职工作机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高校教师不专注于教学科研而忙于创收兼职呢?正是中国高校自然形成的“工资+自己创收兼职”的薪酬制度,正如著名学者熊丙奇所言,“带来的严重问题是功利学术以及所有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淡漠,每个人都为五斗米折腰,为‘创收已经不择手段”。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精英,当他们的才智不能为他们换回体面的收入时,利用才智来创收和利用体力来兼职便成为几乎惟一的选择。

上面我们谈到了高校教师高投入与低回报的“入(收入)不敷投(投入)”社会反常现象,严重背离了经济规律;现在我们要谈得是高校教师低廉工资的“入不敷出”脑体倒挂现象,严重降低了教师价值。在国家暂时无法解决高校教师薪酬问题的时候,社会应该理解和宽容高校教师创收和兼职,国家和高校应该主动支持和正确引导教师“创收兼职自救”。如果高校教师存在生计问题,相应单位部门应重点帮扶,否则将有必要动用问责机制。

〔参 考 文 献〕

〔1〕人民网:教师工资考察〔EB/OL〕.http://view.news.qq.com.

〔2〕马佳宏.教师劳动的经济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1).

〔3〕王娜,朱传云,路丹.高校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0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薪酬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薪酬改革共识难达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探讨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与设计
呼唤全新的人事薪酬制度
甲骨文CEO去年薪酬7840万美元 蝉联美国第一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国企薪酬改革需先拿身份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