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3-04-29欧先华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效果

欧先华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临床资料80份,其中进行常规护理的病例40名分为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脑卒中病例40名分为观察组,予以回顾性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上的效果。结果 从患者办理入院,给予入院通知单开始,到各项治疗、护理等相关操作正式执行,对比两组所用时间,对照组平均所用时间为20.3分钟,观察组平均所用时间为10.4分钟;对比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病率,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5%,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7.5%。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等神经内科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有效护理,能极大限度地加快工作步伐,缩短进行有效治疗护理时间,减少并发症,很好地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程序;神经内科;脑卒中;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04-01

目前,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较常见的病亡率高的疾病,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且其致残率也居高不下[1]。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程序,改善对脑卒中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病率,减少致残率与病亡率,意义重大。为此,我院采用了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1年1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临床资料80份,其中进行常规护理的病例40名分为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脑卒中病例40名分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②经头部MRI或者CT扫描确诊;③无颅内器质性病变。其中对照组(40人),男性29人,女性11人,年龄为48-81岁,平均年龄59.64岁,最短住院天数7天,最长69天,平均住院时长26.45天;观察组(40人),男性31人,女性9人,年龄范围为46-79岁,平均年龄58.87岁,最短住院天数6天,最长74天,平均住院时长25.73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史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呼吸道通畅维护,体位护理等;观察组病例则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具体执行情况如下:①接到入院通知单后,即刻改备用床为暂空床,根据病患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准备药品,做好输液准备。②全面准备各种相关物品及仪器,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物品、供氧器、吸痰器、亚低温治疗仪、心电检测仪等。③做好相关急救措施准备,进行相关抢救治疗与护理技术操作。④外观评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各种反射、意识等情况,并详细记录。⑤充分做好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护理操作。

1.2.2 观察指标 ①从患者办理入院,给予入院通知单开始到各项治疗、护理等相关操作正式执行为止,每5分钟为一个阶段,到20分钟后,每10分钟为一个阶段,计算所用平均时间,两组进行阶段性对比。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病率。

2 结 果

以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2.1 从入院至各项护理操作开始所用时间 第一阶段(5分钟):对照组2人,观察组21人;第二阶段(10分钟):对照组17人,观察组11人;第三阶段(15分钟):对照组10人,观察组5人;第四阶段(20分钟):对照组7人,观察组2人;第五阶段(30分钟):对照组4人,观察组1人;第六阶段(40分钟及以上):观察组0人,对照组2人;对照组平均所用时间为20.3分钟,观察组平均所用时间为10.4分钟,观察组极大地缩短了患者有效治疗与护理的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发病率 对照组:口腔感染3人,肺部感染5人,泌尿系统感染2人,合计并发症发病率为25%(10/40);观察组:口腔感染0人,肺部感染2人,泌尿系统感染1人,合计并发症发病率为7.5%(3/40);对比得,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以责任制护理为主导,以病人康复为目的,建立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服务质量好。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护理经验,要求其能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迅速开展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尽快地进行抢救。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为病人争取最佳护理效果[2]。同时,它遵守“先预防,后治疗”原则,能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通过外观评估来分析病人的情况,有预见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预防潜在的并发症[4]。若判断出病人有肺部感染的可能,加强注意空气流通,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对病人的体征进行详细记录,并酌情给予常规抗生素或雾化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存在泌尿系感染的风险,嘱咐其多喝水,及时做尿检查,并冲洗会阴,注意护理尿道,观察尿量、尿色是否异常。

本研究数据表明,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极大地缩短患者有效治疗与护理的时间,减少并发症(P﹤0.05)。

因此,对脑卒中等神经内科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有效护理,能极大限度地加快工作步伐,缩短进行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有利于及时抢救病患,还可以抑制并发症的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很好地改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Ellis R P,McGuire TG.McGuire.Predictability and predictiveness in health care spending[J].J Health Econ,2007,26(1):25-48.

[2] 丁芬芳.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24(6):176-177.

[3] 邓婉娣,宋秀婵.预见性护理干预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诱发因素的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1(36).

[4] 刘桂枝.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14).

猜你喜欢

脑卒中神经内科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