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2013-04-29丁辰

金融经济 2013年8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

丁辰

摘要: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当然,全球并购活动也未能幸免,数量和规模均大幅缩水,使原本活跃的国际并购市场骤然降温。但就在全球企业并购进入低谷的同时,中国企业却似乎看到了巨大的机遇,纷纷选择“走出去”,掀起了“海外并购浪潮”。本文就针对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并购,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并购

不断寻求发展的企业通常面临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和并购发展。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而并购作为迅速实现资本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不同企业的青睐。并购也从而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全球并购市场发展概述

1.全球并购市场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特别是2004年至2007年,全球经济都经历了一段最辉煌的时期。在这种极好的大背景下,全球企业并购也在经历属于自己的春天。全球并购数量每年都是以10%的速度大幅增加,2007年达到31979宗,其中包括跨国并购9169宗。同年,全球跨境的并购规模也达到了4.8万亿美元。这几个数字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然而,时间进入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受其影响,全球并购市场受到重创,骤然降温。2008年全球并购数量为31500宗,而2009年上半年,并购数量仅有13000宗。在全球跨国并购规模方面,2008年降到了3.3万亿,2009年继续下降至2.4万亿。两年的同比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1.25%和27.27%。2001年至2009年全球跨国并购规模变化。

相对于国外的并购市场,中国并购市场的差距一直较大。首先,并购在中国的起步就很晚。中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大多经历的是分拆的过程,比如从银行业到保险业等等,是从国有的垄断到产业的分散。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才开始通过并购来进行扩张。尤其是近几年,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十分活跃,而且不仅局限于国内,海外并购的势头也在逐年加剧。

图1反映的是近十年来中国海外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的变化形势。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期间的回落较为明显,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交易量和交易额都跌到了近六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在极端的时间内,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又重新恢复了活力,并且持续呈增长态势。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并购并没有产生十分剧烈的影响。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并购市场持续高温不减。根据近日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并购市场持续爆发性增长,并购案例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刷新了历史记录。特别的事,跨国并购已经真正成为并购市场最突出的特征,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仅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就已达107宗,共计96亿美元。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海外并购的影响

一场金融危机犹如海啸席卷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做过预测,认为这场危机会造成全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华尔街几家百年投行的倒闭、美国债务危机、欧元区债务危机、亚洲日本韩国经济衰退……这场浩劫对全世界所造成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蔓延。对于中国,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连续十几年的两位数字增长后将为9.0%。我们用低廉的劳动力和消耗宝贵的资源换来的是日益贬值的美元和不断缩水的美国国债。对外贸易受到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升高,中国的经济也同样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中国企业也掀起了并购的浪潮,中国的并购市场迎来了春天。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并购,特别是跨国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也有挑战。

1.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为中国海外并购创造良机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面临重组巨变。部分行业受挫,价值被大幅度重估。汽车、钢铁、金融等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就较大。由于融资成本的不断上涨和需求的下降,汽车、钢铁、造船业等行业进入发展低谷,持续低迷。资金链紧张,现金流的断裂威胁,使这些企业纷纷制定资产出售策略,以渡过难关。另外,欧美的高科技行业也遭遇了类似地困境。谷歌、苹果等王牌企业股票下跌超过50%。高科技企业都很难获得信贷服务。如此严峻的形势使得欧美企业积极寻找外部资金的支持,这样就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活动创造了新的机会。

2.海外并购成本降低

金融危机中,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企业也都经历了股价的大幅下跌,它们也同样急需外部资金的支持,有寻求海外并购的一项。我国的经济长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受危机的影响也相较于其它国家较小,这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降低了成本,向它们提供了在海外低价位投资的机会。特别的,在一些国家大力扶持的项目,我国政府还会为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帮助,甚至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信贷的支持。

3.并购领域限制放松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策文化差异等的影响,不同国家都或多或少地会对外国并购有所限制。比如,欧美等国一直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进行责难,而通不过政府这一关,任何再合理的并购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遇到困境,各国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措施或政策,刺激恢复本国经济。国家对于本国企业的救助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出于本国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多国政府对待外资进入本国的态度和相关政策放宽,减少了跨境并购的政治障碍和成本。特别是对于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的并购,有些国家还会在一定程度对外国公司的并购活动给予支持。这样宽松的环境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绝对是一个机遇。

4.我国相关政策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保障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果较为理想。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和强进的需求,为并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进一步油画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在产业调整的振兴规划中将推动企业并购当作重要手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鼓励并购的贷款融资政策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并购的热情。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了金融“国九条”,正式提出“通过并购贷款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另外,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满足条件的商业银行向境内外企业发放并购贷款。正是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能够在世界上异军突起,2009年迅速反弹上扬,至今保持活跃的态势。

5.海外并购风险加大

机遇常常会伴随风险。面对着海外大量的廉价资产,甚至是迫切需求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中国企业在把握投资机会的同时,也要谨慎,评估后果,为将来做充足的准备。因为目标公司的真实状况以及未来的协同效应是很难进行估计的,如果并购完成,被并购企业度过危机,但不能与中国企业进行良好的整合,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么这样的并购就不能算是成功,甚至可能会对企业原本的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没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经营陷入困境,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中国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尤其是海外并购时,一定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估量,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应对。

三、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

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并购与国外企业的并购有着较大的不同。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的战略,使自身可以参与到全球要素的重组,提升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高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有几个主要特点。

1.希望获得战略性资产

中国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专利等资产普遍较少,而这些战略性资产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西方发达国家却拥有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并且会将相当大比例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技术和专利水平在世界上都占据领先地位。但就美国而言,全世界超过50%的生物制药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电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等都掌握在其手中。本身的差距就大,而且科研的时间成本很难评估,我国企业不可能完全靠自身来实现突破,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海外并购自然成为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世界领先技术的便捷途径之一。

金融危机使得世界上一些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的财务危机,为了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它们愿意出售一些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使得中国企业的愿望得以实现。有时,通过收购在得到新技术的同时,还获得了研发团队,这对于企业自身研发系统的建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2009年,吉利汽车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形成互补;腾中重工并购美国悍马,获得了悍马品牌的所有权以及高管和运营团队。

2.希望增强资源储备

近几年,中国的大型能源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获得资源,以增强自身的资源储备。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是面对13亿人口,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是是十分小的。目前,我国近50种矿藏的储存量有超过一半的缺口,而有的矿藏虽然有一定的储存量,但质量较差,开采加工的成本较高。一些重要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如果以贸易的形势进口,极易受到国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受到的限制较多,这样供给量就不能得到保证,风险加大。

金融危机的发生给石油、矿产等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世界上很多企业面临资金压力,表现出出售资产的需求。中东、非洲等主要产油国,在财政的压力下,也表现出出售项目资产进行融资的愿望。这些都为我国企业带来以低成本购买国外能源公司股份,以低成本获取资源的机遇。2009年,我国多家大型企业并购了一些国外资源型企业,特别在澳大利亚较为集中。

3.能源、矿业、化工等产业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点

2008年以来,中国很多行业中企业并购的活跃程度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在海外并购中,能源、矿业、化工等产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主要领域。资源类并购的规模如此之大,一方面是由于之前所提到的企业可以借此获得战略性资产,另一方面,这一类并购的整合过程较为容易。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的资源类海外并购方面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

4.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性提高

由于在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开始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前,除了这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其它企业也不具备实现海外并购的实力和条件。但是,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它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增强,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因而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以2009年为例,虽然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60%多,但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十分出色。我国民营企业参与海外并购重点在于对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的并购,这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中于资源类并购是有明显差异的。民营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以此来弥补自身在技术、知名度等方面的不足。

另外,与国有企业拥有特殊背景,容易遭受政治等因素的干涉不同,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审批部门的信赖,更容易在海外并购中抓住市场机遇。2009年3月吉利汽车实现了对澳大利亚DSI公司的并购,2010年3月,吉利汽车又成功获得沃尔沃100%的股权和相关资产。

5.私募投资活跃

2005年至2009年间,中国私募基金所进行的海外并购在交投量方面,占大中华海外并购整体的11%,占所有交易的17%。但是,这两个数字在干干过去的18个月逐渐增长,达到了所有交易量的25%,并占54%的海外投资项目。可见,近年来,私募投资数目和金额都在高速地增长。

中国私募股权公司的海外收购交易量近期有所上升,外国私募股权公司从投资组合公司中推出,最终由中国企业收购。根据德勤《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提供的数据,2009年下半年仅完成了8宗海外私募股权交易,而2010年上半年则达到了13宗。2011年上半年,单个交易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私募投资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1%,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27宗,交易金额同比增长73%。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股权基金的参与是中国中小民营企业扩张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金融危机在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打击的同时,似乎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特殊的时期,面对特殊的环境,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企业要想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展海外并购,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做足功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多样的战略,使得自身的国际化道路能够顺利延伸下去。

参考文献:

[1] 德勤.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2010.10

[2] 德勤.无穷无尽无国界:2011大中华海外并购焦点项目

[3] 刘洋、于泽.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和建议[J]. 特区经济,2011.3

[4] 高其法、王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路径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5] 朱长春.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D]. 吉林大学

[6] 原磊.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并购行为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10.7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