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2013-04-29余静
余静
摘 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就势必要打破原有的评价格局。在评价操作中要考虑到简便易行,不要过多加重师生的负担。
关键词: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档案袋;简便易行
评价理念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英语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从几个方面对传统测试与评价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其中一条指出:“评价的重点不再是简单地看重笔头考试和看重结果。通过引入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使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使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自主性监控和调整成为可能。”形成性评价使用得当,将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益。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评价思想,对现行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和结果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动态学习过程的效果。它侧重过程的指导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揭示,能及时调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师生的教与学有积极意义。本文所讨论的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和生活中使用的一种学习评价,主要用于监控、调节学生课内外的学习内容和应用频率。
二、形成性评价的多种方式
1.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日常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记录,包括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测验成绩等。作业记录除记录家庭作业的成绩(多用等级)或评语外,每学期还可以分阶段收录几份学生认为比较满意的作业样品,并且可以在学习小组内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份作业,它是如何完成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交流。定期评价属于总结性评价,宜在每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将结果记入档案中,目的在于不断反馈、调控和改进教学。定期评价只有与日常评价相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的评价的全面和公正。
2.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引导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多方面。通过评价,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3.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现实中,懂得很多英语知识却不会表达的学生并不少见。因此,应当将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而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档案中便多了“生活中经常使用英语”和“愿意教别人英语”这两项指标。英语节目表演是对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检测方式。除了平时的课堂表演外,教师每学期还可组织全员参与的表演节目活动,如英文歌赛唱、诗歌朗诵、短剧表演等。师生共同对表演进行评定,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全面了。
4.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校内评价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英语能力、身体素质等全面素质的综合评价。这些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档案和综合素质报告单上体现出来。校外评价是校内评价的延伸和继续,它强调检验学生素质的高低。
三、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体会
今年的寒假作业,笔者没有按照以往的方式布置,即:要求学生每天听、读英语多长时间,抄单词,家长签字等方式;而是采取:(1)录音的方式。即录一盘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人专辑,内容可以采用说、读、唱等形式,但这一盘录音带一定是能表现学生水平的最精彩的部分,最后要录有家长对学生假期英语学习的评价。(2)制作档案袋。
开学后,作业收上来了,作品让笔者惊讶:学生按照要求交上了各种图画、手工……更多的是录音。通过画画、手工,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想象能力,而且在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笔者没教过的生词,甚至有些词汇笔者也有些生疏。笔者真正体会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和“教学相长”的含义。
四、结语
学生的学习档案就好似一本成功手册,随着“档案袋内容”的逐渐丰富,学生学习英语更积极、努力了,英语的交流能力也更强了。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完成各自任务时发挥了他们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
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就势必要打破原有的评价格局。因此,在操作中要考虑简便易行,不要过多加重师生的负担。今后我们还应在这方面继续探索,继续研究,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争取能找到更好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俞唐,时迈,等.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EB/OL].
http://www.eol.cn/20011229/3015806.shtml.
[2]朱秀妍.小学生英语学习评价[EB/OL].http://english.cersp.com/
pingjia/xiaoxue/200612/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