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3-04-29戴龙根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历史能力教师

戴龙根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据历史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的历史学科阅读方法。

关键词: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培养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也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可见,阅读能力无疑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期奠定各种学习能力的基础,实现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谈谈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 培养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除了本文开头所述阅读能力是各种学习能力的基础这个因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1.1 从历史课堂教学看

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材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中,除了正文、小字(楷体文字)外,还有一则资料、四幅插图、两幅地图、一个普通表格,课后还有材料解析题,这些内容无疑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教学要求相应的阅读能力,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无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1.2 从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看

笔者曾对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反馈的结果是:相当部分高中生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阅读能力。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笔者认为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好时期,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

1.3 从会考和高考看

近年来,历史科的会考和高考,能力考查的力度逐年加大。趋向是:以教材为依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不拘泥于教材。对历史阅读能力的考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侧重识记发展到侧重理解和运用,解决历史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从笔者几年来抓会考、高考的情况来看,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暴露无遗。因此如果在平时教学中不注重把培养历史阅读能力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相结合,就会给高三历史教学造成较大的困难。

1.4 从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看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来临,在历史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要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2 历史学科的阅读方法

根据历史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经常采用的历史科的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提纲式”阅读法

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比如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

①革命的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根本原因、导火线)。②革命的过程(开始、内战时期、共和国时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结束)。③革命的结果:确立资本主义政体——君主立宪制。④历史意义(国际、国内)。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去阅读,然后掌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再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便会阅读了。

2.2 “问题式”阅读法

“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指导学生阅读“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引导学生思考: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有哪些?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从而“培养学生解读、判断、运用史料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

2.3 “地图式”阅读法

“地图式”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红军的长征》时,地点变化特别多,把地图制成动画形式,利用多媒体演示变化情况,由学生照图去说,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些知识点。

2.4 “比较式”阅读法

对于同类事件,同代人物,同时事件等史实,为避免混淆,强化记忆或者归纳异同,掌握规律,可以釆取比较阅读法。比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比较,可以采用列表对照形式,表格分签订时间、双方、内容、影响等项目,多方位比较。要求学生速阅找出各项要点,然后读表分析归类。这样,既可减少盲目性,节省时间,又可增强直观对比性。

2.5 “评论式”阅读法

比如,评价“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秦始皇的功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先前储备的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些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它能调动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智力潜力,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基本史实,对教材或史料的观点作出“我认为——”、“我想——”之类的评论。老师对学生的评论,要以鼓励为主,积极的肯定;对认识错误的应引导纠正。

3 培养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要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结构基本特征。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要素”(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时、地、人、事、义”五要素构成)、“三部曲”(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都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组成)、“多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历史阅读能力,能够以历史知识结构特征支配阅读行为,使历史学习由无序到有序,实现了定向阅读,阅读效率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了学习兴趣,并能实现优、中、差各类学生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

3.2 要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作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3.3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完成。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有:①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②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局限于课文结论,不简单灌输观点,而是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这样,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责任编辑 王昕)

猜你喜欢

历史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