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2013-04-29曾良山
曾良山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219-01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可以教育学生"。这是高尔基的名言。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这已成为公理。师生之间一旦产生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就会变成极大的动力。老师会心情地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会无限信赖、尊敬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可以说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班风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而师生之间感情产生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十分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有困难,就主动给予帮助。有时学生头痛发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给他们端茶服药;有的学生缺少文具,我便给钱去买;个别学生家庭困难,鞋袜烂了,我及时给缝补,或把自己孩子鞋袜送给他们穿……平时的问寒问暖,困难时的真诚帮助,赢得了学生的尊敬、爱戴。古语云:"尊其师,信其道"。证明确实如此。我班学生向生宏平时学习很马虎,成绩低下。去年暑假前他丢了五元钱,急得团团转,我得知后,给了他五元,劝他安心学习,准备参加期末考试,他很受感动,立即向我保证:"老师,谢谢你,请你放心,我一定认真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来报答你!"结果他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取得了86分的好成绩,成了班级的学习优秀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生活上的帮助,照顾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关心。在日常工作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生、中等生、差生兼顾,尤其重视对差生的培养。平时做到对差生不歧视,坚持多鼓励,少批评,耐心的开导,循循善诱注意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经常进行家访,配合家长共同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及时肯定差生微小的成绩,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爱的开导,心的感化,使差生的劲头越来越大,几年来,我所带班的差生无一人掉队。
父母爱子女也一样,是人之常情,也是教育子女的前提和基础。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什么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爱?韩非子说:"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既是说,盲目的父母之爱不一定能教育出好子女。 真正的爱孩子,必须首先考虑,施之于子女时对他们的身心发育竟就是有利?没利?还是有害?固然,没有加害于子女的的父母,但客观效果上,爱之不当同样会贻误子女的一生。"严家出悍 ,慈母有败子。"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告戒世人这一道理。但是古来,"慈母败子"的教训屡见不鲜;而今,自食溺爱只苦果的也不乏其人。 只为满足孩子眼前的利益、一时的快乐,对孩子百般迁就,以为顺从:穿衣吃饭,惟恐孩子受一点委屈;事无巨细,深怕孩子吃一点苦头。长此以往,只会把孩惯坏。等到已经惯出毛病、结出苦果来,做家长的才入梦初醒,才悔之晚矣。再要矫正,则须花很大的气力。 这是做父母的本性。在今天,为着祖国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则必须为子女的一生作好长远的打算! 一对双双考上研究生的兄弟,在谈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时深情的说,是当教师的父母为他们树立了榜样。从小只要他们学习,爸爸妈妈从来不打开电视,而是和他们一样坐在书桌前读书学习。这件事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在家庭中作为父母重言传更重身教。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许多父母只重言传,而忽视了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父母是神圣的,是最值得信任得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是终生都无法磨灭的印象。作为父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自身修养,言行不检点,那么,孩子心中那高大的形象就会在一瞬间跨掉。对父母失去信任的孩子和品行不端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孩子的成长会怎样是可想而知的。二千多年前的贤哲曾参小的时候,有一次哭闹,母亲哄他说给他肉吃。可是没有猪肉。父亲知道后就把家里的猪杀掉了,一不失信于儿子。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了爱,就谈不上教育,对学生爱的越深,奉献得越多,教育效果就越好,学生进步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