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域下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3-04-29宋国斌
宋国斌
摘要:在体育教育领域中,不管什么样的改革,如果不能落实到教学领域,不触动课堂教学,引起教学过程和模式的变化,那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成效。在体育教学中,特别要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活体育课堂,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教学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中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文重点探讨新课标下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的构建,结合前人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在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终身体育、有效教学的多样性理论为指导,对新课标下体育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描述,总结出新形势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有效的得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02-02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由于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使得教学改革遭遇到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虽然为教学一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但也存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严重误区,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对于新课标实施的种种困惑,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严重阻碍体育新课程的更好实施。
笔者从教体育工作10年,经过数年的调研发现,诸多学生在数年的体育学习后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锻炼身体的意识,离开学校也就放弃了体育,终身体育教育收效甚微。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的这种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是无效化的现象,引起了体育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一线体育教学实践者的共同反思,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有效教学,成了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研究和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难以取得成功。
本文基于新形势下教学改革这一现实为背景实施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1 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有效教学尚未形成有效的看法,笔者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教学是否是有效的,不仅仅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的得认不认真,还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新课程标准限定的范围内,教师尽力挖掘体育教学内容的内涵,用浅层的形式来表现,使学生在学习动作,做各种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增强自身的能力,使多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2 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最早出现在台湾,一些学者翻译整理了许多国外有效教学的著作,如:《有效教学研究》、《教师效能训练》、《教学研究专辑》等。国内最早对有效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是陈厚德,他在《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中,对学习与教学关系的再认识及有效教学的基础理念、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本质、有效学习基本要素、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作了详尽的阐述。
2.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效教学的研究早已成蓬勃之势,特别是20世纪60年以来,许多的学者(如古德、布罗菲等人)对如何提高教学全过程的效率作了系统研究,在80年代达到顶峰,出版了大量的有关专著,代表性的有克里斯·基里亚库的《中小学的有效性教学》,伊丽莎白·佩罗特的《有效性教学:提升教学的实践指南》,劳伦特·德罗兹的《有效性教学与指导》。
3 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3.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在教学中倡导激发生命活力,开展生命教育,重视个性交往,尊重学生权利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也逐渐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其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在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发现学生不足之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克服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社会需求的更新,体育教学也应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以开发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注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人的价值,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合作、独立生活及应变能力,在增进健康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3.3 终身体育理论。上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的继续过程。"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的结束,都要从适应环境与个人的需要出发,进行体育锻炼,以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4 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具体地说,按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可以把体育教学活动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哪个教学策略都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把体育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笔者从这三个阶段来探讨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4.1 新课程视域下体育有效教学的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也称做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是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体育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确保体育课有计划地进行而筹划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体育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单元教学目标。
(1)达成目标的多元性策略。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依据。每堂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都要以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为标准,从3个维度来表述。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达成课堂教学多元性目标策略的具体内容。从操作层面上讲,教学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案,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写成书面的教案,另一种是"写"在头脑里的教案。
(2)探究兴趣的持久性策略。
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有手段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价值。这种探究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探究体育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入,要"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教学的收尾,要"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
(3)师生关系的融洽性策略。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为此,师生关系融洽性策略要求: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互动共享、教学双赢;转变角色、健全人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论的课堂氛围。
4.2 新课程视域下体育有效教学的教学实施策略。
(1)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策略。
课堂教学培养个体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该策略程序是:质疑,提出学习目标——释疑,自主学练——讨论,群体参与总结,教师归纳提升——拓展,应用巩固。该策略的基本程序为: 确定主题——小组设计——安排课堂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实践活动——总结评价学习结果。
注重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使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得到发展。其程序是: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方式——方式的执行评价结果。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目的是发展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2)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策略。
注重课堂教学必须注入时代气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课堂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补充,使课程具有动态性和生长性。
注重课堂开放性课程资源的筛选。资源必须科学处理、精心筛选,尤其是要精选那些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体育锻炼、发展有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其目的是储备未来公民必备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从而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体验和生成。
注重课堂教学多科整合的和谐性。中学体育新教材强调以整合的视野认识、解决体育问题,对突出体育学科特色,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强化学生系统思维及多学科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促进体育学科综合化改革等,均有重要意义。
(3)信息技术的融合性策略。
"融合"的要求是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整合。"融合"的重点是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搭建探究平台,力争使互联网基础知识与教学内容融合、与教学过程融合、与教学其他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的融合;融合的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提高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3 新课程视域下体育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反馈评价的综合性策略。
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等目标,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知识、技术技能要求及达标标准; 通过自评和他评等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主动学练的兴趣和情感内化为主动学练的动力,从而提升学练体育的能力和促进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习惯的形成。评价的功能由选拔性向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转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2)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后,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实施后的评价反思,目的在于总结策略的得失。评价反思内容有:从教学效果中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从同仁的交流中反思等等。只有通过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才能使教学策略更具有开放性、有效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5 总结与反思
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应当关注和追求理念的转变和升华。体育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取向是实现体育教育理想,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体育素养的现代公民,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体育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体育,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面对课程改革的"高原现象",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
[2] 刘平.对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成才之路杂志社,2008(34).
[3] 吴旭卫.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现代化杂志社,2005(11).77.
[4] 汤辉军.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困惑与自主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8(1).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6.
[6]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M].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