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04-29田书锋
田书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挖掘教材本身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
首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如:学生认识了平、闰年之后,让学生随意说一个年份,教师顺口就能答出是平年或闰年,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再教会学生巧算方法。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体验到了数学的趣味和奥妙。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每建立一面积单位的表象,笔者都积极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如一平方厘米,学生会说“大拇指指甲盖”“纽扣”等,有个学生说“门牙”,这时笔者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并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牙,漂亮吗?”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而能使教师真心弯下腰来与学生平视的是爱,是母亲对孩子般发自内心的爱。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在课间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一起游戏、谈心,与学生成为了朋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三、教师要变数学知识的传播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们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激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要当好“小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提问“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只有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让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如下两个情境。“48人去游乐园玩,门票每人20元,满50人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他们怎样购票较为合理?”“王大爷在四年前的7月1日到银行存入8000元人民币,定期5年,年利率为2.7%。但前几天,王大爷的老伴突然生病住院,急需这8000元钱,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利率计息。为此,王大爷左右为难,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他出个主意。”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目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维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五、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提供自主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寻数学王国的秘密。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师一个学年的启发下,已形成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创设开放题材,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教师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上的许多比吗?”学生回答不知道。然后,教师让学生测量“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等,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开放题引出了“比例”的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许多方法,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