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城市设计浅析
2013-04-29卢艳来
卢艳来
摘 要:通过对汉堡港口新城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的考察和分析,从多板块多特性为脉络,以滨水特色为切入点,探索了其滨水区在规划设计、岸线营造、滨水设计风格等方面,对于今后中国滨水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加以印证和借鉴。
关键词:滨水区;城市设计;汉堡港口新城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urban design of Hamburg Hafencity waterfront space, context of multi-sector and multi-characteristics, use featured waterfront as an entry point, explores the waterfront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oreline, the design style of the waterfront, etc, it gives a proof and an exampl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front city in China.
Keywords:waterfront;urban design;hamburg Hafen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104-02
1 引言
滨水区(waterfront)意为江边,湖边,海边,尤其指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它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区属于开敞空间的一种,作为一种连续的线性元素,城市滨水区与城市街道、广场、标志物等都联系紧密,对它的投入和建设往往可以拉动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活力。
在二十世纪之前,河道、湖泊等地表水系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用水的最重要的来源,对早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村镇的形态和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围绕着滨水区形成了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市井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时,地表水系又是最适宜长距离、大载重量运输的运输线,这也决定了水运枢纽必然成为城镇最繁华的产业中心和经济中心。但是二战以后,随着石油的大量开采,极大的促进了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逐步取代了水运;另一方面,由于滨水区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沿岸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大量且持续的排入水系,都导致了滨水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极具恶化。人们为了追求宜居的场所,逐步迁居到滨水区以外的地区,滨水区没落了。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出现了转机。在各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全民环境意识加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滨水区周边环境得到了可喜的巨大变化,并在景观、旅游、文化、历史、生态、水利、商贸、居住等方面体现出了之前不被重视的可贵价值。总体上,城市滨水区的主要功能已经由原来的交通、工业、渔业、和防洪排涝,向休闲和娱乐功能方面转化;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已成为旧城改造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原有河道两侧进行景观和绿化系统设计已成为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汉堡港口新城可称得上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城市开发项目,规划设计的标杆定位很高,建成后将使目前的汉堡市中心面积扩大40%,为近180万人口的汉堡州和430万人口的汉堡大区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它在充分保留汉堡作为远洋港口的传统航海风貌的基础上,对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城进行着富有创新的诠释。尽管全部工程要到2025年才能结束,但在目前,港口新城已经成为欧洲在21世纪里如何对沿江沿海的大城市进行滨水空间城市设计树立了新典范(图1)。
2 项目简介
汉堡港口新城区面积157hm2,濒临易北河,依托老港区,融合了居住和办公、文化和休闲、商业和旅游等不同功能,打破了目前市中心单一的商务和购物区的格局,创新了富有活力的现代化都市模式。与其他滨水的城市改造工程比较,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位置中心、设计高规格,在使用功能的多元化、都市风貌的现代感、环保技术的多元化、都市风貌的现代感、环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开发过程的创新性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这些特点。汉堡获选“2011欧洲最佳绿色城市”的荣誉也要归功于港口新城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片区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水陆相间、陆渠交错。它的周围没有建造防汛堤坝将它与水隔离,而是采用了抬高全区的地表高度到水平面上8m的方法(码头和岸边道路除外),形成了新的独特的地貌,在保留原有的亲水特性和港口风情的同时,也满足了汛期防洪的需要。港口新城的建设目标是多样化和高标准的(图2)。
3 规划目标
港口新城的目标是重新打造一个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都达到极高标准的城区。这片原先是港区的土地上大多为单层的仓库设施,仅有少数建筑具有保留价值,目前除了东部以外已大都拆除。新建的建筑物总面积将超过232万m2,有可供12000人居住的5800套住宅,可容纳45000个就业岗位的办公场地和商业、餐饮、文化娱乐以及休闲设施,并且建有公园、广场和水滨大道。
港口新城的开发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多板块逐步推进的。目前已完成47个项目,还有35个项目正在实施或规划中。在西部区域,港口新城的面貌和活力已经展现出来,这里已有1700名居民,还有分布在300多家企业的8400多名员工。有1600多名职工的德国船级社在2010年春天迁进了位于布鲁克门码头/艾里库斯板块的新总部。
4 重点板块分析
沙门码头位于港口新城西北部,是第一个完工的区域,建设历时6年,于2009年春天顺利交接。这里是一个兼具亲水环境和大城市气息、拥有港口风情的同时又适宜人居住的新社区。处于这一板块中的沙门港池,现已改造成老式船舶的锚地,新设的浮坞可供30艘老帆船停靠,成为现代城市的另一道风景。
这里的城市建筑呈现高低两个不同的层面,所有建筑物和道路都建造在高于水平8m左右的、具有防汛功能的人工高台上,而岸边的滨水区域高度则为水平面上4-5.5m左右。在沙门码头北部这种落差尤为明显,因为那里的沙门码头街紧靠着老仓库城,依旧维持在原来较低的水平线上,而用来抬高新盖建筑物的底层座基就像一排防汛墙一样(图3)。
不同风格的建筑比肩而立,不同方式的生活形态比邻而居。汉堡港口新城滨水区的城市营造的是一种多元化的生活状态。这里的1500多居民中,有年轻的单身贵族和已婚的上班族,也有空巢家庭和老年人。他们中有不少人积极参与体育俱乐部和文化俱乐部的活动,或者在“港口新城协会”里为如何建设港口新城大家庭献计献策。
除了居民之外,在近50家公司上班的人们也是社区的组成部分,他们主要来自创意和现代服务业,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传媒和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当然,只要建设仍在继续,还有建筑人员。居民、上班族、来访的客人和旅游者天天都会在商店、参观、咖啡馆、快餐店、画廊和酒吧等处碰到一起。很多建筑物的底层成了这些服务设施的聚集地,目前营业面积已达6500m2。有些商店还在保持原先的港口特色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
5 公共活动空间
港口新城为汉堡增添了不少富有魅力的水滨和水上活动场所,这些新建的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广场和水滨道路不仅具有分割和连接各个功能区和建筑群的作用,其本身也是塑造城市形象、影响城市氛围的重要元素。港口新城陆地面积24%即26hm2是露天公共空间,主要由公园绿地、水滨大道和广场构成;对公众开放的水岸线达10.5km,港池、易北河起着调节空气和拓展视野的作用;在那些互为呼应、彼此相连的公共空间之外,还有13%的私属露天空间也对公众开放。
城市设计利用了陆地和水域的交替,使港口工业遗留的冷峻坚毅的硬派风格与地中海式的轻柔舒缓的柔美风情形成完美的对比。在沙门港池和布鲁克门港池边,建有两个阶梯式广场。
滨水地带随处是供人休息小憩的石凳,木桌椅,特色休息台等。大面积的绿地和儿童游戏场穿插于城市空间中,另有多出公园空间。港口新城内还有许多私家场地可供大众使用。公共空间和私人地皮常常是交错的,对许多私人领地公众拥有通行权或者像远洋板块一样拥有与公共道路同等的权利(图4)。
6 结语
城市滨水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却始终是城市有机体中的点睛之笔。城市滨水区的改造必须尊重沿岸悠长的历史文脉和其特殊的自然环境规律,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强健城市的肌理与脉络,反映城市的文化精神的同时,协调城市、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共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青,马雪梅,李殿生译.(美)城市土地研究学会编.都市滨水区规划[M].辽宁科技出版社,2007.
[2]栾春凤.城市滨河地区更新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3]创意德国——汉堡港口新城官方主页http://www.creative-germany.travel/cn/ architecture-cn/hafencit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