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画家王西京

2013-04-29卢炘

环球人物 2013年8期
关键词:西京画家

卢炘

很早就关注到王西京先生的人物画作品,他的那些代表作总能强烈地扣动心弦,印象很深。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远去的足音》为血践改革之业以唤醒民族觉醒的“戊戌六君子”立碑;又有赞扬“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后来的《人民领袖》刻画毛泽东,改革开放时期歌颂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春潮》以及描绘温家宝的《守望生命》,都是表现主旋律高扬民族精神的巨制。

2011年,“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到上海巡回展出,我出席了上海美术馆为之举办的研讨会,王西京先生作为主持者出现,我又见到了画家本人,还是原来的样子,西北汉子那种高高大大、淳朴厚重、诚恳大度的形象。

他的跨度大,风险也大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王西京的艺术有出其不意的发展,在题材上,他开始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形象和创作古典诗词的诗意画;在技法上,则完全摆脱了写实绘画的某些羁绊,进入大写意领域。这种跨越式的变化,让造型服从笔墨的需要,笔线的表现力和墨色的丰富变化随着画家的个人学养审美、情感变化而达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追求完全属于自己的理想境界和格调。

这种变化并非王西京所独创,许多人都尝试过。但后来有的放弃了;有的变形夸张过度而失去了追随者。王西京则一直坚持着,作品数量非常可观,拥有特别多的喜爱者。市场广阔的刚性需求,为他提供了可以不断探索和开拓的机会,所以他的变形夸张已成为一个新特色,作品的主观情感强烈鲜明,与他人以及与自己以前的作品都拉开了距离,作品面貌为之一变,颇具现代感。与同时代出道的不少路子不变,作品也多少有某种陈旧味道的画家相比,显然他的跨度大,风险也大。这些年来,屈原、司马迁、文天祥、钟馗、达摩、李白、蒲松龄、曹雪芹、徐渭、石涛、郑板桥,以及骊宫舞女、梨园佳丽频频出于他的笔下,个性形象和群像均层出不穷,变化多端。

他不愧为高产画家,发表过5000余幅作品,每次展览都有新作面世。刘大为评价他的画有一股荡气回肠的力量:《长恨歌诗意》、《东坡诗意》、《魏武观海》、《听涛图》等作品里,画家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刻画人物或题材本身,而是致力于放入一个时代的语境中,重新解读历史人物,反映人物的命运,人格的力量,历史的气息。在满纸烟云的画卷上,畅达地表现着自己对于国画笔墨的继承和对笔墨趣味的诗性构造。

王西京在美术圈子里是少壮派,现在是美术大省——陕西省美协主席,挑起了一副重担。如今陕西要重振“长安精神”,主张“博大、雄强、开放、宽容”,他的团队和他本人前途自当不可限量。

从小就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王西京是新中国美术的成才典范。他勤奋好学,是那种好学生的形象。新中国时期成长的艺术家,长在红旗下,从小确立的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争取当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也许正是那种经历使他从小就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30年的光景,政治运动不断,极“左”思潮影响着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文艺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后改革开放的宽松政策曾让多数成年的艺术家有点措手不及,这时的王西京却敢想敢干,显得成熟果敢,他没有在“西风烈”中摇摆,而一头扎进中国古典传统。他倾心于中华文明中的淡泊明志、超凡脱俗、儒雅高贵的气质,敬慕文人画中的逸趣和人格魅力。他强调人物画“写”的效果,研究中国书法与中国线描人物画的关系,主张从书法用笔中汲取营养以提高人物画笔线质量,从书法用墨的墨色运笔中感受内蕴。

优秀绘画传统滋养了王西京,他的审美感觉不断提升,作品的内蕴越来越丰厚隽永。他对于不同题材用什么技法表现有着独特的、近于固执的选择,他没有“今是昨非”地否定过去,而是一直在寻求最佳表现方式。他清醒地表述道:“对一个当代画家而言,向古典回归并不一定意味着‘出世,要如古人般遁迹山林去远离生活,陶渊明讲‘心远地自偏,禅学也讲‘灭掉心头火自凉。今天的艺术家更应在远眺、俯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后,认清本民族传统中属于人类整体的、精神性的东西,充分地理解它并坚持以当今的严肃目光去观照它,有效地继承和发展它,继而在真正的古典和真正的现代交叉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王西京准确地给自己找到了位置。

“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中国人”

陕西的画家一贯主张两手抓,“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王西京说:“生活给予的是艺术感受,传统给予的是文化精神。”这就是他的艺术理念,说得明确简练,一语中的。就宏观能力而言,王西京无疑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

他本人其实就是标杆,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在内地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并先后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加坡、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美国、韩国、泰国等地举办画展30余次。

他的艺术不是休闲乐道的靡靡之音,也不是怪力乱神的精神刺激,而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积极鼓舞精神向上的推动力。他担忧民间疾苦,近几年赈灾个人捐款逾500万元,捐赠作品达2000余幅,这在美术界也是有口皆碑的。

他说:“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中国人,一个内心存着过多忧虑、过多渴念的人,一个负担过重而无法超越的人。日常作画时,即使在最信笔恣意涂抹之际,我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牵扯,我似乎总能听到我那深渊般的无告而沉默的灵魂的呼号……我固执地走传统的路。”

中国美术如何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又为各国的文化人所推崇,这是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中国画家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王西京对于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他具备一个优秀人物画家所应有的真诚、善意以及对人情、人性的洞察和思辨能力。他自己也说得很实在:“现代哲学认为,人生并无终极目标和终极实现,它只是一个过程。倘若如此,我便希望自己的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真实的、充分的;同时整个过程又是不断变化、更新,充满着一次次艰辛、悲哀而又光辉复还的。”这才是一个画家的真实想法。

猜你喜欢

西京画家
听海
凿壁偷光
优秀小画家
西京古道:尘封千年的岭南记忆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
基于大学生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西京学院为例
编辑部的故事
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夭折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