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中国的诚信
2013-04-29徐泽铃
徐泽铃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弘扬了数千年的传统美德。然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却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诚信危机已经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商业信任危机,产品质量信任危机,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医疗信任危机、司法公正信任危机、政府信任危机,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的诚信问题,也广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重建当代中国的诚信,是十分严峻和紧迫的。
【关键词】诚信缺失;经济快速发展;重建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一直以来所推崇和重视的品质。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诚信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诚信缺失,近年来社会上诸如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毒胶囊以及学术造假等各种不诚信事件的屡屡发生。诚信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关注。重建中国的诚信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
一、诚信缺失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诚信的缺失。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过度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导致一系列不诚信行为的出现。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造成了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的缺失, 并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经济领域市场交易中的各种坑蒙拐骗、弄虚造假,到政治领域中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再到个人领域的人际关系冷漠。当代中国的诚信危机已经渗入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时代变革产生的冲击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改变,时代变革速度快。巨大的时代变革给整个社会乃至人的心理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的经济改革冲击了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和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观念。与此同时原先的利益格局与关系遭到破坏,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原有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波及到信仰和道德层面上。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为利己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使得唯利是图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常态,恶性竞争不断出现。诚信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显得弱不禁风。①
2、经济利益驱动对人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结束了只重公平不重效率的年代。多年来我们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但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有人可能会片面地把追逐名利作为人行为的唯一动机,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行为的全部内容,则可能导致不诚信的行为。毋庸讳言,在市场活动中,谋利是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对利益的追逐以及由此而来的利益冲突导致价值观念的混乱,使价值取向极端化、无责任化、粗俗化。改革开放以来,急功近利的思想占领着人们的头脑,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人们无所不为,使社会的诚信水平急剧下降。
3、政府和部分领导的失信行为对诚信环境的影响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一个不讲诚信的政府,是不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的,更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政府作为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其自身的诚信形象将对全社会的诚信体系产生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国家公职人员不诚信,不为人民服务,以权谋私,道德素质低下,那么整个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大大削弱。官员失信于民,将造成人民群众的离心离德,滋生诚信危机。当前我国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政府官员的不诚信行为,对建立诚信环境将产生很大的阻碍。③
4、道德教育的简单化、理想化引发的公民道德教育缺失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未能真正实施“基本道德”或“底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过于抽象空洞,没有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目前的道德教育似乎成为了一种空洞的“说教”。④同时,我国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未做到分阶段实施教育,使公民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许多人连最起码的品质都不具备,我们却要求其信仰崇高的道德理想。因而当回归现实,这部分人放弃理想道德目标后,就产生了道德人格的真空,价值观的混乱。
二、重建中国的诚信
一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因此,重建当代中国的诚信体系,应从政府、企业、个人诚信三方面着手。三者既相互独立、区别,又彼此渗透、制约。
第一,政府诚信是关键。
政府诚信,主要指公共权力行使的诚信。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由此决定了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更无从谈起。
重建政府诚信,首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尤其要防止公职人员的渎职行为。其次,政府在权利的运行过程中,应该实行公开化,建立阳光诚信型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政府权利的运行,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惩罚机制,不允许徇私枉法、以权谋私的情况出现。同时,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公信力,为诚信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为诚信提供制度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健全法制,建立一整套法律法规、制度、准则体系,把社会诚信纳入法制的轨道,对于违法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使违法者无处可逃。最后,应该加强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树立道德规范,培育公民诚信意识。
第二,企业诚信是要域。
企业诚信,主要指企业在商品生产交易领域的诚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诚信重建中,企业是关键的领域。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加强对企业诚信经营的引导,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内部应建立诚信管理体制,保障企业的各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⑤同时,还应在企业内部开展诚信教育,使内部员工树立诚信意识,开展因诚信问题而被市场淘汰的反面例子教育。
第三,个人诚信是基础。
一个国家的诚信状况最直接的表现是个人诚信。重建社会诚信,个人诚信是不容忽视的。个人诚信,主要指公民个体及其集成整体的诚信素养,包括个人行为处事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参与经济活动中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履约情况。教育是改善诚信缺失状况的根本途径,应加强诚信教育,促使公民形成诚信的意识。在当代,买关系、通人情,已然成了中国人办事的必经之路。对此,应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使人们树立诚信意识,形成诚信之风。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这句话对当代中国的诚信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一个国家没有了诚信,就会衰落下去。重建中国诚信,已成为中国当下极其严峻和紧迫的任务。而重建诚信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对政府有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未来将是光明的!中国梦,诚信梦,伟大的中国梦必定能够实现!祖国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良峰,徐峻,王威.对中国诚信问题的一些看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马超,申田,严汉平.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J].开发研究,2010(2).
[3]左强.当代中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探究[J].黑河学刊,2012(1).
[4]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8]王良.社会诚信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9]郑也夫,彭泗清等.中国社会中的信任[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