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标识在幼教常规培养中的实证分析研究
2013-04-29王慧娟
王慧娟
【摘 要】良好的常规可以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隐性“教师”,环境在幼儿常规养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选取小一班进行实验,并将标识分为文字类、符号类和图示类三类,在一日生活中区域活动、盥洗活动和午休活动三个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发现环境标识和幼儿良好常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符号类、图示类环境标识与良好常规之间的相关度高于文字类标识。教师可以合理选择环境标识,发挥其无声的指导作用,帮助幼儿自主建立良好常规。
【关键词】环境标识;常规
一、前言
幼儿园班级常规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长期以来,老师们进行了“条款式”、“权威式”等的管理,然事与愿违,管的越严,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学前儿童受到直观形象思维的影响,更倾向于直观的、明确的规则。班级环境作为一名“不会说话的教师”,只有在环境的丰富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才能使得环境“开口说话”,帮助幼儿习得良好的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并享受幼儿园的生活。为此,笔者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在不同的活动区域,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班级环境标识,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更为适合的环境标识。
二、研究综述
幼儿的常规养成是很有必要的,这首先表现在:1、幼儿教育的需要。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看似无形,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2、幼儿发展的需要。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考虑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笔者尝试在不同的活动环节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环境标识,以期通过环境标识的无声的引导作用,来帮助幼儿建立常规。
三、实验设计
3.1实验目标。(1)能够认识环境标识,并理解环境标识的含义。
(2)能够根据标识的含义,规范自己的行为。(3)愿意享受规则带来的便利。通过以上目标的达成,证明环境标识在幼儿常规培养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并探索出何种形式的环境标识是更为有效的。
3.2实验原则。(1)适宜性原则。在实验的整个阶段,教师要控制建立的常规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定的,适宜幼儿的年龄阶段的。(2)跟踪性原则。常规养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的持续性跟踪记录,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3)平等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规则的制定是师生共同商讨的结果。
3.3实验对象的选取。本实验为单组实验,选取中北大学幼儿园的小一班幼儿为实验对象,三位老师是固定的。幼儿不变,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实际记录,实时调整环境标识。
3.4实验的实施。准备工作就绪后,从2012年9月份开始进行实验,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对于幼儿的行为进行实时记录。根据幼儿规则行为的次数来调整环境标识的形式。(1)研讨制定基本规则。组织年级组教师进行研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级日常运转所需的行为规范制定班级的基本规则。细化到区域活动、盥洗活动、午休活动三个环节,设定的规则如下:
◆区域活动结束后能够将使用的物品归为原位。
◆洗手时能够节约用水。
◆午休后能够将衣服叠好放在床的一边,鞋子脚尖朝外并排放好。
(2)制定不同形式的环境标识。组织年级组教师一起设计不同形式的环境标识,分为文字类、符号类、图示类。其中文字类标识是指用汉字将规则描述出来。符号类标识是指用图形符号来标注出物品的最终位置。图示类标识是指用图片将具体的常规行为展现出来,引导幼儿学做。(3)按月实施不同的环境标识,进行记录,总结。
四、统计结果描述与分析
4.1文字类环境标识与幼儿规则行为次数的统计
经过统计整理,文字类标识的结果如下表:表4-1。
通过图示,可见文字类标识对幼儿常规行为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有效。
4.2图示类环境标识与幼儿规则行为次数的统计
经过统计整理,图示类标识的结果如下表:表4-2。
通过图示,可见图示类标识对幼儿常规行为是有较强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有效。
4.3符号类环境标识与幼儿规则行为次数的统计
经过统计整理,符号类标识的结果如下表:表4-3。
通过图示,可见符号类标识对幼儿常规行为是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较为有效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表4-1、表4-2、表4-3的分析,可以看出,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而言,符号类、图示类的环境标识相较于文字类标识更为有效。在盥洗活动环节,规则制定为能够节约用水,文字标识牌“节约用水”和图示“小水滴”均未对幼儿产生有效的影响,经过研讨后,一致认为这样的标识没有具体说明何为节约用水。于是,商讨在水龙头上用长条形的即时贴标注出扭开的位置,这样,孩子们能够直观的知道水开到多大算是节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孩子的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越为直观形象的标识越容易被孩子理解。文字类符号标识并非没有任何作用,只是针对小班幼儿效果不太明显。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不同区域的不同目标、班里孩子的差异性,来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环境标识,真正帮助孩子从无声的环境中习得良好的常规。
【参考文献】
[1]田美萍.提高幼儿常规培养有效性的三个途径[J].课程教学,2010(3):39-42.
[2]陆百英.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意识[J].中国教育研究,2004,7(2):22-25.
[3]周宏.区域活动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 [J].早期教育,201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