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教学探讨

2013-04-29余衍松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实践与应用小学数学教学

余衍松

摘 要:“实践与综合应用”不是在其它数学知识领域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合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实践与应用;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它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它三大领域的理解和联系为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不少课改教师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其主要原因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特点把握不准。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看法:

1 立足综合、关注生活,着眼于实践

首先应突出其“综合性”这个特点,其内涵包括2层含义:一方面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指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地把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或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还应着重体现“实践第一”的原则,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跳绳比赛。课上出示2个小组的比赛成绩:

请同学们做裁判:哪个组同学的跳绳本领大?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分别求出各组跳绳个数的总和;两组一一对比,如第一组的①号与第二组的①号比;去掉第一组的一个同学,再和第二组比较……但是这些比较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否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法来反映2个组的水平呢?这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基本目标所在。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体现了学生参与实践、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钻研教材、活用教材,科学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我们在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中,都应注意学生特点,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实践能力的精神。教师必须有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再创造的能力,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有趣性、多样性。同时也要切实转变观念:小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我们组织的实践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结合实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开展活动。只要达到或超过教材所要求的目标即可。

例如, 两步连乘应用题”,在实践中我跳出原有预设,把此内容设计为综合应用课。

2.1 情境创设,引发问题

我和学生谈话:“老师要组织大家去游览苏马湾,出门在外,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就结合生活经验说道:我们要带必须的用品和钱;要考虑车子、路线;考虑旅游的人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物品、租车、人数、购票等问题。

2.2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①构建例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解决旅游人数这个问题。“那同学们,现在我们有几个小组?每组有几张课桌?每张桌子坐几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应用题的条件部分(出示):三(1)班有4个组,每组有6张桌,每张桌子坐2个同学。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生1:每个小组有几人?生2:一共有多少桌子,有多少同学?随着学生提出问题的逐步深入,渐渐构建成了例题。

②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本环节学生可以自主解决,也可以让学困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桌互相说说解题方法。比一比,谁的解法多。

③收集与反馈:将学生的办法,进行全班交流。

如生1:6×4=24(张),24×2=48(人);生2:2×6=12(人),12×4=48(人),生3:4×2=8(人),8×6=48(人)

④观察比较,揭示课题:大家真了不起,一道题目能用多种不同的解法,想一想有什么相同点?指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计算步骤:两步;计算方法:乘法。从而进一步揭示课题:两步连乘应用题

2.3 自学巩固,提升拓展

3 关注学生经验,从熟悉的经历中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

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巧妙地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完成上述案例中“租车问题”。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三年级4个班10名老师,带领170名同学准备乘车出发了,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大车有40座,每辆200元,小车有20座,每辆90元,我们用几辆大车,几辆小车比较合适?哪种包车方式最经济合算?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同时在学生的头脑中渗透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最后获得的不仅是最佳方案,还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4 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至于活动的组织形式,笔者认为可以灵活多样:

(1)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全班同学人均身高的统计”就要学生个人先分组进行测量、记录,如果要绘制成统计表、统计图,则需要小组或全班学生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活动需要3种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而有些实践活动只需要个人或小组单独进行就可以了。

(2)活动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进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电教、多媒体手段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例如“我们的实验田”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观察,如“千米的认识”、“测量脉搏”;还可以进入家庭搞社会调查、统计等活动,如,“人均每日丢弃废塑料袋的调查”等。

(3)活动组织体现民主,尊重个性。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主组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责任编辑 王昕)

猜你喜欢

实践与应用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三段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论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语言艺术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