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平果堆积型铝土矿品位变化规律的研究

2013-04-29周溪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变化规律

周溪

摘 要:广西平果铝土矿是典型的岩溶型铝土矿,其储量非常丰富,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主要从矿石品位分布方面入手来研究它。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通过品位数据及分布的特征,对广西平果铝那豆矿区堆积型铝土矿的品位分布的规律作了大致的总结。

关键词:平果堆积型铝土矿;矿石品位;变化规律

平果铝土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境内,由那豆、太平、教美、新安、果化五个矿区组成,分布面积约1750km2。那豆、太平、教美D级以上地质储量达2亿多吨,在我国铝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那豆矿区位于平果县城北西2km,有内银、那塘、那豆、布绒、古案、那端、布禄、雅郎、江洲等九个矿段,共45个矿体群一百多个矿体,整体呈NW—SE方向展布,长20km,平均宽6km,面积120km2。本文主要探讨那豆矿区堆积型铝土矿品位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1 区域地质背景

平果铝矿区所属区域构造单元为湘桂地块,是中国南方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过渡地带 [1]。在二叠纪形成浅海盆地中的局部台地,是铝土矿成矿的关键古地理环境 [2]。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平果铝矿区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新生代地层。二叠系茅口组与合山组出露完整,在矿区分布普遍,围绕背斜核部呈圈闭形态,是矿区的含矿地层[3]。

2.2 构造

平果铝矿区的构造以褶皱为主,主要为短轴背斜。典型背斜为那豆矿区背斜和太平-教美矿区背斜,背斜核部宽阔,其间的向斜相对要狭窄很多。这种形态的褶皱应该表现了箱状褶皱特征,是在缺乏软弱层的调节作用下形成的褶皱形态[4]。矿区堆积矿和原生矿的分布都与褶皱构造直接有关。

2.3 矿层

平果铝矿区的堆积矿与原生矿的关系密切,原生矿层的分布控制了堆积矿的分布。原生矿层为圈闭形态,是短轴背斜核部剥蚀形态的表现,矿层厚度不大,连续性较好。堆积矿分布基本上局限在原生矿圈闭环内部,而不会出现在圈闭环以外,这使得堆积矿的分布范围容易被确定[4]。

3 堆积型铝土矿的品位特点及变化规律

本文主要从各类型矿石的氧化铝品位对比、堆积矿品位与原生矿的关系两个方向对平果堆积型铝土矿那豆矿区的品位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3.1 那豆矿区各类型矿石的氧化铝品位对比

按结构构造划分的矿石类型与矿石品位(Al2O3)的关系:

①致密块状—-属于低品位铝矿石,品位27%~36%,照片3-1;②空隙状—-属于较低品位铝矿石,品位30%~45%,照片3-2;③碎屑状—-属于中品位铝矿石,品位43%~59%,照片3-3;④豆粒鲕粒状—-属于高品位铝矿石,品位61%~72%,照片3-4;

3.2 那豆矿区堆积型铝土矿品位变化与原生矿的关系

3.2.1三分带模型介绍及划分依据

根据那豆矿区的地形、构造、原生矿层与堆积成矿的野外考察情况,中南大学提出了三分带的模型[5],在这里做简单介绍。

那豆矿区的堆积矿都是由原生矿风化剥蚀而来。根据原生矿的剥蚀规律、地貌与堆积矿成矿的规律,对那豆背斜划分出分带界限,并由此提出了核部洼地→内侧斜坡→外侧斜坡(背斜轴部→两翼)的划分规律。

划分基本标准:(详细划分情况如图1)

①外侧斜坡:坡向与矿层的倾向相同,外有原生矿;

②内侧斜坡:坡向与矿层倾向相反,内无原生矿;

③核部洼地:主要看坡度,且坡度较小。

3.2.2 对根据三分带模型选择的矿体进行品位分析

平果那豆矿区所处那豆背斜,鉴于三分带模型,我们在一条垂直于那豆背斜轴部的剖面线附近,选择三个分别属于外侧斜坡(35号矿体—-原生矿附近的矿体)、内侧斜坡(36号矿体)、核部洼地(41号矿体)的典型矿体进行品位变化情况分析。(如图2)

根据矿区浅井铝土矿品位(Al2O3)数据作出了35、36、41号矿体在垂直于原生矿走向的剖面上品位变化的曲线图,(图3)。同时,对三个矿体分别抽取100个浅井铝土矿品位数据计算了平均品位,见表1。

通过对以上图表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由原生矿迁移了一定距离的堆积型铝土矿品位较高,典型的内侧斜坡36号矿体,其平均品位较高于外侧矿体和核部矿体。

4 总结与探讨

本文通过野外现象与品位数据的结合,对平果那豆矿区堆积型铝土矿的品位变化作了一些研究,从中发现以下一些变化与规律:

(1)豆鲕粒状结构的铝土矿石品位较高,致密块状及孔隙状矿石品位相对较低。

铝土矿矿石品位(Al2O3)和矿石粒度关系密切,表现为粒度大(豆鲕粒状)则品位高,粒度小(致密块状)则品位低。

(2)那豆矿区堆积型铝土矿并不是原生矿附近(外侧斜坡)矿石品位最高,而是经过一定迁移距离的内侧斜坡矿点的矿石品位高,继续迁移至那豆背斜核部品位又呈下降趋势。

那豆矿区堆积型铝土矿整体受那豆背斜控制,其原生矿主要在背斜两翼(即外侧斜坡),堆积矿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由原生矿风化剥蚀、迁移而形成的。内侧斜坡离原生矿较近,有丰富的堆积矿来源,平均品位较高。核部洼地因矿源减少而减弱了堆积矿富集程度,致使品位有所下降。外侧斜坡内则可能是由于持续剥蚀迁移或过风化,导致其品位的降低。

(3)那豆矿区核部洼地矿点由于内部小构造较少的原因,品位相对比较均匀。

参考文献

[1] 广西平果铝. 平果铝2008总报告[R] . 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铝广西分公司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程勘察部,2008.12.

[2] 邓自强,林玉石,张美良.广西岩溶型矿床类型及其特征[J].广西地质,1994,7(3):2l一29.

[3] 韦国深. 桂西堆积型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R]. 广西地质勘查局二七四勘查院,1999.12.

[4] 周方.试论靖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J].南方国土资源,2007(10):22-24.

猜你喜欢

变化规律
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呼和浩特市土地价格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的部分
研究合力随两分力夹角变化的规律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变化规律探讨
辽宁省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