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习反思 促进自主学习
2013-04-29朱晓慧
朱晓慧
摘 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使学生能在不断反思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关键词:操作实践; 自主探究;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73-001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在我们的教学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中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景,操作诱惑,明确探究目标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再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乘法算式,说说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通过操作,自己举例,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二、自主探究,内化建构,促进自主探究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堂课中,我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12、9是3的倍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有12、9这两个数呢?”让学生在1分钟内写3的倍数,再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先根据36÷4=9,使学生知道4和9是36的因数,再质疑,是不是只有4和9呢?再让学生自主探索,在随后的巡视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决定先交流再让学生寻找,这样就用了很多时间,最后就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我认为虽然时间用的过多,但我认为学生探索的比较充分,学生也有收获。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并且有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会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而且有序呢?
三、拓展提升,实践应用,促进智能内化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到快下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学生各拿正反两面都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规则:老师出一个数,看你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下面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师:我是15,我找我的倍数;我是20,我找我的因数;我是5,我找我的因数;我是2,我找我的倍数……在游戏中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总之,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