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2013-04-29于海珍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8期
关键词:整体性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于海珍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授课之前,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进展为依据,制定针对该堂课的总体教学方案,其中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瓶颈,教学目标等。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生培养语文学习技能,语言感知能力,形象艺术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划性,整体性,条理性,形象性尤为重要,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设计更是不可或缺。

【关键词】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规划性 整体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设计能够增强该堂课的规划性,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便于理解,易于吸收;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能够增强该堂课的趣味性,形象生动,活力十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听讲模式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教学活动是规划性,趣味性的统一,教学过程是系统性与连贯性的结合,因此,教师在传业解惑之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设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教学的额过程中不断探索语文课堂设计,使之更有规划性与整体性,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更快更好发展。

一、 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全面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个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提高认知思维与感受语言魅力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这个目标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展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就是有教无类,新中国成立后新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以面向全体学生,顾及全体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调动全班每一个同学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致力于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鼓励每一个同学促进自身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教学的目的定位为让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眼睛,耳朵,手,嘴,脑袋各个器官同步进行,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以全面性为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天赋,特长各方面充分发展。

二、 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一个明确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性与个体性,教育者必须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生理状况等因素,组织教学活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全班同学的个体发展差异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不同层次同学的不同需求都有适应性,量力性,使班级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达到一个优质课堂必备的要求。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因材施教原则,能够促进优等生全面发展,增强学困生前进的信心与动力,处理好两级分化学生之间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做出弹性调节,使得教学的内容,深度,广度能够全面发展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努力学习,前进奋斗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同学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点燃自身的激情,感受国语的魅力,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三、 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设计里体现教学广度。

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这就需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范围,为将来阅读水平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将扩大阅读量,延伸课外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要从该堂课的所讲课文延伸开来,找到相关主旨与主题的作品,与教材课文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如在学习《胯下受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补充历史学家对韩信忍辱负重的高度评价,同时要寻找相关文章如卧薪尝胆,司马迁受辱写史记等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开阔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扩大教学广度,提高教学开放性作为重中之重。

四、 一个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牢牢的抓住三个点。

1.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语言文字理解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训练小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训练小学神的计理解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一课时,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让同学们预先预习,概括文章主旨,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不断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

2.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朗读朗诵的集中训练。

语文教学,能“语”者才为“文”,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尤为重要,学会朗读,读出自身的感受与体验,读出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朗诵,可以采取分组朗诵,分角色朗诵,个性化朗诵与合作朗诵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训练,带领孩子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逐渐感受文本深刻的内涵。

3.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口语交流的训练。

口语交流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交流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善于与人沟通的性格。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创设相关请情境,小学生自主交流,主动沟通,探讨语文思想,沟通彼此心得,交流自身体会,形成语言文字,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坚实基础。作为人民教师有义务将小学课堂设计的规划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力,对文字的感知力及对形象感情的认知水平,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势必会提高一堂课的教课效率,增强课堂趣味性,师生共同受益,共同进步,将语文课堂向着创新多元化方向推进,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穿始终,将小学语文课堂推进丰富多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亢美.《小学语文课堂理念与实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2】 巢中齐. 《小学语文课堂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3

【3】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

【4】 张银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

【5】 黄晓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

猜你喜欢

整体性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