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生上体育课出现消极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3-04-29颜敏
颜敏
【摘 要】现在中职体育课中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不高、上课偷懒、甚至逃课等消极现象,通过对中职学生上体育课出现消极现象的内、外原因分析,针对各种原因提出消除中职学生体育课消极心理的对策,从而促进中职学校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体育课;消极现象;原因及对策
当前,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的培养离不开体育教育,因为体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但是,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验以及观察分析,发现中职体育课中学生消极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着装随意,穿皮鞋、高跟鞋、拖鞋、便衣、裙子、牛仔裤的现象时有出现;上体育课兴趣不高,情绪低落,利用病假或事假躲避体育锻炼以及体育考试,对体育成绩持无所谓态度;课堂上目无师长,不听老师安排,随意玩手机、讲话、起哄,练习中偷工减料、互相打斗、恶意损坏体育器材等等。所以对中职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消极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确有重要意义。
1、中职学生上体育课出现消极现象的原因
1.1内在原因
1.1.1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轻视体育运动。
受现在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重文化学习,而轻体育运动。他们对于运动的重要性认识太少,不会发自内心的去喜欢体育,更不会自觉参与运动锻炼。
1.1.2学生心里产生胆怯和恐惧感。
体育教学中像体操、长跑这种技术含量高或运动量大的项目,会让学生产生恐惧;运动中因方法不当出现的意外受伤现象,也让学生产生恐惧和排斥。
1.1.3学生自卑感强,自信心不够。
一些学生因身体缺陷、身体素质差或者对自己运动能力认识不够,怕出丑,就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上课时出现倦怠现象。
1.1.4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吃苦耐劳精神欠缺。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被父母娇生惯养,很少参加劳动及运动,使学生从小就怕脏、怕苦、怕累,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1.1.5学生的运动习惯欠缺。
现代的学生都利用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来打发时间,很少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难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1.2外在原因
1.2.1社会因素
在现实需求中社会看重的主要还是学生品行和技能,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并不高。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主要是对专业课程的投入,对于体育这种基础教学的投入相对较少。
1.2.2学校因素
中职学校注重学生技术的学习,体育作为附属课程不被重视。学校对体育设施、教师、活动的管理和投入太少,最终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程度。
1.2.3家庭因素
许多家长对于体育运动有偏见,宁愿培养孩子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特长,也不愿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对子女过于溺爱,不让孩子劳动或体育运动,也限制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
1.2.4体育教师的因素
现在中职体育教师不仅要上课还要当班主任,工资待遇也有限,导致体育教师上课积极性下降、责任心不强。部分老师业务水平有限,人格魅力欠缺,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管理方式呆板过激,导致课堂氛围凝重影响学生上课兴趣。
1.2.5教学内容
许多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多为简单的田径、体操和足、篮、排球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陈旧、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中职学生的需要。
1.2.6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的学校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来对待学生,使学生的思想懈怠,纪律散漫。
1.2.7评价方式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多以运动项目的测试成绩为主。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技能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容易打击学生信心和积极性。
1.2.8教学环境
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器材较差的学校,对学生体育兴趣影响相当大。软件环境方面,如师生关系不融洽、课堂氛围凝重、班级风貌较差也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有较大影响。
2、消除体育课中消极现象的对策
2.1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对体育运动错误认识的心理干预。
中职学校应从正面宣传体育运动的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师可利用体育理论课的讲解,让学生懂得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因运动而精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深刻含义,让他们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真正意义,让他们知道高素质技能人才需要强健的身体,国家的发展建设需要健硕的身体,享受美好的人生也需要健康的身体,只有这样才能将正确体育意识植入学生心中。其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精神,利用课外的交流消除学生对运动的恐惧,通过激励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敢于上体育课,乐于上体育课。
2.2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社会方面,各有关部门应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宣传和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为学校配备充足的体育设施、器材,让体育老师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保证更多学生利用体育器材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参与各个层次的运动比赛,为体育教师创造深造机会,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家庭方面,家长应积极营造运动氛围,注重孩子运动兴趣的培养,不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3提高体育教师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感染力,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喜爱体育课。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具体表现为,首先应有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第二应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和锻炼,掌握、提高更多的运动技能和新兴项目,因为标准的动作示范和优秀的运动成绩是征服学生的强有力“武器”,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模仿兴趣的有效方法;其次,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乐观坚毅、活泼幽默等健康心理品质,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4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差异、以及地方特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时代在发展,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热度在不断提高。所以学校或教师,应在原有教学内容上不断改进,将枯燥的竞技运动转变为易学、易接受、易达标的教学内容,或增加新兴运动项目来提高学生兴趣。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订相应教学目标,确定相关教学内容,以提高其兴趣和从业能力。比如幼教专业可开设瑜伽、健美操、社交舞等内容;机械类专业可安排三大球项目、武术教学等;计算机专业可以安排保健操、太极拳等项目。另外可根据学生的身体、兴趣差异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但娱乐性强的踢毽子、跳绳、板羽球、飞镖等项目,还有现在学生感兴趣的新兴的运动项目如:拓展训练、街舞、滑旱冰、滑板、跑酷等等。最后还可以根据地方、民族特色安排教学内容,如舞龙、舞狮、跳竹竿、摔跤、登山、秋千、滚铁环、抽陀螺等等,不仅能传承民族传统运动,还能为体育教学服务。
2.5不断更新或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为适应当代社会、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学模式应该不断改进。不仅要以增强体质为目标,还要以娱乐身心,培养运动兴趣、习惯为目标,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发展。教师可提出课堂目标,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运动、练习形式达到教学目标,还可让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当老师来带领大家练习、锻炼。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体育情景模式,用语言描述、道具演示、配乐渲染的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其次,体育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音响、影视、图片、网络等,再加上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比赛,游戏、模仿等为体育教学增添色彩,提高学生兴趣。
2.6完善对学生的多层次体育评价模式。
以往单一、片面的体育评价方式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评价不仅要看结果,还应注重过程。中职体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跑得快、跳得高的高水平运动员,所以对于体育成绩的评价不能片面以一些田径项目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还应加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比如篮球教学,即使学生运球、传球、投篮动作质量不高,只要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技术动作,能运用这些基本动作去锻炼身体,我们就应评定学生的这项成绩合格。对于学习的过程,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完成质量都应及时进行评价并记载,学生也应进行自评和互评,便于期末时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语言、微笑、眼神、动作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和肯定,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7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学环境主要有包含硬件环境和软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体育器材能满足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运动需求;质量较高、较标准的体育场地和场馆,可以为体育教学提供全天候的教学、活动场所,特别是宽敞的体育场馆可以避开恶劣天气的影响,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这些硬件投入,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软环境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班级风貌、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学校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学校和老师也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另外体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便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体育教师还应通过激励、幽默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到体育教学。
3、小结
目前,中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消极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势必影响到国家、学校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所以,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以及学生自己应当对体育教育学引起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多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学校多为教师、学生创造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机会;父母对子女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溺爱,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以便更好服务于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学生自己也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只有这样,技能人才才能得到全面培养,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会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重印.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葛雪鹏.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田径,2013(3).
[4]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李宁.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
[6]丁物.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