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写作中的黑色幽默

2013-04-29王预辰

西江月·中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小龙韩寒

王预辰

【摘 要】80后作家作为一个群体的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80后写作也成为重要的写作现象。黑色幽默是80后写作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它代表着80后群体的叛逆心理沉淀之后的冷静和成熟。韩寒作为“80后代言人”,他的作品中具有非常典型的黑色幽默元素,他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了80后的群体意愿望,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认知。

【关键词】80后;《他的国》;黑色幽默

《他的国》是韩寒最初于2008年底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小说,2009年正式出版实体书。而作者韩寒则是当下被公推为“80后代言人”的知名作家,因其特立独行的风格和犀利戏谑的笔调,他的作品广受80后和90后读者喜爱。韩寒就《他的国》接受采访并称“最讨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这句话的,它可以套任何的名词,而且没有任何意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你大爷。事实上,有些人的心里就是没有很多东西,哪怕是穿过内心的深处挖到肝里也没有。”所以他不用《我的国》来命名,而取名他的国,其中深意正在于此,但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具有强烈反叛色彩和黑色幽默的作品。

韩寒在文章中表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他尽量的简单,平静,使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让一切呈现在你面前,但是却能把事情讲述的生动好笑,这种戏谑式的黑色幽默,并非是依靠调侃和讲笑话,而是通过冷静与夸张的反差,让读者哑然而笑,《他的国》中没有讲述一件大事,但是每件小事都暗含了现实生活中的大事,这种简单的讲述,复杂的暗示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也让文中的观点更加的发人深省。

在内容方面,作者在不同侧面,对官方旧有的说话套路,进行了逼真的“模拟”,其中对排比句的应用,“和谐”“共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等词的歪用,对形式化,套话的辛辣讽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虚拟的小说与现实相联系起来,这种对官样套话的不满更深层次揭露的是虚假的为人民服务和以权谋私的冠冕堂皇,他塑造了现实中贪官、愚官漫画式的形象,高度集中了这些无能分子的特点。而对于现有的社会规则,透过左小龙这个人物,韩寒在他身上表现了非常浓烈的侠义色彩,正如明末清初的侠义小说一样,当一些人公然在法律之内肆意妄为的时候,总要有一个非官方背景的侠士站出来主持公道,他所持有的标准往往不是当下的法律法则,而是在民间约定俗成的或者千百年流传的传统道德,而惩罚的轻重也完全由侠士个人的标准来断定,这种民间审判,是对现实不满的无奈选择,也是对政府权威的失望,而民间审判的不良后果则统统归咎于政府的治理不善,所以左小龙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侠义色彩正是韩寒对社会规则的怀疑与不信任,例如左小龙说“你这店里放的东西让我很不爽,你宣扬的思想是不对的,我不认可,你这个是危害社会的。”他正是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不健康的标准,而非使用社会法则,左小龙以发动机的轰鸣来掩盖磁带中的不良信息,这既是摩托车的轰鸣,同样也是作者的高声疾呼,表现了怀疑与不信任。

对于愚昧无知的百姓,韩寒则寄予了复杂的感情,因为自己正是出身于百姓之中,所以无法对他们的愚昧和自私无视,他们也有贪婪,自私,缺乏理想,幸灾乐祸,麻木而却又充满猎奇心理的一面,例如,左小龙路过波波印刷厂门口,人群堵住厂门口喊口号,看门的老头在路金波的示意下正用相机拍捣乱的人群,一看要拍照人群全散了,只剩左小龙在那里不知所以,当派出所所长问他:“你在这里干什么”的时候,左小龙回答:“我是路过的,我是去打酱油的”,这简单的几句话却概况了中国民众中爱起哄,随大流,但缺乏责任感,缺乏担当感,怕事胆小的弱点,在政府不干预的前提下就风生水起的呼喊,政府稍微施以强权手段就放弃对于合理权益的抗争,这无疑使敏感的话题,即便肆无忌惮如韩寒,也只能以这样较为隐晦的方式来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韩寒这篇文章中,强权与弱民的搭配并不少见。虽然他们身处这个时代,但是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就像刘必芒一样,这个瞎子一样,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只能是“必盲”的,但是他们确实是渴望自由的,渴望更多民主的权力,但是面对强权他们又胆小怕事,他装卫星电视的事情正是印证了对官方最后信任的破碎。

对于民主与公平的认识,在文章中,韩寒使用了大量荒诞叫喊式的反讽手法,以可笑,可叹,可悲的集体性行为和孤独而独具特殊深意的个人行为表达了他对于当下社会民主缺失,公平失衡现象的愤怒和不满,比如:集体合唱《我们要结扎》就是对计划生育,甚至进一步涵盖到整个重大决策的科学性的质疑,这即是近些年对于以往历史的再讨论,又是对官方绝对权威的叩问。这表现了韩寒对于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这正是他不同于同代人叛逆冲动的地方,他以叛逆的姿态出现,但并非是简单的唱反调,而是对问题发出自己的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颇具独到见解的叛逆是韩寒征服80后读者的制胜法宝之一。此外,韩寒也不乏直接性的抒发与呼唤,这种源自五四广场演讲式的讲说放在他的文章中产生了特殊的力道,如诗朗诵《听话》,虽然只有简短的七句话,却高度浓缩了韩寒对于民主和公平的吁求,平等、民主、生存、安定等等意向被隐藏在七句话中,使人读起来颇具深意。同时,韩寒还善于运用大量具有时事热点的话题作为反讽的载体,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将现实生活与文本中虚构生活拉近的错觉,大大增加了本文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例如,在文中曾经提到《国际歌》的删减,书记说:“嗯,还是删了好,啰嗦。还是原来的简洁。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么,这句在就行了。”这正是曾经在网络上因其网游广泛争议的一个话题,删除掉其中具最具有反抗意味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网友认为是政府自评不高后心虚的表现。这被韩寒放置在文中极具暗示意味。

对于自我缺陷的描述和英雄的塑造,塑造英雄的正面形象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但是如何塑造英雄的缺陷使之更加真实,更加反应现实却是一个难题,在本文中,韩寒一方面赋予了左小龙开拓者和边缘人的双重身份,同样也在他身上展示了他在现实中沾染的世俗陋习,比如,他的大男子主义,他的投机主义等,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缺点才使左小龙这个人物更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份子,也正是说明了在现实中即使像左小龙这样有理想,有责任的年轻人也是难免受时代所局限,这即是左小龙的可悲,也是时代的可悲。但是,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左小龙总体上还是一个不断在战斗的形象,与雕塑园中的禽兽战斗,与黄色歌曲战斗,与合唱奖战斗,与速度战斗,与束缚战斗,他非常注意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例如他说:“左小龙觉得是男人就不能喊疼的”,““在影视节目里,偶像和英雄一般都是不上厕所的”,即便到最后他屡遭挫折他都没有放弃战斗的信念,结尾处他与一只变异的萤火虫结伴同行,在迷雾中继续前行,这仿佛像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既有绝望,又有希望,是希望后的绝望,也是绝望下的反抗。

韩寒作为80后作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位,以一种近似于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向读者诠释着这个微型的小社会,在他的眼中,所有的约定俗称都是有破绽的,所有的权威都是不真实的,所有的问题不是仅仅有一个答案的,正如他在文章中说的“这世界上没有纯情的姑娘,只有疑似纯情”。他对权威嗤之以鼻,而自己更不想成为所谓的权威,甚至刻意的自嘲,例如:这些东西可能就是狗屎,但如果是当地特有的狗屎,那这就是好东西,文艺在亭林镇就是这样的狗屎。他以这种近似于丑化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真实,颇有“宁可伪恶,绝不伪善”的意思。但是他的荒诞式的自我嘲讽也是埋藏了许多的深意,加之文章中出现的大量的意象,使整部作品都耐人咀嚼。他的只暴露不指路既可以说是他对民主自由实现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他对未来的留白,让人充满遐想。

【参考文献】

[1]徐世强.通往现实的“三重门”——论韩寒及其小说创作[J].文艺评论,2008(6).

[2]高小康,张均.韩寒与当代知识分子问题[J].粤海风,2012(1).

[3]张芙鸣.韩寒们的文艺生活:评《独唱团》[J].文艺争鸣,2011(7).

[4]田忠辉.韩寒《光荣日》的“异在”声音——从文学“80后”到文化“80后”[J].小说评论,2009(4).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小龙韩寒
El regreso del dragón
小小小小龙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刘小龙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The Fall of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