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超调小功率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2013-04-29龙剑
龙剑
摘 要:分析直流-转速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重点对电流环和转速环的设计作说明,提出ASR(转速调节器)和ACR(电流调节器)的设计方案,并在Matlab软件上进行仿真调试,实现系统的转速无超调。
关键词:调速系统 双闭环 调节器
中图分类号:TM3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23-02
1 引言
在工控中,虽然转速单闭环系统应用了PI调节器后可实现转速无差别控制,应用了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来避免过流现象。但此类系统不能控制电流的动态过程,如果系统中另设一个电流调节器,串联在转速调节器之后,形成以电流反馈作为内环、转速反馈作为外环的双闭环调速系统,便可以兼顾对转速与电流的控制,使得控制过程更加的精准与快速。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原理与方法
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是:先内环后外环。在这里,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由于调速系统的主要被控量是转速, 故把转速负反馈组成的环作为外环, 以保证电动机的转速准确跟随给定电压, 把由电流负反馈组成的环作为内环, 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如图1所示。
2.2 设计要求与给定参数
设计无超调小功率直流调速系统,要求满足以下指标:转速无超调,电流最大超调量小于5%;转速与电流调节器均为带限幅输出的调节器;阶跃负载扰动作用下的恢复时间小于0.1S,电机各相关参数如表1。
3 反馈环的设计
3.1 电流内环的设计
(1)校正类型的选择:从稳态要求上看,希望电流无静差,以得到理想的堵转特性,再从动态要求上看,实际系统不允许电枢电流在突加控制作用时有太大的超调,以保证电流在动态过程中不超过允许值,而对电网电压波动的及时抗扰作用只是次要的因素。为此,电流环应以跟随性能为主,即应选用典型I型系统。要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显然应采用PI型的电流调节器。
3.2 转速外环的设计
(1)校正类型的选择:由于需要实现转速无静差,而且在后面已经有一个积分环节,因此转速环开环传递函数应共有两个积分环节,所以应该设计成典型Ⅱ型系统,这样的系统同时也能满足动态抗扰性能好的要求。由此可见,ASR也应该采用PI调节器。
4 仿真结果
4.1 系统仿真模型
在MATLAB中依照原理图选择合适模块完成系统框图。注意转速调节器不能用普通的传递函数模块,而应采用比例积分分离器,且转速调节器输出端应加入限幅环节,以防止电机过流并使电机在启动时实现线性启动;设计中本是不希望电流调节器进入限幅,但为了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电流调节器同样要加以限幅。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4.2 仿真调试结果
系统调试的一般原则是:先内环后外环,因为如果内环性能稍差,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还可以通过外环加以矫正,而对于外环相关参数的偏差,内环的调节能力明显要差得多。因此,首先调试电流内环的相关参数,基本符合要求后再调整转速外环的相关参数。实际调试过程中应在转速反馈环加测速微分环节以减小超调量,最终实现了转速的无超调。经不断调试参数:最终取Toi=0.0005s时,电流的超调才满足要求,如图3所示。
5 结语
要实现电流超调小于5%的同时转速无超调,必须同时有电流负反馈和转速负反馈两个反馈。由于最终目的是控制电机转速,故转速环必须在外,无论是电流环还是转速环,均需要加入滤波环节,以滤除环内的噪声干扰,并使系统的型别满足要求。Matlab软件的运用使系统调节过程快速、明了,是工程控制中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薛定宇.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MATLAB语言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阮毅,陈维钧.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肖诚,毛永文,颉方正.基于PWM装置的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6):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