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
2013-04-29夏文津焦中明
夏文津 焦中明
摘要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态的代表,凭借新颖的信息传播形态和便捷的传播优势,体现出网络传播媒介的新方式和新渠道,打破了传统媒体一些中规中矩的状态,并悄然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格局。然而,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微博 新闻传播 弊端
夏文津,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焦中明,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微博新闻指通过微博将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通过微博进行发布。尽管同传统媒体相比微博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新闻采访、编辑、发布和评论流程,但这丝毫不影响受众对微博的浓厚兴趣。当前,微博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很多新闻线索,与此同时,微博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近年来微博中虚假信息泛滥,且发送者多为“加V”大号和微博“达人”。
一、微博成为新闻来源的起因
微博专注于信息的发布和获取,虽基础功能单一,但延伸功能和附加功能呈现多样化,不仅符合“少即多,小即美”的哲学思想,且提供了一个个体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传播的手段。信息传播经历了定时—即时—实时—全时等4个发展阶段,随着即时、实时和全时传播时代的到来,人们原有的信息期待意识逐渐消解,转而以一种随时期待的方式产生,微博即是满足这种即刻信息期待的典型代表。[1]
与新闻来源联系的相关微博有以下几类:名人微博、新闻记者微博、媒体微博和党政机关微博。当前新闻人和新闻机构开始介入这一过程,最早是一些新闻人主动到微博中寻找新闻线索,后来有大量传统媒体纷纷开设相应的新闻专栏或专版,直接转载微博爆料的新闻或以其为新闻线索作进一步的报道。看上去,新闻界的介入凸显了其自身作为权威的信息中介者的角色,实际上其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是一种基于信息强度和市场压力之下的选择,如近年来激起了广泛讨论的石首事件、小月月事件和钱云会事件等,都是这类事件的典型例子。
二、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
微博时代的到来,既对传统的新闻媒体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同时又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监督作用。
1. 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文体和语言。文体原指根据体形裁剪的衣服样式,引申到新闻写作当中指的是新闻报道的类别或形式。微博新闻文体是适应微博传播发展而诞生的,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来说,微博中丰富的网络语言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刻板印象,使传统媒体的语言呈现出面对面和人性化的特点。
2. 革新了新闻采访模式。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采访形式,记者对受访者只需用电脑或手机等就可方便地进行采访。微博采访的优点除突破空间的界限,还可随时记录采访内容,受访者甚至可边处理事务边作答。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利用微博构建大众新闻采访平台,在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上,期望在微博平台上也占据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
3. 泛化了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事实选择的客观标准,传统新闻的采集伴有明确的新闻价值取向。但在微博背景下,新闻价值受其传播主体和方式的影响而变得模糊多维,同一新闻信息给不同特征的群体用户带来了不同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取向变得泛化,这种泛化在微博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人微博发布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其无数粉丝转发的目标,继而升级为热点新闻;二是普通人将日常发生的琐事、趣事或奇事等发布到微博中也有可能产生强烈的眼球吸聚效果,然后通过粉丝转发上升为热点新闻。但这两种热点新闻因其日常化和个人化的属性,其产生的关注价值并不高,在传播中缺少了多项新闻的价值属性,亦即单一的新闻属性可以直接决定一个新闻的产生。
三、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
据2011年12月20日发布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各层面影响力的扩大,微博已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但不得不承认微博新闻一方面展现了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同时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
1. 信息发布方式尚需改进。微博用户经常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简单的手段对新闻信息进行评论,更有部分微博用户直接将信息标题附上链接网址进行转发。通过如此过程,博主发布的新闻信息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被淹没掉,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被转发和传播的几率随之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微博新闻的影响力,限制了传播范围。[2]
2. 无法便捷搭建网络人际关系。以前绝大部分微博网站均不是采用实名制,现在虽实名制已得到推广,但大部分微博用户并没有将真实的个人信息完全公布出来,更没有对个人资料进行详细的、完整的说明,因此在彼此感兴趣的微博用户之间,较难搭建更紧密的人际关系。微博的原始定位就是为书写日常心得之用,当在微博中需进一步拓展人际网络时,则大多需要进入SNS网站进行查找。
3. 微博信息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微博用户在采集和发布新闻时,呈现一种动态的碎片化状态,另外因受微博字数限制的影响,需不间断地发布信息从而补充大量的后续片段,因此微博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受众需要较长时间和持续耐性才能完成对这些碎片信息的全面阅读。同时,由于微博中专业把关人的缺失,信息可畅通无阻地得以发布和传播,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受众的误读。
四、微博时代的新闻传播策略
2009年6月,《纽约时报》向社会招聘“社会性编辑”,这一主流大报的举动,表明了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网站已提上议程。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利用微博网站使新闻的选题、采访和报道等环节变得更有竞争力。
1. 将碎片化的微博信息转化为全面详尽的传播。阿多尼和梅尼把真实分为主观真实、符号真实和客观真实三种类型,客观真实是指由事实组成、存在于个人之外并被体验为客观世界的真实;符号真实指对客观外界的任何形式的符号式表达,包括艺术、文学及媒介内容;主观真实指由个人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真实的基础上建构的真实。人类的传播活动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论微博内容如何零碎,均是由微小的事实单元构成的,需组合加工这些信息碎片从而建构更加全面的、完整的新闻内容并将之传播。另外,微博碎片也体现出不同的解读倾向,这也为受众提供了观察事件的多个角度,避免了从单一角度出发武断地去观察和思考新闻事件,解决了微博140字内容所不能解决的新闻深度问题。[3]
2. 将无序化的微博传播伦理化。新浪微博女王姚晨曾言:我突然觉得我得对这些粉丝负责,在工作不忙时,我开始去考虑我应发些什么和不该发些什么。对微博而言,博主对自己的言语负责是最基本的微博伦理。尽管可能别的博友观点与你不一致,但应清楚别人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如果采取一味的谩骂以至于揭私等手段来攻击对方是不合适的。另外,微博中谣言横行,不可轻信,不要轻易地对一件自己都无法确定的事情进行转发。只要每个博友都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再加上微博网站和微博意见领袖的适当引导,那么当前无序化的微博传播就能转变为新的微博伦理,从而为微博发展营造出更好的环境。
3. 改变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方法。语言的开放性是微博的典型特点,微博新闻一改传统严肃的面孔,有的犀利、有的嬉笑,但都能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深意。当今微博作为新闻的重要来源,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和记者来讲,熟练编排微博新闻是对其自身能力的必然需求。因为微博新闻篇幅短小,所以只有不断地创新微博新闻的编写技巧,才能吸引更多的网民去阅读。通过微博进行采访最具轰动效应的是美国广播公司2009年3月采访前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问题都通过Twitter发出,这种新型采访方式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在看到微博的巨大传播效果后,微博成为美国大选两大阵营的必争之地。结 语
新闻传播历来主要是专业媒介机构和主流传媒的职责,伴随着网络的产生和数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职责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微博则凝聚了当前网络传播新技术的众多优点,使新闻传播扩展到以前无法想象的广度。因此,传统媒介应巩固自身长处,充分借鉴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优势,激发更加强大的聚合效应,提高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赵文晶,刘军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 编辑之友,2011(12).
[2] 刘雪梅. 网络视频的生存分析[J]. 编辑之友,2012(7).
[3] 喻国明. 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