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信托业拐点
2013-04-29王韶辉
王韶辉
突飞猛进的信托业正迈入10万亿资产管理规模时代,但拐点也即将到来。
自7月20日开始,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这对依靠利差迅速起家的信托业又是一次重击。从2012年年底资产管理牌照放开,各类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相互交叉带来更大竞争压力,到如今制度红利进一步收窄,信托业在即将迈入10万亿资产管理规模的时刻拐点隐现,未来何去何从引人注目。
但市场演变也让信托不断开拓新的疆域,不仅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中推出了更符合市场潮流的创新性产品,而且随着家族信托、公益信托的出现,信托也在收获更符合本业的业务类型,行业发展困难与机遇并存。
拐点将现未现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信托公司约发行2200款信托计划、共募资3000亿元,而去年同期共发行2599款信托计划,合计募资3368亿元。从收益率看,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信托计划平均收益率为8.21%,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收益率在小幅下滑,发行数量和规模也在下降,信托是否受到了资产管理领域新进入者的冲击呢?对此用益信托网首席分析师李旸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资产管理的市场空间很大,容得下几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在做,只要金融市场利率不放开,存在套利空间,这类业务的发展就有潜力。”
这次资产管理放开受到冲击的主要是通道业务,而经过这几年发展和监管部门的不断调控,通道业务已经不是信托的主攻方向。因此,凭借制度优势和积累的经验,信托仍然具有较好的竞争力,今年上半年信托发行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基本保持了去年的态势。
“信托有相应的法律框架进行保护支持,具有制度的优势,而券商、基金更偏重于传统的公募业务,其资产管理与信托在业务上并不完全重叠,而是有各自的领域和重点。一旦未来证券市场走出低迷,券商和基金还是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的主营业务上。”李旸说。
不过市场中的私募基金还是会与信托形成一定竞争。私募基金自身等级低于信托,要完成项目就得提高融资成本,给投资者更高收益,加上销售费用也很高,基本上融资方要承担17%?18%甚至更高的成本,高收益的同时承担的风险压力也更大。
李旸认为,对信托的影响主要还是看政策变化。如果政策没有变化,信托规模还是会继续增长;如果政策上确定要去杠杆化,则可能会限制一些银行与信托的合作,因而对信托的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
另外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比较大。“如果利率放开,有一些商业银行或者城市商业银行会根据项目提高融资成本,原先在银行贷不到款的企业就能得到贷款,这样就会压缩信托的空间。”
“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由一种金融工具占据全部的市场空间,仅仅依靠银行还是有限制,银行不可能向所有融资项目放贷,需要满足抵押条件,担保比较充足,等等。那些抵押担保不足的项目中有些还是很好的,可以通过权益类融资把它吸引过来,进行增级,达到可以融资的条件。信托因为比较灵活,不光可以贷款,还可以进行股权投资、权益类投资、组合投资,用各种方法来弥补信用不足的缺陷,从而达到为项目融资的目的。”李旸说。
今年信托继续面临兑付高峰,尤其房地产信托在上半年到期项目集中,在行业形成刚性兑付的隐性条件下,是否能平稳度过令人关注。
7月中旬,银监会非银部向信托业发出监管信号,针对上海、江苏、湖北、广东等地发出《关于信托公司信托项目到期兑付资金安排监测表的通知》,要求各信托公司着重填报2013年6月25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信托项目情况,并要求写明上述信托项目明确的兑付资金来源。此举意在控制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从统计上看,今年下半年合计约有1500只信托产品到期,比上半年减少近300只。按照产品平均规模测算,1500只到期产品总金额在2000亿元左右,下半年信托产品的兑付压力已经有所减弱。从产品的期限结构看,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
亮点与难点并存
对于今年信托发展中的难点,李旸认为主要是找项目难。“项目很多,但是需要去甄别,可行的项目还要进行风险结构的安排、信用升级并符合政策规范,因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具体表现在:今年集合类产品增长不是很大,单一产品增长比较大,这里面重要的原因就是单一产品政策手续方面都更加简单,发行更容易一些。“从今年第一季度用益的数据可以看到,新增产品里面80%都是单一类,只有20%是集合类;原来是70%以内是单一类产品,30%以上是集合类产品,现在集合的比例明显在萎缩。”李旸说。
单一信托规模明显发力,背后的逻辑是银行为增加存款或绕道贷款规模而借道同业,在规避政策的同时,将风险留在了银行体系内。
随着好项目的竞争日渐激烈,今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愈加难以上行,而且实体经济的低迷让信托仍然集中在受到调控的房地产信托和政信合作项目上。有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在发展过程中贪多求快,定位不明确,并未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信托亟待告别野蛮增长的时代。
“创新一直是信托的主题。”李旸说,“但是过去信托的创新一直都围绕在政策的边缘,在传统领域跟政策博弈,这样的创新不能够持久,阶段性很强。找到一个规避政策的突破口,大家就蜂拥而上一起去做,监管部门只好再次进行规范。”
今年信托业已经在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方面进行突破,如备受关注的家族信托,还有业内看好的公益性信托,这都是有助于长远发展的业务创新。
李旸认为,家族信托提上议事日程也是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结果。现在很多家族企业面临着财产管理和传承的问题,信托公司应该抓住这种需求开拓出新的业务领域。个人信托是非常重要的门类,家族信托是其中的一种,未来可能还会有遗嘱信托、财产信托等。
“发展个人信托业务在《信托法》的框架下,在政策上没有问题。但是我国的个人信托和国外性质还不完全一样,国外个人信托更多通过律师和私募基金来解决,但我们是通过带有经营性质的信托机构来运作,可以把机构和个人受托的优势结合起来,由有威望的人担任可信任的角色,由有投资管理能力的机构帮助客户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
“个人信托期限都相当长久,不像现在的信托产品只有一两年期限,而且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把个人对财产处分安排的意愿都安排在里面。这是信托的本业,是西方信托起家的基础。”李旸说。
虽然在大资产管理时代券商、基金甚至保险等金融机构都可以开展类信托业务,与信托形成竞争,但同时他们之间的合作跨领域创新也一直在进行当中。在信托公司眼中,未来合作最密切的机构券商、基金都排在最前面,目前合作最多的第三方理财反而不在前列。
另外,资产证券化产品、境外投资产品也都在试水当中。随着整个行业增长速度的放缓,信托将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期去同质化,告别拼规模、比速度的野蛮竞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