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病区退药情况分析
2013-04-29张凤玲董宝臣
张凤玲 董宝臣
【摘要】 目的 减少病区退药行为。方法 对我院病区2009年1——6月的退药原因退药品种及占全院退药金额的比例进行分析,并与2007——2008年2009年1——6月全院退药金额进行比较。结果 我院病区2009年1——6月共退药872例/次,退药品174种,退药原因主要包括电脑输入错误、出院、更改医嘱等,退药率为9.25‰,且退药量大,增加了药品质量管理难度,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亟待规范管理。
【关键词】 病区;退药;住院患者;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08-02
病区药品频繁退回药房的行为,大大增加了病房药品的管理难度,使药品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导火索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00年就有某院一年退药金额达200万元的报道。近年来,我院病区退药金额呈逐渐增长趋势,涉及品种多,退药数量大,退药金额高,这对医院和患者均不利。对于所退药品,医院药房每天只能被动地腾出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来检查验收,尽量保证其安全性,无形中给药房工作人员增添了许多额外工作;而对于患者或患者家属,也时常会因为退药问题对院方产生误解或不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是指导合理用药的核心,但大量的退药难以确保药品质量,对患者用药很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为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护士,药师不必要的工作量,笔者对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减少病区退药行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我院病区提供的2009年1——6月872张退药申请单,及2007——2008年电脑数据库病区退药金额数据。
1.2 方法 统计我院2009年1——6月872张退药申请单的退药原因,退药品种,各病区退药金额比率,退药金额排序前15位,退药数量前15位以及统计2007——2008年病区退药总金额,所有数据统计采用U检验。
2 结 果
2.1 退药原因 2009年1——6,我院病区均有退药现象。退药原因达12种以上,共计872例,平均每天退药近5例。其中最常见的退药原因有电脑输入错误,患者出院退药,更改医嘱,终止治疗,医嘱错误,药品不良反应等。我院2009年1——6月退药原因统计详,见表1。
2.2 退药品种 将退药申请单中的174种药品分10类进行统计。共计退药10971(单位为片.只.瓶.粒等。下同),平均每人退药12.58(单位)。其中,退药次数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共计39种。退回数量为860(单位),我院2009年1——6月退药品种统计,见表2。
2.3 退药金额比例 我院不同病区的退药情况差异较大,退药率从13.93‰到4.1‰不等。其中,妇产科最少,为4.1‰,内三最多,为13.93‰,我院2009年1——6月退药金额比例前五位的科室统计,见表3。
2.4 退药金额排序 我院退药按金额降序排序。通过对前15名分析,可知,以抗菌药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用药。其中抗菌药以头孢吡肟最多,心脑血管用药退药以脑蛋白水解物最多。我院2009年1——6月退药金额排序前15位统计,见表4。
2.5 退药数量比较 将2009年1——6月退药品种按数量降序排列,统计结果发现,维生素C针剂最多,其次是大输液品种。我院2009年1——6月病区退药品种数量,见表5。
2.6 我院2007——2008年退药总金额比较 退药金额从2007年平均每月为7753.11。2008年平均每月为14067.49,明显呈上升趋势。我院2007——2008年病区退药金额比较,见图1。
2.7 退药比例比较 把2007年每月退药比例和2008年每月退药比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2008年每月退药比例明显高于2007年每月同期退药比例,2007年和2008年每月退比例率比较,见图2。
3 讨 论
由表1可见,我院2009年1——6月退药原因比例较大的是电脑输入错误,占50.00%,这与电脑录入人员有关,一是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不熟悉,二是录入时不够仔细,三是电脑操作不够熟练,如把“洛美沙星滴眼液”错录成“洛美沙星滴耳液”、将“头孢吡肟(0.5g)”录成“头孢吡肟(1.0g)”、“维生素C10支”录入“维生素C100支”等错误现象均属上述原因。为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建议将名称相似的药品在电脑上加以区别,避免医师、护士看错,同时加强电脑录入人员(护士)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是电脑程序设置不够严谨,电脑错误导致重复收费或重复发药等造成退药,为此,有必要及时对电脑软件进行改进和加强电脑工程师的培训。
其次患者出院,占28.44%,这与部分科室往往在患者出院时才结算未用完的药品,未严格执行我院规定的“开出医嘱后24小时内退药”的制度有关。造成患者出院时大量退药,也包括患者自动出院,患者家属要求提前出院及正常出院忘记停医嘱的情况。还有一重要原因是由于本地新农合中心要求参加新农合患者必须完全使用新农合药品目录中药品,而在出院时发现有不在目录的药品,解决办法是由患者从门诊药房买药退回住院病区。上述两种主要退药原因导致我院退药现象明显增加。解决上述问题一是从制度上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医院规定,二是做好新农合政策和药品目录的宣传和学习,以期减少因患者出院造成的退药。
更改医嘱列为第三大原因,占6.42%。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病情变化或疗效不佳时更改医嘱,会诊后重开医嘱;此外,目前市场上同一类型药物品种较多,国产药物疗效不佳时,常需更换进口药品,也是造成退药常见原因。
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退药占1.03%。以药物过敏最多见,其中环丙沙星3例,加替沙星1例,长春西汀2例,部分为化疗药物,患者用药后副作用较大,患者不能忍受或患者家属提出停止用药导致退药,这些原因导致的退药不可避免。还有其他原因,如药品质量问题,药品库存不足等,对此,应建立病区和药剂科的有效沟通机制,如可通过院内网络系统设置“温馨提示”窗口。药房用发送即时信息的方式将药品变动信息发往病区,如某些药品更换品种,库存不足,质量存在问题或规格改变等情况提前告知病区,建议病区重新录入医嘱,避免退药或缺药给病房带来不便。
由表2可见,我院2009年1——6月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居多,占14.66%。这与其它医院相似。一方面,是由于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也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引起耐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换其他品种有关,对此,建议临床医师加强对抗菌药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学习,做到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同时,尽早实行临床药师制度,施行临床药师查房制度,为医师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用药信息和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
由表3可见。我院2009年1——6月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而以内三.儿科排名分列12.主要与这与两科近年新人较多,对业务不熟练有关,建议增强两科技术力量,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由表4可见,在退药金额前15中,有4对8种为名称相同剂量不同的药物,造成退药原因一是医师不了解剂量,医嘱错误,二是录入护士疏忽录错,造成退药,建议管理科室对此类药品加注商品名以便区分。同时对排名较前药品定期通报,提醒医师,护士,药师关注。
由表五可见,退药数量排序较前的大部分是常用普通针剂和大输液,这与其应用普及有关,他们的数量高低取决于整体退药水平的高低。片剂数量比较靠前,是由于电脑系统以片为基本收费发药单位,录入人员习惯以瓶,盒为基本单位,造成药量过多而退药,建议电脑系统进行改进,建立退药数量排序靠前品种重点警示制度。
由图1也可见,我院2007——2008年退药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为此建议采用非实物退药,即将病区每日待退药品与欲发药品经电脑相加减,不必将所退药品从病房送到药房,这样可节省药师及护师的工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避免过期、变质药品混入药房。
由图2可见,2008年退药比例普遍高于2007年的退药比例,说明随着发药金额逐渐增加,退药金额也在增加,原因可能与护士工作量过大,精力跟不上,新农合初步实施,对新农合政策不熟悉有关,解决办法是增强护理队伍,举办新农合知识培训。
4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可以知道,我院病区退药长期存在居高不下态势,退药金额高,退药数量大,涉及品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医师的因素,护士的因素,药师的因素,也有患者的因素,既涉及到电脑系统,也涉及到管理制度,还涉及到国家政策。
总之,随着全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退药现象难以避免,如何既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是所有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因此,只有加强药房的药品管理,强化医师、护士的责任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必要时给予行政干预,才能确实解决好退药问题。
参考文献
[1] 鲁玉珍,何光明,王迎春,李敏,罗利娟.我院病区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8):583.
[2] 周燕萍,陈玉玲.我院住院病人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6):54.
[3] 高玲,曹梅,胡克勤.我院退药综合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