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 经验和做法

2013-04-29李丹华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8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拓宽

摘要:本文以现行的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口的经验和做法为切入点,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门路;经验做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旧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应创新思维,拓展新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形成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措施对策。

一、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各高校在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方式上,多管齐下,取得一定效果。

1、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

通过《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建立“企业——高校毕业生——学校”一体化联动机制,全方位掌握毕业生总体情况,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2、挖掘资源,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一是实施“全员就业”计划,设立“就业推荐”专项资金,动员全体教职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依托校园

作者简介:李丹华,女,广东汕头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网、学生短信平台等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与就业辅导服务。三是利用宣传资料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人才交流会和供需见面会,为企业人才需求与学院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平台。

3、创新社会实践方式,落实促进就业政策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毕业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派与基地需求相符的毕业生参加定点实践活动,增进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4、建立创业实训平台

以珠海市为例,对各高校在2009年底前按标准完成创业实训平台建设的,一次性给予15万元建设扶持经费。珠海市某高校以此为契机,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立了创业实训平台。

5、以“走出去”和“引进来”方式,增进供需双方的沟通了解

实行三线并行实施的方式:一是学院领导带队拓展就业市场;二是专业教师拓展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三是就业部门统筹就业市场拓展规划;四是通过举办“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引企入校”,促进校企之间的了解与互动。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

从现行的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仍存在毕业生自身素质、体制、机制、保障措施、信息渠道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措施实施的效果。粗略统计,在现行经验和做法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尚不到位。如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补贴资金来源渠道、受理部门等不明确;政策缺乏牵头部门,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咨询无门、受理无门”现象。二是就业信息不够畅通。三是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缺陷。如就业价值观存在缺陷、职业规划意识缺失、实践能力缺失等。

三、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措施与对策

基于以上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形成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一)针对客观原因,从政策宣传、就业实训基地、先进典型、校友会等方式着手,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

1、就业政策纳入就业指导课程

将就业政策纳入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多对一”集体辅导和“一对一”单独指导形式,因人施教,提高政策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提高政策的普及面。

2、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团队和个人提供基础的创业平台。建立创业全程化跟踪指导,使大学生创办的项目顺利实现由“孵化期”向“断奶期”的过渡,使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3、发挥就业典型的宣传效用和校友会的促进作用

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实际报告会”编印“优秀毕业生事迹汇编”等形式,充分发挥就业典型的作用,并邀请创业、基层就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宣传,加强校友之间的沟通联系,提供更广泛的就业信息的同时也提高毕业生参与创业和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二)针对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缺陷,从职业指导师角度,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指导

1、创新就业指导方式,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

通过创业实训、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教育形式,让学生深入就业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另外,加强信用教育,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提升高校毕业生诚信意识。

2、建立高标准“职业导师制”,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意识

建立高标准的“职业导师制”,提高职场培训的针对性。首先,在入学阶段,通过“一对一”谈话方式,与高校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让高校毕业生认清自我,确定大概求职方向。其次,在入学中期阶段,通过人才测评技术,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性格特征及职业倾向测试,让高校毕业生明确职业倾向,确定其明确的求职意向,形成有特色的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三,求职阶段,指导高校毕业生制定能突显个性和特长的简历,展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目标和求职优势,增加其求职取胜的筹码。第四,求职冲刺阶段,指导高校毕业生对有意向的单位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其工作环境、企业文华及发展空间,提高求职的针对性,避免出现频繁换工作的现象。

3、拓宽渠道,提升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核心,需搞好各种实习,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首先,完善高校毕业生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将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实践环节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强化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量化与质化考核相结合的高校毕业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和教师参与高校毕业生社会实践指导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毕业生社会实践质量。再次,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社会调查。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就业领域、学生自身兴趣爱好,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并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了解行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岗位设置情况,不断提高应聘的针对性。

(4)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体系

将高校毕业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推进高校毕业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发展。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拓宽
帮助母亲拓宽眼界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拓宽宣传平台 讲好人大故事
我省拓宽企业“混改”——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