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学生历史学习成功之路
2013-04-29鲍瑞龙
鲍瑞龙
学生质疑就是学生对书本或老师提出的有关信息、观点、结论表示怀疑,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学生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不“盲崇”,富于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一、培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
由于受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观念的影响,老师和学生已形成长期以书本为唯一依据,不敢越出书本这一雷池半步的思想。老师上课以书本为准,学生听课、回答问题亦以书本的内容为唯一标准。
殊不知,书也是人编写,虽然编书的这些人都是大师级人物。尽管如此,这些大师仍然是人,岂能无过?我以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为理论依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不要放弃质疑。我自己在教学中主动质疑,给学生以示范。我对能“质疑”的同学即使质疑不正确或者观念很幼稚也予以及时肯定,对能“质疑”提出新观点的予以表扬,并帮助指导他(她)们书写小论文,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质疑的风气,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二、学生“质疑”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我在历史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质疑”,学生“质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质疑历史教材中的问题,而且延伸到政治、语文等学科。
1.初一年级戴欢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第29页反映商鞅变法内容的剪纸“奖励耕战”是错误。这位同学指出历史的本质就是真实性,这幅剪纸不能准确反映历史真相。其错误:(1)奖励耕织四个字的排列循序,古人的写字习惯是以右向左写即“织耕励奖”,而且书上“奖励耕织”,而商鞅变法是发生先秦时期,难道还不够“古”?而写字从左向右书写文字,则是近代和当代人的习惯。(2)剪纸中的“奖励耕织”四个字的字体是典型隶书和楷书过渡期文字,很有魏碑的风采,而先秦时期盛行的文字应是篆书,岂不矛盾?
2.初三年级殷睿同学也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67页“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提出质疑。学生质疑此处用“农民”二字不妥,而应用“农奴”二字,并且就农民和农奴的区别进行分述,指出两者根本区别是否“有人身自由问题”。1861年俄国的改革是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这次改革中,获得人身自由的是农奴而不是农民。
3.初三年级学生张浩、胡文斌同学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初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五册第46页有关对中国近代史的性质提出质疑,书中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历史。”张浩、胡斌同学指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而帝国主义国家的形成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在经济、政治占统治地位时形成的。这就是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40年至1870年这一阶段,当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以,教材中,这段话中“帝国主义”是用词不当,他们提出应把文中“帝国主义”改为“外国资本主义”为妥,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两个时期,用外国资本主义能很准确地表示这段历史的特征。
4.初三年级李琦、徐淼等同学把在历史课上养成的习惯延伸到语文学科。她们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第125页鲁迅先生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话提出质疑,尽管语文老师从语文角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她们始终认为这句话是矛盾的,认为“语法面前人人平等”。这种问题的出现,她们认为是有些文人在搞“个人崇拜”把鲁迅先生神化。其实伟人亦是人,孰能无过?即使鲁迅先生在这里产生一些小错,也不会影响他伟大形象,反而使人感觉他是活生生的伟人。
三、学生“质疑”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我通过对学生历史同学过程的“质疑”教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学生在质疑过程亦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会影响“质疑”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怀疑一切”有的同学对教材所有内容,都进行质疑,这样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其实教材中绝大多数结论都来源于实践,有许多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人。所以学生不必怀疑一切,何况“怀疑一切”也会动摇学生对教材和学习信心,为此,怀疑一切是不足取的。
2.“仅质疑,不提出理由或解决方法”。虽然有人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我却认为质疑,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且更应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或方法。我想一个人只会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他仅是个问题专家,对他以后人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单个质疑,合作精神不足”,最近一段时间实践反映:单个质疑的人很多。我把学生质疑的问题汇总后发现:许多同学在质疑相同一个问题。这一发现就把同学们质疑过程中的合作提上议事日程。同学们公开自己的质疑问题,按问题分类,自愿分组,加强合作,做到扬长补短。事实证明,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明智之举。
我将和我的学生精诚合作,用“质疑”的利剑,开辟一条不懈追求真理的光明之路,让学生在创新的金光大道上驰骋。
参考文献:
[1]《世界古代史》(上册).古希腊史.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
[3]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世界历史》.第一册.
[4]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思想政治》.初三年级全一册.
[5]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