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转改” 让基层新闻工作回归本真

2013-04-29刘意婷

今传媒 2013年9期
关键词:走转改民生新闻下基层

刘意婷

摘 要: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走转改;县区媒体;下基层;民生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17-02

全国新闻系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县区新闻媒体是新闻界的基本细胞,这些单位直接面向基层,可以更直接的接触到一手新鲜的新闻素材。但长期以来,县区级媒在新闻采写、传播中主要担任了党和政府“喉舌”甚至“传话筒”的角色。虽然身处基层,却又脱离基层,主要表现为新闻内容会议化、新闻取向报喜不报忧、新闻工作作风漂浮等。因而,县区级新闻单位在“走转改”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民生当头最可“闻”,踏实而为常出“新”

新闻是什么,每个身在岗位的编辑记者都很清楚。但新闻让谁“闻”的问题,很多记者的认识却非常模糊。“走转改”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新闻为什么人的问题。目前,不少县区电视台都是全额的事业单位,靠政府吃饭,因此在潜意识里认为新闻是办给党委政府的,写出来的新闻也全是反映正面工作成绩,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受众。实质上,新闻要紧紧地面向人民群众,群众才是新闻的真正接受者。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决定了新闻必须要凸显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观。而在时下,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全民共同分享中国梦想的时候,突出民生报道就成为当务之急。县区级新闻媒体采写的新闻就应该表现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新闻内容要与群众息息相关。当电视荧屏充斥了各种会议、每天报喜不报忧,反映的内容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时,群众对媒体的信任也就随之丧失,这也是观众普遍反映县区新闻没看头的重要原因。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在新闻的内容上,要贴近群众生活。这样,新闻工作者就要下力气对新闻素材进行挖掘。很多县区媒体记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谁不想遇到惊天动地的好题材,可地方就这么大,每天就这么多事儿,能有多少好新闻可写?政府的会议通知每天都会转来,久而久之,记者也跟秘书一样陷入了文山会海,丧失了扎实的文风和锐利的笔锋。这一点在目前的县区级媒体中暂时都无法回避。但是经过深入的挖掘,枯燥的会议新闻也可以从百姓的视角进行解读。电视新闻画面中全是会议镜头,一堆人无精打采的盯着材料,观众自然不爱看,如果能把会议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新闻价值就提高了,看点也就出来了。

以我台的《集美新闻》为例,每年的“两会”和年初的经济工作都难免出现通篇累牍的数据和经验总结,如果记者就事论事的报道,摄像机扫来扫去都是一排排会场镜头,百姓自然不爱看也觉得与自己无关,但如果记者转换一下角度,宣传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例如,在今年的集美区人大、政协会议上,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中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区委区政府将“大力扶持失地农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这可是涉及到集美很多失地农民切身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记者立即调整报道思路,新闻照样从区长作《政府工作报告》切入,但是记者笔锋一转,用“记者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务实,提出的主要工作思路都紧扣民生和具体项目。例如,今年区委区政府大力扶持失地农民发展集体经济,这一点得到了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接下来记者把话语权交出去,用同期声的方式,让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替失地农民“发声”,畅谈希望政府具体采取哪些措施。同样是会议报到,这样处理就体现了记者的为民而为,也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更加有信息量,观众的关注度自然就高了。

二、心态向上多努力,心劲向“下”更发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重新强调了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县区媒体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有力求向上的积极心态和高昂热情,另一方面要贯彻“沉下去”的要求,人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线,心思用在反映百姓关注的大事小情上。

县区地域虽小,但一样可以出好新闻。新闻界都熟悉老前辈范敬宜的成名作——《两家子公社干部开始睡上安稳觉 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这篇好新闻的采写对象就是基层。有力度、有影响力的新闻,是所有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实质上,产生这样的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就是新闻工作者到基层去。

首先,新闻记者要人在基层。写出好新闻的基础是“从群众关注点入手,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1]。但目前的现状是,县区媒体记者只要勤跑跑各个局、打打电话、要要材料新闻就出来了,这样的新闻如同公文。还有的县区媒体记者来到基层采访,但并不是真正深入百姓家中和田间地头,而是到了镇、街与负责宣传的干部碰头,根据从干部嘴里听到的情况和收集来的书面信息,再配以一些随意拍摄的画面,就凑成一条新闻,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似曾相识,观点老旧,新闻的感染力大大下降,观众也就“不愿与之见面”。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所提到的Who、Whom两个新闻要素,在本意上是指事件的当事人,这些当事人必须是记者亲自采访的,而不能依靠他们转述。其实,县区媒体深处基层,最靠近第一手新闻素材,记者只要通过不断地接触百姓生活,贯彻新闻采写的群众路线,发现生活中的热点,就可以写出接地气、有价值的好新闻。

例如,在2012年11月集美广播电视台开展的“喜迎党的十八大——走基层、看发展、听民声”活动中,就有一位来自集美最边远山村——后溪镇黄地村的种植户向记者反映村民们种植的脐橙到了成熟季节,却因为山高路远乏人问津。记者立即感觉到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民生线索,于是立即与报料的村民一起驱车前往黄地村了解情况,采写回第一手资料,并制作成民生新闻《枝头硕果累累、农户忧心忡忡》播出。没想到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观众打来电话,询问这黄地脐橙品质如何,如果要订购和谁联系。记者觉得趁胜追击把新闻做大,于是经过细致策划,再次上山,通过主持人与村里的种植户、村干部互动的方式,把香甜可口的黄地脐橙全面、生动的介绍给观众。节目在《魅力集美走透透》播出后,黄地脐橙销量猛增,在临近春节时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很多单位还与黄地脐橙的种植户签订了长期购销的合同。不仅种植户们乐在嘴上,参与整个节目制作的编辑记者们也甜在心里。

三、作实作深不作秀,新闻本真才是真

很多县区媒体的记者都有着这样的感受,这份工作很好干,因为只要把文件材料和领导讲话做加法,就能凑合成一条新闻,完成一条任务,很少有县区台真正像大媒体一样为新闻打分。但基层新闻记者也不好干,因为狭小的地域不会爆发战争或9·11事件那样的大新闻,即便是有稍重大的事件也有上级媒体冲锋在前,即便是同样的新闻,观众在潜意识里也会认为县区媒体的报道没深度。因此,要在有限的范围内把新闻作实、作深,杜绝浮光掠影、力求本真就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新闻的本真就是事件的本来面貌、社会的真实现状。好新闻必须要真。首先,新闻事件本身是真的,各个新闻要素做到不杜撰、不添加,真实反映新闻现场。当下,在一些县区媒体中,通过摆拍、人为策划镜头还比较普遍,严格来说,这些都不能算作新闻作品。其次,要做到通过新闻呈现出社会最真实的面貌,不能只爱唱颂歌。例如,明明物价飞涨,记者却天天讴歌市场稳定,回避问题,观众就会对新闻打问号。在这次的“走转改”活动中,中央电视台率先垂范,深挖、报道出一批批真实反映社会原貌、追求新闻事件本真的好作品,获得了社会的积极评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的领导班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随之而来的就是宣传报道的务实改革。从中央到地方,新闻节目不见了浮夸乏味的形式报道,取而代之的是关注民计民生的朴实文风,这样的尝试也让很多媒体感觉到,观众回来了、读者回来了。

2013年初,厦门市委宣传部出台了《关于加大下基层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的建议》,集美区委办公室也出台了相应的《改进新闻报道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如何简化、规范领导活动报道,优化会议活动报道以及重大专项工作的新闻报道等都进行了明确。集美广播电视台闻风而动,立即在新闻节目中开辟“践行群众路线、深入下基层”专刊,认真组织策划,以新闻和评论为主要形式,生动的宣传党的十八大后辖区各行各业真实的成效和做法。

其中《放下官架子,提高“知民度”——区领导接访日》、《惠民政策让前场社区旧貌换新颜》、《成效在哪里,群众说了算》、《厉行勤俭节约、他们做到了吗?》等新闻都直指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播出后反响巨大。

新闻源于生活,但在时下的研究文章中却鲜见以贴近生活为主题的新闻理论文章,这正说明了目前新闻界对贴近生活某种程度的忽视。县区媒体身处新闻工作的最基层,也最接近百姓的生活,因此在对新闻素材的取舍上要偏向于民生题材,在新闻编排上突出民生内容,在新闻报道的技巧和形式上,力争让受众喜闻乐见。县区台的很多受众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文化层次和理解程度低于城市受众,新闻报道时要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稿件要少引经据典,多用短句和口语,主持人语速适中柔和,新闻画面朴实亲切,这些都是受众乐意接受的。

例如,目前县区电视台在报道本地经济取社会成效时,特别喜爱用企业、生产线、地区全景等镜头,这样的画面很容易给人造成相似感和疲劳感,这是不妨选用一些普通百姓的和谐生活场景,街边繁花似锦的美景和果实缀满枝头的画面,观众也许更加欢迎。

四、结 语

“走转改”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新闻界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新闻战线实现了一次集体蜕变。“走转改”在新闻界内部形成了一股春风化雨般的感召力,新闻报道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改观。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县区级新闻媒体要坚持不懈,继续把“走转改”引向纵深,全面提升新闻报道质量。要进一步吃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精神实质,在新闻队伍中形成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实现新闻基层化、真实化、生活化,让新闻更有活力报道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 璩静,赵琬微.记录历史 讴歌时代——第21届中国新闻奖和2011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扫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1/05/c_111148076.htm.2011-11-05.

[2] 刘保全.“问题”是新闻精品的源泉[J].新闻三昧,2008(11).

[3] 车晓阳.改进报道形式让时政报道贴近群众[J].今传媒,2011(8).

猜你喜欢

走转改民生新闻下基层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故事细节语言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