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人类精神之途
2013-04-29王旭明
王旭明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今天只是一个点、一个站而已。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比今人强的伟人多的是。比如冯渊老师在《仰望星空从仰望伟人开始》一书中给我们介绍的杜牧、李商隐、苏轼、萧红、胡适以及国外的莫泊桑、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川端康成和王尔德等。
这些名字闪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但我们或由于接受知识的急功近利和考试指挥棒的高压,或由于知识面的褊狭,忽略了他们,因此没有细细品味他们丰富而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这实在太可惜了。
感谢冯渊老师,他以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把这些闪现在语文课文中的古今中外名人集中起来,呈现出来。我特别欣喜自己能读到这些伟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冯老师酣畅淋漓的抒情。比如他写杜牧的《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作者写道:“长空广漠,一只鸟儿悠悠远去,从视野里消失。其实亘古以来的一切变化都像这只鸟儿,也消失在无尽的时空之中。远望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园,秋风起处一片荒凉,那辉煌的大汉王朝如今只剩下废墟。诗人在对汉朝兴衰的凭吊中,慨叹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这里充分体现出作者与诗人精神世界的高度融合。
文章最难是真情。本书最高妙的地方是冯渊老师给我们揭示出这些伟人不同侧面的情感世界,而这常常是语文课本和语文老师所忽略的。比如他写胡适时说:“关注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是走近这个人的最好方式。”他写了许多关于胡适的生活细节后说:“浪漫的故事常常柔化了伟人挺拔伟岸的身影,让人生出一份亲切来,但伟人终归是伟人。”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我们过去所不知道或知之不多的胡适先生,尤其是他的情感世界。
冯老师写国外伟人堪称一绝。写安娜·阿赫玛托娃,他用多难的一生形容这位作家,“既然没有爱情和安宁,请给我苦涩的荣誉”,诗人的诗句就是她多难一生的最好概括。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作者突出他的“生之感伤,爱之徒劳”。写俄罗斯伟大文学家屠格涅夫则概括为“痴情与薄幸”。冯老师说屠格涅夫“毕生都被一种男女之间鲜明的性格对照所困扰”,说他“老是让爱情滑向友谊,因为他害怕生活”。直到晚年屠格涅夫才说:“结婚吧,年轻人。你们想象不出光棍汉的晚年是多么凄凉。”读冯老师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读《罗亭》《猎人笔记》的那种感觉,因为我们太不了解作家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只知道屠格涅夫终身未娶,却不知道他如此多面而复杂的心理特征,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他61岁的情人波丽娜·维亚尔多一直守候在他身边。冯老师以《破碎之心看瞬间之美》为题写英国唯美诗人王尔德,使人对这个才华横溢而又情感放荡无忌的诗人多了另一番了解,原来快乐王子并不快乐,原来真爱总是要碎心,正如冯老师所感慨:“他曾飞翔在天上,心破碎了,回到人间,也没有归宿。最后,他告诉我们,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吧,如果还希望有一丝快乐。”
我们常说语文教学要充满人文性,却很少去思考人文性体现在哪里。我以为,这些课文作者身上闪烁着的人生经历之花,无论多平常或多诡异,都值得读者细细玩味,因为他们给人类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作品,使人类多了些亮色。我想到了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他曾写过一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同样是一部短篇历史人物传记集。在这部作品中,茨威格选取了十二个改变和决定人类历史的时刻,把一个个人的命运,一个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全人类的命运都压缩进这样一个个闪耀的时刻。
茨威格说:“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群星闪耀的某些时刻——我这样称呼那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的确,以同样的心情翻阅冯老师的这本书,我同样感觉到作为最最平凡的众生之一,我们是这样籍籍无名,庸庸碌碌,可是当我们看到这些人类群星闪耀时,依然会油然而生一股身为同类的骄傲,并为此深深感动。也许本书对成绩无益,也许高考指挥棒在这里不灵,但它给予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震撼和启迪将会是分数、状元和所有功利化追求所无法企及的。通读全书,我深深感到本书于每一个人心灵的提升、奔放与自由,于人类精神之途的漫游都是不可或缺的。
郁达夫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让我们暂且不要想着自己成为伟人,先学会欣赏伟人。当下有句时髦话是仰望星空,对,仰望星空就先从仰望伟人开始,不妨从读本书开始。
是为序。
(《仰望星空从仰望为人开始》,冯渊著,语文出版社2013年5月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