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主动思维教学初探

2013-04-29涂梅清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

涂梅清

摘要: 教学活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培养其主动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教师应尝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开发学生的禀赋和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主动思维 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活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培养其主动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1]主动思维训练法,它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千方百计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主动探索能力,从而养成大胆探索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人,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思维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思维。具体操作如下:

一、强化学生“充实自我”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主动思维的氛围。

惰性是影响人发展的一大障碍。当前由于家庭“包办”现象严重,学生的惰性表现明显,主动进取、“自我充实”的意识淡化。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不定型的时期,可塑性强,对接触到的东西印象较深,对认识的形成影响也很大。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充实”的意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知识的重要性、体验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体验良好方法的重要性、体验不断探索终生学习的必要性。比如:讲到“帕斯卡”原理时,可以结合液压千斤顶等实际应用来让学生了解将力变大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方法,学生无形当中就会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在上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稀缺工种“电工”的报酬介绍,让学生体验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在“空气的‘力量”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神舟七号”飞船的宇航员翟志刚出舱作业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飞船控制中心需要对舱做什么处理?宇航员穿的宇航服有什么作用?在学生讨论出结果后,老师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看来我们的学习还是很有用的啊,都能与高科技接轨了。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使学生渐渐消除惰性,开始主动接受知识,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心理学指出: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于问题之中,它始终和一定的问题、任务联系着。人有了问题和任务,就要求去思维、去解决。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乐于思维。初中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空间的知觉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低,在学习兴趣上的稳定性较差,他们好动、好奇、善于模仿,但可塑性较强等特点,可以通过实验、竞赛、游戏,玩出“问题”来。比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以先做几个“魔术表演”:矿泉水瓶底先加入少许凉水,并倒入一些开水,矿泉水瓶安然无恙,将开水倒出,拧紧瓶盖,接着往矿泉水瓶上浇冷水,矿泉水瓶就开始变形了(实验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学生立即说:浇的开水烫变形了。让学生上来摸一下,是冷水,这时学生马上开始思考:“是谁将矿泉水瓶压变形的?”老师只要稍微引导一下:“矿泉水瓶旁边有什么?”学生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又有了新的疑惑:“空气为什么会有力?平时怎么都没有发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因此,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主动思维的需要。

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性:如果他的行动不足以应付外界事物,就产生一种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或是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有着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很多想法是错误的,这就是学生的“前概念”。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前概念”随时“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的心理需要,这样,他们就自然会乐于思维。在初中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动画演示:给粉笔擦施加一个向右的力,粉笔擦向右运动,撤去力后粉笔擦停止;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最后也停了下来。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回答:“是的。”让学生列举出相同的事例。老师介绍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再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验,并问学生:“伽利略这个实验有没有道理呢?”学生觉得也有道理,这时就产生了“矛盾”。“两个完全矛盾的观点可能都合理吗?是哪个观点出现问题了?”学生开始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老师适时引导:“球在向前滚时真的不受力吗?”学生发现了自己观点的错误之处:没有考虑到摩擦力的存在。由此设计出实验来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就水到渠成了,并且化解了该节课的难点。

四、实验学习,培养主动思维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物理学科,很多规律、观点都是来自于实验数据的归纳和总结,物理学家想要证实自己的观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实验说明。因此,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也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的一、两个环节的探究活动,并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这样学生遇到问题后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考问题的方向,达到会自学、自评和自控。

五、课堂分组自由讨论,提供学生主动思维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分组自由谈论是学生和学生之间或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学生主动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分组讨论时,三、四个学生为一组比较适合。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小组内选一名有威信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发言人顺序的安排和对谈论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小组谈论的有序进行。其次,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老师应该加以取舍,一般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难度不是太高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最后,要及时评价,激励竞争。可以采取老师对学生评价,同组同学相互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多维评价体系。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品”鼓励小组间的竞争,让小组自由讨论落到实处。

六、积极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思维。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指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存的需要、心理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没有料到的甚至是刁钻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和问题,这时教师将它们以异端处理,一棍子打死,或者加以严厉批评、指责甚至是痛骂一顿,那么学生所有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泡沫都将随之破灭。虽然这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但这是孩子们的大胆思维和设想,正体现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要表扬和鼓励学生,不该批评与指责。学生只有处于一种积极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内部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师应珍惜每一位学生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在作业批语、课堂提问中加以鼓励,表扬甚至指导,使其树立自信心。

七、触类旁通,培养横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面临教师创设的新异情境时,在思维中产生不确定性,于是出现了探究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把握好机会引导,培养横向思维。教师必须随时注意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让学生触类旁通,知识与知识之间产生正迁移,形成横向思维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扩充语言信息量。比如有这么一道题目:“一个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这两个力的合力为多少N?”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很简单,但是把它改成“一个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多少N?”,这确是学生常错的题目。学生听到题目后开始不确定还是不是原来的答案,就开始了思考:两种问法有什么不同?最后,老师给出答案并分析两个题目的不同点。有了这个对比过程,学生对该类型的题目印象就深刻了很多,而且明白了两种问法的不同之处,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的思考也就有了方向。

相信只要我们有心,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不忘激发学生主動思维,就能够做到“授之以渔”,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材协作编写组.学校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79.

[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5,142.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试论体验性学习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