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
2013-04-29蒋孝明孙凤文
蒋孝明 孙凤文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政府、社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表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本文着重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作者简介:
蒋孝明(1984-),男,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孙凤文(1969-),男,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供求不平衡,供应多、需求少。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极有可能愈演愈烈。虽然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但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業形势还非常严峻。总之,大学生的人数增长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二)招聘门槛抬高,“211”、“985”名牌重点院校受追捧。
“211工程”和“985工程”原本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在高等教育领域重点建设的项目,现在却成了就业的金字招牌。目前普通高校总体就业率仅在65%至70%之间,但“211工程”院校就业率总体保持在95%以上。名牌大学毕业不但机会多而且待遇好,清华大学2012年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起薪要比普通大学毕业生高28% 。
(三)就业性别歧视依然明显。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男女平等就业,但是在许多用人单位都表明不愿意招收女生。即便是对已招收的男女大学生平等的支付工资,但在晋职和提升时却又有明显的性别歧视。从企业都想追求自己用人效益最大化来讲,女性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弱于男性,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旦面临结婚、生子等问题都会降低劳动效率,企业还要负担生育保险费用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等等费用,使得女劳动力的“性价比”低于男劳动力,这就直接导致女大学生毕业生没有男生好就业。1
(四)理工类就业率高于文史类。
从全国范围来看文科生就业率远远低于理科生。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70万人“学非所用”,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动画、法学、英语专业最不好找工作。可见最不好找工作的文科专业居多。有的时候文科专业岗位替代性很强,一个文科岗位往往是谁都能干,竞争多所以工作不好找。理工科相对专业性要强很多,不是谁都能干,竞争少所以工作相对好找。相比之下,往往形成一个找,一个挑的局面。
(五)基础性岗位好找,专业技术人才难求。
纵观整个招聘市场,基础性岗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很多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这些岗位门槛较低,用人单位一般无明确的专业要求,但薪金待遇也不高,另一方面,很多服务型、技术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却一才难求。总体上看,技术人才总量偏少,高技能人才更是严重匮乏。特别是车工、钳工、模具制造、数控、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汽车维修工等工种,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人才用人单位给的待遇很高,但还是供不应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一)高校自身原因。
首先,总量供过于求。1999年,当时我国内需不足,消费投资持续疲软,急需外生力量来推动居民减少储蓄存款增加消费,从那时起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此以后扩招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很难控制住。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找,造成了总量供过于求。其次,结构性的供过于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步伐,致使大学生数量增加质量却下降。尤其是近年来,有些高校盲目追求综合发展办综合类大学,纷纷增开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一面是有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面是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培养不出来,导致结构性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二)招聘单位原因。
一些企业过分看中工作经验,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实现自己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招募和储备一批有工作经验的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少、工作能力差显然不能得到青睐。但是用人单位却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还有不少用人单位,过分关注文凭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画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研究生和本科生抢饭碗,本科生和专科生挣岗位,高学历干低层次工作,低学历找不到工作。2
(三)大学生个体原因。
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对自身定位较高,就业时都希望找到地点好,待遇高,假期多,压力小的工作。他们对就业环境缺乏冷静的了解分析以致自己无法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找工作时总是挑挑拣拣,犹豫不决,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还有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许多大学生就业都趋向东部地区或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方,致使这些地区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三、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对策
(一)必须改变就业观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就业定位,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创业、先就业再发展”的择业就业理念。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找到最适合自己工作岗位,而不应过分关注薪金水平及地理位置等。
(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
加快对教育改革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各高校应提高办学水平,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专业结构设置调整,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三)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指引就业的功能。
真正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还需政府来引路。政府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通过不断的发展经济和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产业水平,提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接纳能力。同时,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功能,有关部门要提供便利条件,出台一些的财政政策和福利政策,帮助大学生安稳就业。
参考文献:
1、闫栋.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 青年文学家. 2010(05)
2、刘鑫.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 学理论.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