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东筝派代表人物

2013-04-29翟源,冯雪

今传媒 2013年9期
关键词:古筝

翟源,冯雪

摘 要:山东流派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山东筝曲富有刚劲、优美、音韵浓郁的艺术特点,在众多古筝流派中有着独特的音乐特性与风格特征。山东筝派主要流传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与鲁西的聊城地区,主要的代表传人有:金玉亭、金以埙、赵玉斋、赵登山、高自成、韩庭贵等。历代山东筝家创作改编了丰富的山东流派筝曲,其中韩庭贵先生在继承与改编的基础上,悉心研究与探索,创作出不少优秀的山东筝曲,这些作品是山东筝曲风格的艺术典范,成为山东流派的代表作。

关键词:山东筝派;古筝;代表人物;韩庭贵

中图分类号:J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50-02

古筝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民族乐器之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广泛流传,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古筝流派众多,共有9大流派,而山东筝派就是9大流派之一。山东筝乐苍劲有力,大方脱俗,又韵味十足,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山东筝派主要流传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与鲁西的聊城地区,主要的代表传人有:金玉亭、金以埙、赵玉斋、赵登山、高自成、韩庭贵等。这些老一辈的古筝演奏家都为山东筝派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山东筝派的起源

山东筝早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的记载。《战国策》中写道“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早期时候古筝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后来传入了中原,既而又传入了赵、郑、楚、吴等等国家。之后又随着客家人三次大迁徙,传入了闽、粤等地,遍及了全国。传入各地的筝乐在当地的语言、民俗、气候、地理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演奏技法以及风格流派。

而今古筝艺术有山东派、浙江派、客家筝派、陕西筝派、河南派、潮州筝派等九大流派,山东筝派是最具代表的流派之一。据老一辈艺人研究分析山东派传人现知最早的艺人是黎邦荣,他是清末民初的文人,郓城县黎同庄人,以教书为生,而他的筝艺与乐谱据说是一位不知名的僧人传授的,随后他又将其筝艺传给四位弟子——张为台、张念胜、黎连俊、黄怀德,随后这四位弟子又将筝艺传给了韩庭贵、赵玉斋、高自成等人。

传统的山东古筝主要流传在山东鲁西南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堪称“琴筝之乡”。山东筝派以其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素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因此,学习山东流派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

二、山东筝派传人韩庭贵与他的古筝艺术

(一)韩庭贵简介

韩庭贵1929年出生于菏泽市的一个古筝艺术之家。幼时随父辈们学习弹奏古筝和演唱山东琴书。年少时跟随家师韩绍龄,尽得家传,学习继承了一部分山东代表性传统曲目。十四岁时跟随山东筝派大师张为昭老师,更为系统的学习山东流派曲目。二十三岁时跟随著名民乐大师、素有“丝弦大王”之誉的王殿玉老师学习弹筝。兼学多师,博采众长,再加之自身不断地勤奋耕耘,从而为他今后传承和发展山东派古筝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庭贵先生的艺术生涯几经波折,1958年任山东省菏泽市戏曲艺术学校的古筝老师,1961年后又几经调职,之后任教山东艺术学院。他在山东艺术学院任职期间为艺术学院创造了不少佳绩,培养了大量古筝演奏人才,并编著了不少曲集,写下了很多饱含乡土气息,富有激情的代表作品。韩庭贵先生因此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乐传人。

(二)韩庭贵的创作

韩庭贵自幼随父及当地艺人学习古筝,当时很多筝曲几乎都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因此保留下来的曲目为数不多。韩庭贵先生不畏艰辛,在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苦心钻研,收集大量山东筝曲,将传统曲目大板曲及几十首小板曲进行精心的修订改编,并于1997年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发行了《鲁筝曲集》一书。该书目前是收录山东筝曲最多,整理最精,内容最为丰富的古筝曲集。

韩庭贵先生在其古筝生涯里改编了众多的古筝作品,其中《凤翔歌》、《鸿雁夜啼》、《高山流水》等成为山东流派的经典作品。他在继承与改编的基础上,悉心研究与探索,并使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古筝独奏曲,如《春天》、《包楞调》、《戏娃》、《骏马奔蹄》、《乡音》、《野营路上》等,这些筝曲丰富的表现了山东派的风格特点,使之音域更为宽广而开阔。

三、韩庭贵代表作品简析

(一)改编曲目

古筝独奏曲《鸿雁夜啼》改编于1979年,是由传统筝曲改编而来的。乐曲描写离群的孤雁,寻觅伙伴,曲调哀伤凄凉。这首乐曲写于文革时期之后不久,对于韩先生来说文革时期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在那期间他体验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是文革过后又让他看到了新的曙光,在这样错中复杂的心情里,韩先生一改他以前的热情、豪爽,有感而发改编了这首带有凄凉哀婉的乐曲《鸿雁夜啼》。

《鸿雁夜啼》与传统曲目相比篇幅有所增加,运用了转调的手法,把原本的D调曲目转为了G调曲目。在技法上运用按音转调技法,突破了山东筝传统技法的束缚,大量使用了右手大指扎桩弹,乐曲通过左手的固定按音、重颤和滑音,犹如模仿离群孤雁的哀鸣,让孤雁这一形象生动展现出来。

(二)创作曲目

古筝独奏曲《包楞调》创作于1978年,此曲是根据山东民歌而改编的。乐曲惟妙惟肖的描绘了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纺棉花的连绵不绝的楞楞声。乐曲中的《包楞调》则以“楞楞”为衬词,曲调舒展开阔,尽现山东民间音乐的风格,体现了山东人民的朴实无华。乐曲独创性地使用了左手快速上下刮奏、快速八度大跳等技法,使乐曲极具感染力,将妇女们劳作的愉快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这首乐曲受到了广大演奏者们的喜爱,也为山东传统乐曲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结 语

筝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乐器,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被保留下来,并不断发展成为现在的九大流派,而山东筝乐又在众多古筝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东筝乐代表人韩庭贵先生在其古筝生涯里改编创作了不少山东流派筝曲,这些筝曲丰富的表现了山东流派的风格特点,丰富了传统筝曲的表现手段,把山东派古筝的代表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得到了筝界的一致好评。他的音乐弘扬着传统音乐文化也洋溢着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萌.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 韩建勇.古筝艺术家韩庭贵和他的古筝艺术[EB/OL].http://www. chinese.cn/music/article/2009-08/19/content_5600_2.htm..

[3] 韩庭贵.鲁筝曲集[M].济南:齐鲁音响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古筝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当代古筝艺术发展热的思考
第一次弹古筝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
古筝
高校古筝表演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析
我的古筝之旅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