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策划中需要关注“新”

2013-04-29文成锋

今传媒 2013年9期
关键词:策划事物受众

文成锋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变和改革发展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新闻传播的商品属性日益显现,媒体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闻策划的重要性日益为各新闻传媒所认识。如今,许多经过新闻策划的优秀新闻佳作不断涌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纵观各类优秀新闻策划所创作而出的作品,出新求异是其中最大的亮点。本文针对新闻策划中“新”的内容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新闻;策划;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24-02

一、引 言

新闻策划,虽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早已存在,然而在理论上正式提出并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则是近30年来的事。近年来,我国新闻界热衷讨论的是新闻策划的界定和内涵。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广义上的新闻策划,即新闻传媒对新闻工作的整体性策划。它包括诸如报社发展道路的策划,报纸营销的策划,队伍建设的策划,内部管理的策划等。另一种是指狭义上的新闻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策划。也就是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的工作职能就是传播新闻事实,而且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众想要知道的事实报道出来。从受众的接受心理来看,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来自最新的信息。在一系列不同的观点中,比较新颖的观点往往会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已经为人所知的观点,它的说服力比那些第一次提出的观点要小得多。如果一个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能使人产生亲近感,也同样被认为是新鲜而容易接受的。类似的上述规律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新奇律”。同样而言,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策划中常常追求新的一个理论依据[1]。

二、关注“新”的几个方面

笔者认为,新闻策划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这条轨迹,就需要对“新”给予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近产生的事物

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认为,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而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思维源泉。重视新闻策划,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资源,就可以避免大“材”小用[2]。不可否认,新闻策划何尝不是一种创新。自然界和社会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有规律性,有的无规律性。而新闻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些变化,从中选择有可读性、新闻价值最高、时差最小的事实予以报道。比如,某地突降百年不遇的大雪,对当地会产生何种影响,雪后又发生了什么……还比如,“十八大”召开,产生了哪些内容……这一系列在某一时段产生的事物,都是受众在当时亟待了解的事情。

(二)新近消亡的事物

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新事物的产生可以反映时代的发展。而旧事物的消亡也可以从另一方面展示时代的风采。比如,“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还比如,“随着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在2004年的开锣,十年“甲A”也成为明日黄花。”对于这些事实,新闻工作者用心关注和思考,都能够策划一些好的报道来。

(三)新近发现的事物

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即使新近发生的事物也不少。因而,在认识论意义上,新闻是对发现了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对发现了的新闻事实的塑造和再现[3]。

但是,大多数事物都未被我们所发现。我们要报道的只能是被我们发现了的,同时也是读者需要的和我们可以报道的事物。这类事物既可是最近发生的,也可是以前发生的,但必须是最近发现的。

如,《大河报》2012年6月5日的报道:“昨天上午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刚刚到任的省环保厅厅长王照平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发布2011年全省环境总体状况。”

还比如,1994年《人民日报》策划推出的《东南西北中》系列报道,其创意是“通过反映全国五大地域几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以及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这些事实虽然在报道时已经发生了,但通过媒体加以提炼后予以报道,其内容对于读者来说还是新鲜事,这样的报道还是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四)新近变动的事物

除了许多新近发现的事务外,也有不少事物虽已发生,但还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且具有报道价值。变动着的事物大致有两类情况:一类是突发式的,像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火灾、车祸、病疫等,如《河南商报》2012年6月6日的报道:“裸体男拎双刀重伤路边骑车女子”。因为此类都是突然发生的,作了及时报道,受众会感到新鲜,有可读性。另一类是渐进性的,它是上一类事件发生后的连续,也可以是一些非突发事件的连续。如洪水泛滥的报道,就不是一日可以报道完毕的,需要对其进行追踪式的连续报道。再如2012年4月15日,央视报道的“胶囊里的秘密”,从媒体披露到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根据中电传媒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从4月15日到4月29日,以“铬胶囊”或“毒胶囊”为关键词,共监测到相关网页信息5190万条,其中新闻信息44873条。这也充分说明这类变动事物的报道是读者关心的,是媒体需要作连续报道策划的。

(五)新的经验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已经存在的事物,还要反映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苗头或经验。如“4+2”工作法,“河南省邓州市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2005年起创新实践了“4+2”工作法。当年5月初开始,河南省委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一个市或者是一个省的工作对于全国来说,只是一个局部,而且这件事情还处在发展之中。但是它代表一种方向,在全国也有着推广意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随后纷纷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一时间,形成了一种社会舆论。这种先进有效地工作方法很快在全国推广,各城市又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这样,不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源头上也化解了不稳定因素。

(六)新的问题

实践中不但产生经验,也会出现问题。经验一旦推广就能带动一片,于我们的事业有利;问题如果能够有效地防止和解决,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失误和差错,同样有利于我们的事业。如《河南科技报》2011年10月18日的报道“相距几十里 同是种山药 效益两重天”,记者最初只是前往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采访当地900万公斤山药滞销一事,无意间听到村民抱怨:30公里的山药畅销且卖价可观。随后,记者与报社值班总编和编辑部主任取得联系,联手策划了这次报道。通过对两处山药产地进行对比报道的同时,还邀请相关专家出手“把脉”,该次报道在见报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七)新的影响

传统传播学的观点认为,新闻传播的各种社会功能中,以宣传教育功能为第一要务[4]。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在确定策划选题时,都要从读者市场的需求来判断。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可予考虑:

1.受到这一事件影响的人数。不论自然事件还是社会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一部分人或大多数人。那么,我们在选择报道事件时,涉及的人数越多,越是策划者首先要考虑的选题。如城市内涝,房价等,都会涉及到不少人,选择这样的话题做文章,都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2.关心这一事件的人数。有些事件影响的人数可能并不多,但由于事件的恶劣或特殊,人们关心的很多,这样的事件也应予考虑报道。如恶性车祸事故、汽车召回事件等。

3.和大众利害关系的密切程度。生死存亡是这种关系的最高表现,其他涉及人们生活、享受和发展的事件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如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现在不少媒体在“春运”,劳动节和国庆节等时期,都会推出相关策划报道,其内容也会受到读者欢迎,就在于这些报道反映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关系密切,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程度的需要。

4.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它总要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这种报道的策划就越有意义。有些报道在发表之初可能作用不大,但它预示了一种方向,代表一种趋势,这样的事物也必须关注。

(八)新的反馈

在决定对某一事实是否予以报道时,还必须考虑它的宣传效果。这也是我们的新闻传媒性质所决定的。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有的报道宣传效果很好,有的则不好。有的报道利弊参半,有的则影响很坏。

三、结 语

古人所谓“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讲的是下棋之道。其实,新闻策划之道也极为相似:善策划者谋“势”,不善策划者谋“子”,并因此产生了高下之分[5]。对于宣传效果好的事实,当然要精心策划。对于宣传效果把握不定的事实,一定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草率行事。对于有可读性、有卖点,但是宣传效果不好、社会影响恶劣的报道,坚决要予以抵制。如报道车祸,文字和图片的报道要把握分寸,特别是车祸现场的细节描写不能过于详尽,恐怖的气氛一旦过于渲染,报道出去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此外,在策划报道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宣传效果,还得积极了解受众的相关反馈。如《河南科技报》在2010年的报道“聚焦新生代农民工的前路与梦想系列报道”,由于报道内容周期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读者对其关注度较高,在报道过程中受众反馈而回的信息量也较大,在原本策划报道的基础上,又将读者反馈而回的信息加以编辑报道,让受众也积极参与到报道过程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系列。

参考文献:

[1] 赵振宇.新闻策划[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0.

[2]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 杨保军.新闻本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董小玉.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吴公剑.新闻策划实务[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策划事物受众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美好的事物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奇妙事物用心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