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语言彰显魅力
2013-04-29田锦萍
田锦萍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而有的教师则相反,课堂气氛呆板低沉,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什么会出现效果截然相反的两种课堂呢?这跟教师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以有声语言表达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具有激活课堂气氛和创设语言情境的功能,而且是教学本身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凭借师生情理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向师心理,发挥其延展思维、激发情趣、创造情境、熏陶情感等作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学生模仿语言、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语言其实是一种极富文化意蕴的课程资源,能优化教学结构,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语言学习潜能。独具风格色彩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为师生情感的宣泄和意志活动的调节找到最佳契合点,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交流呈现出语言艺术的构造活力,使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形象情感。
一、教师驾驭语文课堂语言能力的不足之处
观察一些公开课,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可谓神通尽显、魅力尽展。但毋庸讳言,有些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驾驭还是存在一些缺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有些教师过于重视令人眼花缭乱的声像组合和视听效果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直观刺激和影响,使本来扮演主角的教学语言退居幕后,甚至演变成课件切换的“解说词”,忽视教学中语言形象对学生感悟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位教师在听课感言中说道:“有了多媒体的介入,课堂的形象性、可视性有了极大的扩展,但对语文课来说,它只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应该是喧宾夺主。”的确,无论课堂多么热闹,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仍是将获得的对画面的直觉感知提升为对语言文本的理解领悟,其间的过度依赖教师适时运用独白、对话、提问、探讨、评讲等形式进行的交流,通过教学语言的情感渗透、描述渲染、剖析概括、发散延伸,促使学生由浅层的模仿学习提升为主动的创造学习。
2.设定的语文教学目标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预设和切换,教学语言则退化成了连接教学环节的工具,实际上成了一种机械的“传授性语言”。比如,教学小说,从作家作品、故事情节到形象概括、语言分析,教师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地展示了教学的流程,学生步步跟进,最终走进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如此组织教学的语言完全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创造和审美情感,偏离了教学语言在科学运用基础上情感与理智、情趣与机智、技巧与创意的融合这一特质。
上述两种情形,实质上是将课堂教学语言单纯地作为衔接教学环节、理清教学思路、建构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工具。这些割断了教学语言、特定语境和课堂的心理氛围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淡化了语文教学所独有的“唤起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的价值。
二、培养教师驾驭语文课堂语言能力的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讲究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把课上得有感染力、有说服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语言形神兼备、独具魅力呢?我认为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是运用语言的典范,在课堂教学中彰显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教学语言的示范功能是指教师提供可以模仿的、借鉴的“纯洁而又规范”的语言内容和表述方式,表情达意而言简意丰,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化。“纯正而又规范”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发音纯正、吐字清晰、说话规范、表意严密。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不断充电,使自己的信息量扩大,知识储备更丰富。上每一堂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因为一时想当然而错误解读某个词语,以致砸了自己的“场子”。在上述基础上我们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比如: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诙谐幽默的机智美,声情并茂的情感美,启迪心灵的道德美……
教师还应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教学语言呈现出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质感。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角度上看,是语言艺术的展现。语言好比是一个人情感、智慧、修养的外衣,只有语言文化素质较高的教师才能将带有强烈个性意识的独特教学语言融汇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流畅自信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依赖这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2.教师应提高应用课堂教学语言的个性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以情激情,以情优教。
教师在教学中,应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这是良好的教学心理素质的表现。“由于语文教学的语境因素十分复杂,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毛天鸿《语文教学语言风格浅说》)。学生对语文课堂的认同和评价贯穿这个过程的始终,掌控好这个动态变化环境的要素是教师既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气质,又能自觉完善自我在特殊语境下的应激心理情绪,只有这样,传达出来的教学语言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良好的教学情绪是指教学中持续较久的积极心境和指向性明显的激情。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情绪制约着不同的教学语言的发挥,不同的教学语言又拓展着课堂语境,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凭借娴熟的教学语言对教材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比如《背影》这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主线是父亲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怀念和作者父亲伟大的父爱。而现在的孩子普遍受到溺爱,不觉得这种爱多伟大,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地引导,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叙述中猜出你身边最亲近的一个人,这个人对你的爱很无私,小的时候把你背在他宽厚的背上,当你是最心爱的宝贝,出去玩怕你摔跤,上学时怕你饿肚子,在妈妈批评你时会跑出来说情……”当说到这里时,已经有很多同学举手抢着回答道:“爸爸!爸爸!”用大家都熟悉的语言来描述父爱的真实存在,让他们心中被这种深情填满,然后再声情并茂地泛读课文、分析课文,用语言深情地打动他们的心,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使课文永留学生心中,使语文教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3.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应立足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的教学情境,营造出理想的教学语境。
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同,个性色彩也千差万别。有的老师用平实朴素、言简意赅的语言带给学生庄重典雅的审美感受;有的老师用清新隽永、深入浅出的语言带给学生深刻透彻的审美感受;有的老师用凝练精美、含蕴细腻的语言带给学生委婉曲折的审美感受;有的老师用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语言带给学生情趣盎然的感受……不管是何种风格的语言,一定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配套,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谐。像《背影》蕴含着父子依依惜别的深情,必须用温和含蓄、舒缓真挚的语言与之适应;像《济南的冬天》洋溢着暖冬的脉脉温情,必须用灵动自然、清新秀丽的语言与之合拍;像《小石潭记》弥漫着贬谪的落寞凄凉,必须用凝重哀怨、愤懑压抑的语言与之一致;像《变色龙》体现着主人公的见风使舵,必须用风趣调侃、嘲讽揶揄的语言与之协调……简而言之,借助小说教学语言的情境描画、散文教学语言的抒情浪漫、诗歌教学语言的意境渲染、戏剧教学语言的起伏张扬,才能呈现出不同作品的风骨和内涵,并引领学生达到更高的审美的境界。
俗话说:“话语动听,喝水也美。”精美而又切中要害的课堂教学语言有独到的魅力,可以给学生的思想、情感带来强烈的震撼和熏陶,可以成为呈现语文教学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的最好载体,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它能使课堂氛围达到使学生如沐春风、老师如鱼得水、教学游刃有余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