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托起都市后花园
2013-04-29胡静
胡静
2013年6月,首次在中国西部精彩演绎的全球财富论坛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举办地成都——当前“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城市”,打开成都窗口,“财富之城”的后花园——蒲江迎面而来,朝阳湖前白鹭飞,红肥绿瘦樱桃山,山地峰峦重叠起,平坝坦荡则如砥……花园般的环境孕育了蒲江的特色生态产业。
生态立县,依托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蒲江花园般的生态环境得益于“坚持”二字。“蒲江县提出生态立县20年了,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方针不容易。”在采访中,蒲江县农村发展局局长赵武斌对记者说:“现在,蒲江的生态优势已经逐渐凸显出来。”
由于生态条件优越,近年来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等纷纷“落户”蒲江,蒲江茶叶品牌“蒲江雀舌”和“蒲江猕猴桃”也相继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3年4月,联想控股旗下佳沃有限公司在全国经多方考察后为“中国猕猴桃之都”项目选址蒲江,也是看中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是非常优越的,蒲江很适合种植猕猴桃,位置很合适。”
联想这个世界500强IT巨头选址蒲江涉足现代农业,不仅肯定了蒲江农业发展的潜力,而且对于蒲江这个多年来从发展现代农业中获益良多的成都远郊县,更将带来具有革命性的产业影响。
“蒲江多年来农业发展路线很清晰,五六年前就提出了‘三业并举、三化促动、融合发展,以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促动茶叶、生猪、优质水果三大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覆盖全域的三大农业产业带。”赵武斌向记者介绍。目前,蒲江的现代农业初步完成布局阶段,为下一阶段制定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劳动力和劳动力的素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现代农业必须走机械化、装备化、设施化的道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就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赵武斌表示。
蒲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就探索出了茶园托管和猕猴桃专利品种的授权种植等典型模式。
茶园托管,追寻“生态雨林”之路
蒲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欲问茶园何处寻,路人遥指成佳镇。
记者驱车来到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區核心区——成佳镇,随处可见成片的茶园,茶香四溢,不负“中国绿茶之乡”之美誉。
记者走进当地一家龙头茶企——四川嘉竹茶叶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李艳告诉我们,嘉竹公司2005年在全国首创“茶园托管”和“统防统治茶园管理模式”。
托管经营模式就是以农民专合组织为主成立茶园托管公司,茶农将自己的茶园交由托管公司管理,托管公司按加工企业生产要求实施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好投入品管理和技术规范问题。
而统防统治管理模式就是以建立茶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为核心,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采用“三优两免一补一返”(即优惠提供农资、优先收购、优价收购、免费技术培训、免费病虫害防治)等激励措施与茶农建立合作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嘉竹公司与同心村村民一起成立了同心茶叶专业合作社,2万亩茶园采用的就是茶园托管和统防统治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分为四级管理:茶园管理中心——片区负责人——统防大队——茶园管理小组,按公司的要求进行茶园管理,由公司负责收购茶叶,收购价比市场价高5%—10%,并且还会给茶农返利,提高其种茶积极性。
“同心村1562人,人均2亩地,以前种植水稻,每亩每年收益1500元,还要除去人工费及其他费用。”同心村书记王君贤向记者介绍:“后来经专家调研发现,同心村的土壤呈酸性,适合种茶。现在全村95%的土地都种上了茶叶,每亩茶园年收益能达到5000元左右,2012年,同心村人均年收入1.13万元,比周边其他村的人均年收入要高出3000多元。全村今年有300多户茶农跟茶企签了协议,不仅保障了茶叶的销路,而且收购价也比市场价优惠,收入自然更高一些。”
同心村致富带头人杜若坤说:“自家有15亩地,其中,13.5亩种茶叶,除去请帮工等费用外,年收入4.5万元,还有1.5亩种茶苗,年收入4万多元,每年有八九万元的收入,全家四口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而在1993年以前,他家13亩土地种粮食,每亩地年收益只有七八百元。”
目前,嘉竹公司正在申请国际雨林联盟认证。雨林联盟是1987年设立于纽约的世界性非政府组织 (NGO),针对以传统农业法来防止滥开发。“如果申请下来,这将是四川省第一张雨林联盟认证,也将是中国第一个绿茶茶园的雨林联盟认证。”李艳告诉本刊记者。
每一个雨林保护联盟的标志背后,象征着对文化、环境、社会影响的各种检验,当消费者购买这些经过认证的商品,就能追溯这个商品从种植到流通整个生产流程的环保检验。确保人类子孙能拥有一个健康、美好、永续发展的未来。
这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好跟蒲江“生态立县”发展方针相契合,也是蒲江生态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据蒲江县农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蒲江茶叶拥有加工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加工茶叶能力2万吨。
蒲江茶产业共有的宝贵资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蒲江雀舌”品牌价值已达到12.77亿元,成为蒲江茶叶的支柱产品和特色品牌。
蒲江通过整合茶叶加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使生产原料配置更加优化。并通过金融、土地、项目、品牌等资源的整合,不断改进茶叶加工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扩大签约基地,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茶叶加工业集约集群发展。走出了一条“基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专利授权,猕猴桃成致富之王
蒲江并非只有茶叶,蒲江县也是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全球三大黄肉型猕猴桃种植地之一,是世界上少有、成都唯一的红、黄、绿“三色齐聚”的猕猴桃产地。
这几年说到谁家种了几亩猕猴桃,村民们眼中就流露出艳羡的眼神。“种猕猴桃现在每亩年收入能达到一两万元呢!他家可发啦!”在蒲江,猕猴桃已经成为富有的代名词了。
“这几年喜欢吃猕猴桃的人多了,猕猴桃好卖,价格也高。我家有40亩猕猴桃,每年能收入80万元;柑橘比猕猴桃多种10亩,每年才收入60万元。”大兴的一个生产队长郭长林说起自己的猕猴桃满脸笑容,他告诉记者,村里2011年成立了金阳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有150户,土地1000多亩,合作社设监事会、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等职务,类似于公司的设置,自行管理、经营、分红等等。“这几年,猕猴桃成了社员们的财神爷了!”郭长林笑着说。
蒲江猕猴桃好吃不仅得益于蒲江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也跟蒲江的创新和管理息息相关。
据了解,蒲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重点科研单位共同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程,督促种植企业、合作组织、果农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培训“四统一”要求进行种植生产,确保蒲江猕猴桃的独特品质和质量安全。
蒲江猕猴桃基地成为中科院创新联盟的核心示范基地,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联合组建了“猕猴桃产业工程中心”,集展示、技术研发、培训为一体,全面支撑着蒲江猕猴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在复兴乡的猕猴桃基地中,已培育有20多个猕猴桃高端品种,预计不久以后,蒲江将成为猕猴桃高端产品的输出地。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蒲江县2012年猕猴桃标准化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创建出口猕猴桃示范基地3万余亩,2012年全县猕猴桃产量6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全县有从事猕猴桃产业化经营的企业10家,专合组织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2010年9月,“蒲江猕猴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2012年1月,成功申报取得了证明商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8.85亿元。
2012年蒲江吸引了世界500强联想控股佳沃有限公司来发展猕猴桃产业,随着联想的入驻,金艳、东红、金桃三个专利品种也落户蒲江,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猕猴桃的质量保证金和赢利的滚动分成的规定,来维系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的契约关系,专利品种授权种植模式也成为蒲江現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模式。
未来5年内,联想佳沃公司计划投资7亿元,在蒲江建成国际一流的规模化猕猴桃种植示范园2.5万亩,建立国家级猕猴桃工程研发中心、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中心,创造产值20亿,将蒲江打造成为“中国猕猴桃之都”,打造中国猕猴桃第一品牌。
蒲江县将依托联想集团,在全县打造10万亩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全球化布局、全产业链运营、全新商业模式推行、全员化吸纳参与和全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引领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
产业联动,有机事业极致生态
现代农业是基础,一二三产联动是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在蒲江,虽然一产占比较重,但一二三产业是高度关联的。以乡村旅游业为例,保利石象湖建在茶区,花样年设在樱桃观光区,西来古镇则在猕猴桃的区域中心。一三产业紧密相联。”蒲江县农村发展局局长赵武斌向记者介绍:“再以成佳镇为例,成佳有两个联动:三产联动和三化联动。所谓三产是指:一产茶叶,二产茶叶企业集聚,三产茶乡旅游和茶叶贸易市场。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域覆盖,茶叶加工企业集聚,工艺不断创新,凸显出新型工业化。三化联动使成佳镇在功能上互补、产业上相融,协调发展,成为川西最活跃的乡镇之一。”
蒲江由农业带动的二三关联产业占GDP的70%,就业人数占全县的70%,农民收入70%来自于涉茶、水果、生猪产业。
近年来,蒲江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及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三基地一轴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二三产的联动效应推进了蒲江县域整体发展,蒲江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华最佳生态养生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据蒲江县农村发展局透露,今年8月,蒲江将出台《蒲江县有机事业规划(2013-2030)》,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作为全县的事业来发展,把生态效应发挥到极致。
“在蒲江,不仅仅是需要环保达标的企业,还需要对环保条件要求更高的企业,这样才能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赵武斌表示。
逆城市化,都市后花园功能保障
无“农”不稳,不仅对一个国家适用,对一个大城市而言同样如此。农产品生产始终是都市现代农业最核心的功能。
业界专家表示,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农产品的供给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将这种不确定性变成相对稳定的市场供给,是都市现代农业承担的使命。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在靠近都市的郊区农村发展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
目前成都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5%,而蒲江县的第一产业占20%左右。站在中心城市成都西南65公里处的蒲江县,当仁不让地成为成都的后花园,快捷高效地为成都供给安全、优质、有机的农产品,而成都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将为蒲江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蒲江已经在成都开设了30多家茶叶专卖店,今年将扩大到50家。我们一定要把成都这个特大型中心城市作为最大的舞台。蒲江的农产品在成都市场上份额的提升是事半功倍的事情,离开成都市场,在更远的地区要提高市场份额将是事倍功半的事情。”蒲江县农村发展局负责人表示。
蒲江与中心城市成都正在形成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协调发展的格局,“逆城市化”势态显现。生态蒲江正成为成都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散发着“财富之城”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