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2013-04-29高鹏
高鹏
摘 要: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要靠创新教育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经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品质,以及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巧.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开放性 创新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大胆创新,努力探寻创新途径,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又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做法.
1.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一言堂”,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造成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症结在于师生关系不平等、不和谐,学生怕在课堂上说错,受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很难激起创新欲望.为此,我从改善师生关系入手,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直线方程的应用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已知直线L过P(3,2)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12,试判断直线L的条数并求出相应直线L的方程.在已经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特殊情境下,学生对此问题不再感到陌生,教师此时引导学生从直观画直线切入,产生悬念,形成不同的看法,再鼓励学生设法寻找验证猜测结果的方案,从而解决问题.
2.创设开放性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开放题,这些开放题成为数学高考试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题目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给学生提供宽阔的创新空间,使学困生通过思考也能得出一种或几种答案,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探究:
求二次函数y=2x■-8x+3的最值.
这是初三学习内容,学生很容易通过将函数变为:y=2(x-2)■-5,然后得出y■=-5,无最大值的正确结论.
然后,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变式1:求下列各函数的最值:
①y=2x■-8x+3,x∈[-2,3];
②y=2x■-8x+3,x∈[-2,1];
③y=2x■-8x+3,x∈[3,5].
学习要求:通过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你能得到何种启发,并提醒同学们应注意哪些细节?能用你得到的启发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变式2:求二次函数y=2x■-8x+3,x∈[t,t+1]的最值.
变式3:求二次函数y=2x■-8tx+3,x∈[-2,3]的最值.
学习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务或尽可能接近正确的目标.
这组题是高中阶段研究函数最值中最重要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最关键是通过师生的合作探究总结出二次函数最值的三种主要类型及解法,即定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动轴定区间.同时,通过训练,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时,我善于引导,精心组织,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民主性.我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讨论问题,保证讨论围绕重点,抓住关键,言之有物;注意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主动提出讨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在组织形式上,我讲求实效,切实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角色,科学把握好讨论时机和调控好讨论过程,切忌随意性与形式化,灵活进行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讨论效率,强化讨论效果;密切重视讨论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现阶段,我国广大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并非天生就差,关键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贫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材料.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活动机会,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推理和总结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数学创新意识.
例如:用两根细绳分别固定在一张桌子四条腿的对角上并拉直,如果这两条细绳相交,说明四条腿的底端在同一平面.观察自己的教室,说出观察到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又例如:手机话费问题:一种收费方式是月最低消费10元,每分钟0.2元,另一种收费方式是无最低消费,每分钟0.3元,哪一种更适合你?
5.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勇气
思维定势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倾向.当思维定势和问题的解答途径一致时,思维定势会起到积极作用,当思维定势与解答途径不一致时,会起到消极作用.教师应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设f(x)为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1时,y=f(x)的图像是经过点(-2,0),斜率为1的射线.又在y=f(x)的图像中有一部分是顶点在(0,2),且过(-1,1)的一段抛物线,试写出f(x)的表达式,并作出图像.大部分学生把抛物线的解析式设成二次函数的形式,有的学生问:抛物线是否仅二次函数的图像?如果不是,那么它的解不唯一.
6.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和认同.只有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才能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教學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状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有利.因此,一定要开展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
例如: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这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
由此可见,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也是素质教育赋予数学教师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时刻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大胆创新,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