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小川的新挑战

2013-04-29由曦

财经 2013年9期
关键词:周小川行长汇率

由曦

任职已超十年的周小川再次续任央行行长,这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意味深长。

2013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投票通过周小川继续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2002年12月至今,已经65岁的周小川经历四届政府,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任期最长的央行行长。而就在此前几天,周小川刚刚被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以65岁、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份兼任央行行长,按照中国高级干部的进阶模式已属特殊安排。历史上,以更高级别官员兼任央行行长职位的曾有两位:分别是时任国务委员陈慕华和国务院副总理朱基。

1985年,时任国务委员陈慕华兼任央行行长,时值四大国有银行分立、新的中央银行体制确立之际,在新的体制下央行亟须以新职能展开金融改革。1993年6月,朱基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兼任央行行长,亦属于非常时期的特殊安排,他以铁腕手段治理了国内通胀高企、地产过热、货币乱投放等现象,两年后,朱基即卸任央行行长一职,戴相龙接任。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周小川此次连任央行行长,意味着换届之年决策层意识到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的重要性,需要一位熟悉情况且能制定金融改革方案的专业官员。

近年来中国央行的独立性虽有所增加,但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之下,央行行长在制定重要货币政策和涉及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上,其职务性作用并非海外媒体所想象的那样大。即使如此,多位分析人士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或将有涉及金融改革的新决策内容,周小川应是主导制定这部分改革计划的合适人选。

“我很期待他的连任,也相信他能把工作做好”,前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对《财经》记者表示,周小川连任说明中央政府在央行行长人选问题上实事求是。他认为,央行和其他部委不同,行长的任期问题应该特殊考虑。周的连任说明,中央政府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周小川2002年以来的十年任期中,在包括分管金融的副总理在内的多位中央领导直接支持下,中国金融体制和机构改革有诸多历史性突破和结构性变化,比如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启动等。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周小川的观察和应对,更为其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中国央行的国际影响力随之上升。

一位与周小川共事多年的金融决策部门官员表示,周小川在思考经济金融问题时颇具宏观系统性视野,而他本人又是市场经济坚定的奉行者。

在此次“两会”之前,海内外对于周小川留任央行行长一职亦多有预期。一个重要的例证是,在美国、欧洲等许多发达经济体,央行行长的任职并不必然随政府换届而变动,比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从1987年任职至2005年,历经四位美国总统,任职长达18年。

另外的分析则涉及上届政府中几位副总理的分工。原来分管金融的副总理王岐山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出任中纪委书记,不再分管金融工作。若在具体货币政策执行上处于关键位置的央行行长一职同时换人,将不利于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金融体制改革规划。

“两率”改革挑战

随着新一届政府完成换届,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新的挑战。许多人相信,在经历了逾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金融改革将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一起,在未来几年迎来攻坚战。

在一系列金融改革清单中,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最为关键。“两率”改革既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相关改革仍在进行中。

利率、汇率是资金的价格,而资金又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由于资金价格信号功能的减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进展缓慢。与此同时,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则受到了长期真实负利率的“盘剥”。

因此许多人预计,推进包括“两率”改革在内的一系列要素价格改革,将是新政府一整套改革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國央行有望承担更直接的责任和更重要职责。

周小川任职央行十年中,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于2005年推动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过此后几年的平稳推进,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已经基本接近均衡。2012年,央行又通过扩大存贷款基本利率的浮动区间,“踢出”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脚”。

曹远征认为,从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来讲,大的突破口都打开了,在道路已经开通后,就要等市场自发的创新和发展。

此番周小川获得留任,各方普遍认为,这是决策高层希望凭其经验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所致。因此,如何加速并稳妥推进“两率”市场化,将是其作为央行行长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事实上,改革的阻力始终存在。利率市场化触及了银行系固有利益,汇率改革在出口部门反弹重重。另外,对未知风险的担心,也是改革的羁绊。这些问题,不仅靠央行就可以解决。

但经济发展和增长挑战已对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以利率市场化为例,尽管央行尚未最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但市场上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高收益的存款代替物已经十分普及。

这就要求央行行长妥善应对,在与既得利益者沟通时审慎而具有协调智慧,在回应改革需求时又能积极而迅速跟进。

在协助国务院分管领导进行具体金融体制改革设计和重要货币政策决策执行方面,周小川无疑是极合适的人选。一位资深金融专家认为,周小川的特质在于其考虑问题时不局限于眼前利益和部门利益,而是从经济长远发展角度来审视当前决策。

此前,周小川曾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改革是系统性体制转轨,改革对整体配套关系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推进利率、汇率改革时,需要进行通盘考虑。

善于接受新观念,也是周小川的一个特点。一位证券系统前官员表示,在2001年周小川担任证监会主席时,他参与一次国际会议,听到有关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框架,回国即组织有关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会议,事后多数人才意识到,这一议题的重要性和前瞻性。

最近十年来,周小川始终是国际金融监管领域一位积极的参与者。他多基于中国央行立场,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来阐释观点,他在国际上提到的看法有很多来自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不少已经被国际同行证明是稳妥可行,这亦令他颇受国际同行的尊敬。

一位央行内部人士曾表示,在最近G20(“二十国集团”)和FSB(“金融稳定理事会”)相关会议上,国际金融界认为,中国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G20应对危机的很多方案也来自于中国央行的智慧。

余永定表示,周小川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有思想,在国际货币体制改革、“超主权货币”等方面都很有想法,其观点也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在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之前,国际上曾有一种将金融危机归罪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储蓄率的舆论。这种观点认为,中国长期的经常和资本账户盈余使得大量外汇储备回流美国金融市场,压低了美国的长期利率,并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失灵和资产泡沫加剧。

为准备伦敦峰会,周小川曾在2009年3月下旬通过央行网站就国际货币体系、储蓄率、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以及国际金融监管体系问题发表了四篇文章,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

周小川认为,亚洲等国家高储蓄率与IMF对亚洲金融风波救助安排有关,缺乏有效救助机制的事实,导致了亚洲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积累,与此同时,亚洲储蓄率的上升和美国储蓄率的下降并不是同步发生的。

更进一步,周小川指出,这种资本流动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有关,并由此提出了应该考虑发挥特别提款权(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提出,既缓解了中国在外交上的压力,也引发了金融界对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于正在全球崛起的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而言,争取话语主动权并释疑解惑,无疑是一个关乎国家利益的重要策略和关键行动。

在国际金融和财经媒体眼里,周小川亦享有盛誉。2012年,《欧洲货币》将周小川评为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称其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

周小川任内大事记

1.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2002年12月至今)

2.主导国有银行股改、上市

-2004年,在剥离不良资产后利用外汇储备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

-2005年至2010年,在完成资产剥离和注资后,推动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并提高监管和会计审计标准。

3.把握汇率改革进程

-2005年7月,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0年6月,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2年4月,将汇率浮动区间由0.5%进一步扩大至1%,同时大幅减少了外汇干预,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2年6月,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5.启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2011年引入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将信贷投放与宏观审慎要求的资本水平相聯系,同时考虑了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稳健状况以及经济景气状况,制定了透明的规则。

6.创新流动性管理体制

-2003年4月起,开始发行央行票据。

-2004年12月,增加了三年期央行票据品种,有效提高了流动性冻结深度。

-2003年9月起至2011年6月,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6次,其中上调32次(2008年下半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期间4次下调)。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周小川行长汇率
当时我就笑出了声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德拉吉:卸任欧洲央行行长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老太婆打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