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体验+规范训练”模式ぴ凇睹朗趸础Ⅱ》课程中的教学探索

2013-04-29孙天罡丁云

艺术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色彩教学模式

孙天罡 丁云

摘要:《美术基础Ⅱ(色彩)》是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的园林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研究以之为例,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提出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情感体验+规范训练”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规范基本造型技法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立创新的情感表达,启发学生个性化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式,从而完善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格修养与艺术文化特质。

关键词:美术基础Ⅱ(色彩);情感体验;规范训练;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长期是传统美术一统天下,忽视学生个性与情感教育,抑制了主观创造能力。而今,园林美术基础教育和后续相关设计课程甚至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或滞后现象,教学中各种矛盾也前所未有的涌现出来,尤其在园林专业,千篇一律、个性缺失的“匠人”型设计师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所有园林专业设计基础课的园林美术Ⅱ,拥有一套新型的教学模式更是当务之急。

1“情感体验+规范训练”模式的提出

當前我院开设的《美术基础Ⅱ(色彩)》课程,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范本临摹”、“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为主,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评、现场示范指导为主。而其写生形式较为枯燥,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也没有发掘更多的创造潜力,因此,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个性化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情感体验+规范训练”模式(“Emotional Experience+Standard Practice”,后简称“E+S”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在培养训练学生基本美术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立创新的情感表达能力,启发学生个性化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式,从而开启学生潜在的特长与智慧,完善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格修养,真正为以后的设计课程乃至社会工作打好美术基础。

2基于“E+S”模式的目标设定

(1)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与学习色彩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掌握专业材料性能,加强对色彩造型的认识,熟练掌握水彩表现技法,能与今后的课程学习和设计工作做到最快速有效的技术对接。主要体现为:“E+S”模式中的“规范训练”。(2)创新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掘创新思维模式与创造潜力,能够熟练将个性、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直接转换为色彩表达,引导学生敢于展现自己风格,从色彩表现为切入点,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的观察感受力、表现创造力、评价鉴赏力、分析理解力、口头表达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主要体现为:“E+S”模式中的“情感体验”。

3基于“E+S”模式的课程内容

(1)造型与表现课程。此内容可理解为美学意象表达中的“仿象”——让学生临摹、写生对象色彩,熟练运用水彩表现技法表现出对象的造型特征、形体结构关系以及色彩关系。例如室外写生训练中,要求学生对“一组植物”,自选角度与构图进行水彩写生。(2)构成与设计课程。此内容可理解为美学意象表达中的“兴象”——启发学生将色彩的感受通过自己的理解,联想展开,经过自己艺术加工,转换为表述自己概念的色彩设计。例如课堂色彩训练中,要求学生对之前写生作业构图与色调大胆改变,进行“色彩解构与重组”、“色调设计”的练习与创作。(3)联想与转换课程。此内容可理解为美学意象表达中的“喻象”——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色彩感受转换为另外一种方式来展现,比如一段文字、一首曲调、一个蒙太奇片段、一种材料表现手法等。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各种丰富的肌理效果与辅助材料进行色彩情感表达。启发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创意,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感知色彩,并能熟练、创新地运用“色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概念。(4)综合与探索课程。此内容可理解为美学意象表达中的“抽象”——以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性课程,例如欣赏与评述课,让学生自评与互评,训练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口头传达能力以及接受反馈能力;另外引入一些合作式课程内容,例如“互换角色体验色彩”、“野兽派与印象派的表达”等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的欣赏与评鉴能力,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与个性创意展现,从而更全面立体的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表现力。

4基于“E+S”模式的方案实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一方面,采用传统与规范的教学方式,从基本的室内静物临摹到室外风景写生,加强学生色彩基本能力训练,快速掌握水彩表现技法。另一方面,采用创新与实验性的多种形式:例如讨论式、合作式、联想式、体验式、演绎式等,增添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启发学生创意思维与个性表达。(2)课时分配灵活化。从以往的线性课时分配转变为点、线、交叉式等更灵活可变的课时分配方式。此门课程一共为64课时,之前教学模式是以色彩绘画能力的进阶作为课时模块分配的标准,例如前16课时为理论与临摹阶段;中间32课时为静物写生阶段;后16课时为风景写生阶段——是一种简单线性的形式。而“E+S模式”下的课时分配更应该以学生对于色彩感知与理解的进阶作为课时模块分配的标准,因此可能将之前死板的线性形式分段、割裂、叠加、重置、引入其他内容等,使得新型的课时分配更为灵活多变,也更符合培养学生综合色彩感受与表现能力的创新目标。(3)教材编排创新化。从以往的水彩技法训练教材转换为多元的启发式教材,从教条式训练转变以引导为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与理解力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材编排,更为灵活机动,也更加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能力。

5基于“E+S”模式的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互动化。从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转换为学生组内或班级范围自评、互评,最后可由教师统一总结讲评,另外也可进行作品学院、学校、社会范围内展览,引入外界的评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与活跃课程气氛。(2)评价标准立体化。从以往单一传统的绘画评价标准转换为多重立体的评价标准:基本造型与色彩关系的准确表现;色彩敏感度与情感转换能力;材料应用、个性表达、创意概念;思维发散与想象力、平面构成形式;口头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都可作为“E+S”模式的评价标准。(3)评价范围多元化。评价范围从单一的最终作业成果评价转换为中期过程阶段性评价、个性创意的表达效果评价、思想理念的评价等,范围更为多元。

6结语

基于“情感体验+规范训练”模式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手法更加多样,评价体系更加立体多元,课程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让同学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有着更大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另外,“E+S”模式的课程教学,会更有效的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其所训练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设计思维方式、美学鉴赏能力等会更好的作用在学生今后的设计工作之中;同时也为其他同类美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完善学科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何娟,孙大江.关于园林美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

[2] 夏娃.园林美术课程教学研究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0(02).

[3] 肖春霞,刘修省.园林美术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2006.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色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神奇的色彩(上)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