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2013-04-29赵丹丹
赵丹丹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提升,艺术设计人才也成为了继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之后的第三大国家建设设计人才。这也使得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以泡沫式的方式倍增,艺术设计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纵观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专业思路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成为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对于此,必须采取适宜的解决对策,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本文立足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并就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路径提出看法,以期为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促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显著扩大,各高校争相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规模急剧扩增。纵观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专业思路陈旧、自身特色不明、教学方式落后以及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的存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及培养水平,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实力成为了横亘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问题。对于此,必须明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开展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科间的交流融合,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促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1)培养模式陈旧,未形成自身特色。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开办这一专业的院校数量飞增。作为新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出现时间较短,在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中,既有重点本科,也有普通的专科,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研习了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的做法而忽略了自身实际,专科院校沿用本科院校的做法难免使得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中,众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价值缺少必要的生源定位和社会调查,高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不明显,给人才培养和后续的就业环节带来重重困难。
(2)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来看,大多数高校在授课时仍以教师为中心,在进行设计之前,教师通常会将理论知识阐述一遍,继而让学生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严重缺乏,沟通交流不足。對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也大多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进行,模式化的评定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之专业课设计阶段缺乏学生与专业实践结合的环节,不可避免地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3)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大多数高校将教学任务置于学校完成,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专业课与实际脱节严重。学生为完成强制性的作业,往往通过互联网以及图书资料参考模仿,真正由学生自行完成的设计屈指可数。由于理论知识难以与实践挂钩,学生空有理论而欠缺实际操作能力。设计中的陈旧、缺乏新意等弊端充分暴露,方案的创新性严重不足,蕴含的设计价值也是少之又少。缺失超前性的设计作品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欠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要求。
(4)学生的就业前景不甚明朗。如前所述,艺术设计专业的快速兴起使得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与日俱增。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忽略了自身实际和学生的能力现状,过度沿用传统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条件的日益放开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高校大军队伍,这不可避免地给学生的就业带来沉重压力。在缺乏新意、有失特色的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突破重重就业大关、抢占就业先机着实不易。
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1)明确培养目标,形成自身特色。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和院系的高校中,学科设置层次不尽相同,这既有研究型、综合性的重点高校,也有单科类或普通类的高校。有的高校侧重于工程结构,亦有注重艺术设计创意。在众多高校中如何形成自身优势、获取社会的良好口碑就需要高校在明确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发挥学科建设的优势,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以江南大学为例,其前身为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历经多年发展,江南大学之所以在国内兄弟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源于其从创办至今都秉持着自身的办学方针,并将培养实用性的艺术设计人才作为办学理念。因而,高内开始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应以此为借鉴,形成鲜明特色和自我优势。
(2)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交流。与其他学科不同,艺术设计学作为具有时代感和活力度的学科有着高度交叉性、综合性和边缘性。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新时代的艺术设计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实现与信息化的融合。
课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要注重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可以通过课程的交叉、项目的合作等达成一致,从而促使更大程度学科交叉的实现。此举不仅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自身的发展,更有利高校间活力的提升和整体实力的上扬。
(3)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传统课程相比,艺术设计专业除了文化课程外更需注重专业课的深入探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就需着重对设计专业进行研习。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审美能力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也就对学生提出了思维活跃的要求。为了充分拓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断提升,高校应积极营造艺术设计分为,譬如开设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或是举办各类艺术设计活动和比赛,适当对学生予以奖励;还可以带学生出外参观考察,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设计出更多优秀作品。
(4)坚持产学研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办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成才,帮助学生顺利迈入社会,成为社会需要型人才,并通过工作展现自身价值。因而,艺术设计专业要坚定地面向社会,坚持产学研三结合的办学模式,为将学生顺利输送社会奠定基础。一方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校应更新观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学校、企业和教育研究机构三方的共同合作下完成高层次专业知识课程的开发,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办企业的形式共同进行科研开发,在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就业平台的同时增加高校的整体实力。
3结语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形成高校的自我特色,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就需高校立足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在明确目标、革新方法的基础上大力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型人才、顺利将学生输送社会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海涛.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10(01).
[2] 王晓芬.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艺术教育,2011(05).
[3] 李琳,张权.论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J].艺术教育,2011(05).
[4] 杨虹.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8).
[5] 刘成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策略分析[J].大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