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大公司抄袭
2013-04-29
大公司到底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 郭子威
有些时候,你发现某大公司和你进入了同—个竞争领域。先别自乱阵脚。
首先我们耍弄清楚,大公司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由若干个事业部>大部门>中小部门>项目组构成。我们品头论足说××公司的产品做得很好,其实是某几个项目组实力非凡。如果不与他们正面对抗,其他组做产品也就是60出头的平均分。难道你连产品70分都没有自信?没这自信你还做什么?
然后你应该看看做这个项目的部门,主营业务是否和该项目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由于野心的驱动,部门主管常常会批准一些和主营业务关系不大的,想象空间又很大的项目,妄想别错过金矿。然而这只是投石问路,主要的资源仍然在主营业务线集中,更不可能忍受平缓的增长曲线。外界看见“××公司悍然进入××领域”……只有做这个项目的团队甘苦自知,时间紧/期待高/投入少/管理制度别手,不挂基本上不可能。
大公司的资源多。能集中调度以提高利用率,但家底再殷窦,也经不起摊薄到每个项目上。即便项目经理抢到了(勉强够用的)公共资源,还得面对分配资源的随机性问题。由于公共部门采用派单制,大部分人员既无法全程参与,也很难真正融入项目组里边,“应付了事”的心态极为常见。
同时,大公司对新业务往往缺乏耐心和远见。老板毕竟不是天网,不可能什么都懂,尤其对新拓展的业务,一旦超出了其成功经验领域,只能靠KPI来判断项目前景,即阶段性的项目考核。若不能看到短期数据利好,则支持度快速下降,资源供给减少,方向盘立刻打到一条名为“黄泉”的路上。预见到灭顶之灾又会干扰项目经理的判断,往往使些目光短浅,饮鸩止渴的烂招出来。
大公司在新业务态度上的软肋,根子还在公司高层身上。所谓高层,最低也是管轄几百人的大员,行政事务缠身,无法专注于业务。故而对于市场拓展,大部分高层混合了视野狭窄与刚愎自用这两种特质。即使新项目能够得到高层支持,这支持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会给你喂足粮草,钉好蹄铁,同时也给你戴上嚼子,圈定方向甚至策略。那么高层指定的方向策略出错呢?恭喜,项目挂了。长官意志令如山,最怕长官是外行。
总之,在大公司里做产品的雷区多多。与内部环境作战所使的力气,往往占到血槽的2/3强,只留下不足1/3去对付市场。它抄你,不见得就打得过你。它是个大家伙,但也喜欢把两个脚拇指绑起来走路。在多数情况下,大公司的新项目只是全身挂满钻石镣铐的虚弱巨人,被活活抄死抄残多半说明你太逊色,而不是大家伙太凶恶。
鲨鱼进不了的游泳池 陆怡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应对大公司抄袭这个问题,应该在决定创业之前就想清楚。有经验的创业者在决定创业前,一定会做SWOT分析(企业战略分析),来思考如何应对潜在对手的竞争,其中就包括来自大公司的竞争。
通常,大公司在资源和品牌等方面有优势,而创业公司则在决策速度和高效执行能力等方面有优势。如果创业公司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其能够弥补资源和品牌的劣势,那么创业公司是有机会打败大公司的。
这个观点说起来很美好,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大公司在资源和品牌方面具有的绝对优势,使创业公司很难通过自身优势与之抗衡。此时,选择创业方向很重要,要让大公司不愿意抄袭,或者让它的资源和品牌优势不容易发挥出来。
怎样能让大公司不愿意抄袭呢?很简单,挑一个小一点儿的目标市场,因为目标市场有多大,就决定了将面临的竞争对手会有多强。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如果你的目标用户上亿,就算大公司刚开始没有注意到。但总有一天会发现,并成为你的竞争对手。相反,如果你的目标用户只有几百万,对方往往会觉得市场太小,不值得投入。有很多创业公司会选择做一些小工具服务特定客户,利润也很不错。但这些利润大公司看不上,所以不愿意涉足。
当然,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希望做一些有大量目标客户的产品。这时就应该选择那些让大公司在资源和品牌等方面优势不容易发挥的产品。
有些移动应用就属于这类产品。对大部分移动应用来说,做一个App,只需5到6人的团队。而大公司无法单纯通过加大人员投入的方式加快开发速度。有时投入了过多的技术人员,可能反而由于内部沟通成本太高,导致产品研发速度变慢。此外,有些移动应用通过口碑传播,几个星期内就可能积累百万级别的活跃用户。而大公司即便有很多营销费用,也“有力使不上”。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大公司在资源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对不同产品的“杀伤力”是不同的。
比被抄袭更可怕的,是被排挤出市场 王学强
商场确如战场。当同样一款产品或服务,在争取具体市场用户的比拼时,可能确实比较“血腥”。但无论你如何用心良苦,也改变不了用户是上帝并拥有最终选择权的道理。所以商场战争最重要的心态是:我们是否拥有让用户最终愿意选择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看似是公平开放的,但市场也会因人而割据垄断,这种情形下,大公司比创业公司更具发言权。任何产品或模式一旦投入使用,都只有一定程度上的技术保密,很难不被“抄袭”。所以重点应放在防范产品或服务如何不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由于创业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创新产品,更能优先解析市场模式,所以拥有优先占领市场的机会。如果还能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上合理化演进,那么即便出现恶意竞争的排挤,也可通过法律途径保障。
但如果只是好想法,并无实力实现,而由大公司凭借实力实现了,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本质上,你在大公司成就了该方向上的价值,对社会而言,这也是种积极的贡献。
这时,谋求合作也未尝不可。这里的合作是一种广义上的说法。创业者可以试着寻求另一家大公司看其是否有兴趣收购自己的产品,或者借助大公司的平台进行更有效的宣传,也可以与对手谈判,让产品的定位各自有所差异。另外,大公司的一些好想法,创业者也一样能够进行抄袭。市场足够大的话,合作共存、和谐双赢的局面也不是创业者不能接受的。
此外,我们要相信世界上有很多好想法,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即便是专利,也是有期限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原则,不应为了私利,据价值为己有。
抄袭伪命题 潘晓良
如果只顾着在大公司下游捡钱,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捡到一些,但早晚这些钱都会被大公司收走,这时不要怪它们抄袭,其实是你“挡”了它们的路了。所以我认为应对抄袭的关键是,你要比大公司站得高、看得远。
我曾经去硅谷拜访过一位创业者,他的公司还处于初创期,团队一共只有3个人。这位创业者告诉我,他的项目正在东部的赞城尝试。这引起我极大的好奇,为什么要在费城尝试?在硅谷附近不是更方便吗?
他说硅谷周围特别容易被人发现,而且他担心的并不是大公司抄袭,而是其他创业公司的抄袭。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根本就不担心大公司抄袭。因为大公司的速度不够快,反而是小公司的效率更高、更容易抄袭。你看,人家在创业初期就未雨绸缪了。
“创业公司如何应对大公司抄袭”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是伪命题。世界上本身充满了抄袭,乔布斯抄袭了施乐的图形界面,之后又被比尔·盖茨抄走了。但这不就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吗?如果大公司不抄袭你了,能保证其他的创业公司不抄袭你吗?
“抄袭”这个问题,就如同小孩子打架,别人给你一拳,你就不会打回去吗?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创业公司站得不够高、拳头不够硬,而且也还不知道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