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化异化理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2013-04-29李丽敏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翻译

李丽敏

摘要: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电影片名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以归化异化理论为基础,结合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归化异化翻译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归化异化理论 英文电影片名 翻译

引言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优秀外国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一门综合艺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让观众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为其了解绚丽多彩的异域文化、人文风俗提供了机会。电影片名能够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揭示剧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观众接受异域风情的电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片片名的翻译若能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与影片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吸引译语观众,激发其观看欲望,则对于影片的市场推广与文化传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片名翻译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精华,由于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和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需要考虑在不同文化中翻译的可接受性和社会需求,传递独特的美学特征,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片名翻译应该按照一定的翻译方法,译者应通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来处理源语中独特语言形式和文化传统。在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有两种处理方法:归化和异化。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归化法”(domestication)和“异化法”(foreignization)两种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是指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文化传统习惯来取悦译语观众,而异化翻译策略完全忽略目的语现成的表达方式,以符合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进行翻译,追求新颖与异国情调。

一、片名的归化翻译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带来了电影片名翻译的不同取向。“归化派”认为译文应以最贴近目的语的形式进行翻译,创造目的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这样增加了本土化因素,符合本土文化特征、审美情趣与接受力,淡化了异国文化带来的理解障碍。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东西方的不同思维方式在语言文化上有所体现。西方人的思维是逻辑性的直线思维,崇尚个体,重分析和细节,从局部细节着眼,强调开门见山,具体准确,直截了当。反映在电影上则多以故事情节中的具体人、物、事、地点作为影片片名,如Rain Man,Hamlet,Casablanca等。中国人重共性,重归纳,赋有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曲线思维特质,强调含蓄婉转、迂回曲折。这种审美心理对汉语有巨大影响,中国观众习惯于接受概括影片整体内容的片名,因此,短小精悍、音韵和谐、简洁明快的四字格因其文字美感与音韵的回味无穷而备受青睐,如The Great Waltz《翠堤春晓》、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Moon Light《披星戴月》、Speed《生死时速》、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等归化译名因其满足中国大众的审美心理而极具感染力。

译者除了应发挥中文优势之外,还应常用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的四字结构,不拘泥于片名形式上的对应,用富有意境、概括影片内容、富有美感与情趣的语言进行翻译。如电影Salt of the Earth若是直译,则为“地球的盐”,这样的异化翻译只会让中国观众摸不清头绪。其实这个词组来源于《圣经》:盐非常贵重,并被认为是“尊贵”的象征,Salt of the Earth在西方文化中指代社会的精英,而电影里也讲述了美国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剥削,为争取权益与保障所进行的正义斗争。影片按归化策略译为《社会中坚》贴近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恰如其分地突出了电影主人公的豪迈勇敢。影片片名翻译如果不顾及文化因素,不顾及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就会直接影响到影片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另一部影片Mission Impossible讲述了中情局特工执行任务时遭遇内奸陷害,经过惊心动魄的交锋后,终于胜利归航的故事。此片名若直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除了在文采与音韵方面无任何出彩之处外,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情节也丝毫得不到体现。《碟中谍》的归化译法不仅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而且把环环相扣的紧张悬念充分体现出来。在美国影片Sister Act中,黑人女歌手迪劳丽丝为逃脱杀手追击,躲进修道院成为一名临时修女。她一改修女温顺内敛的形象,活泼好动,并在唱诗班大胆创新,使用通俗的流行曲调吟唱,她的热情开朗逐渐让人们开始接纳并喜爱上这位与众不同的修女。若采用直譯法译为“姐妹行动”,就会给中国观众以误解,以为是一部动作片或警匪片。《修女也疯狂》这一译法概括了影片内容,突出了主角个性,当“修女”与“疯狂”联系在一起时,自然而然激发起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很快记住。在影片Speed中,退休警官培恩在电梯内放置炸弹,并以13名人质要挟索要一百万赎金。特警通过机智勇敢排除了炸弹威胁,在关键时刻救出人质,但培恩趁机逃跑,特警跟培恩斗智斗勇,最终经过一番追逐搏斗,正义战胜了邪恶。电影片名被译为《生死时速》,给观众带来无限遐想,激起观众观看电影的强烈欲望。若按照异化翻译策略译为“速度”,则翻译语言就过于平铺直叙,难以引起中国观众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电影The One是一部科幻片,讲述的是在平行宇宙存在的情况下,富有正义感的警察盖勃瑞不得不挺身而出,阻止邪恶的盖勃瑞称霸宇宙的故事。片名若被译为“这一个”,则会被广大中国观众迷惑不解,《宇宙追缉令》这一译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电影风格与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归化翻译的译名使原题“本土化”,呈现出了意境美感,充分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审美接受力,拉近了影片与观众间的距离,产生了良好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二、片名的异化翻译

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多于异化翻译,但这并不否定异化翻译理论的可行性。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民族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人们接受外来文化的承受力不断提高,使异化翻译的存在变为可能。归化和异化翻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矛盾共同体,不是相互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异化翻译主张保留源语的风格、特色和文化差异,避免使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追求新颖、具有异国情调的语言,原汁原味地传递原文的异国文化特色,让观众领略到异域风情。

异化策略在片名翻译中的应用比较常见,观众可直接领略片名中所传递的独特西方文化,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如Rain Man《雨人》、The Shaw 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The 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Chicago《芝加哥》、Gladiator《角斗士》、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Saving the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Schindler List《辛德勒的名单》等。

异化策略可以让观众置身于新鲜陌生的异域风格之中,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如果译者完全采取归化译法,片名所传递的文化差异就会被掩盖。旧时观众由于与外来文化缺少沟通交流,因此更多地依靠本土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了解外来文化,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现今的中国观众可以更加乐于以开放的姿态认识文化差异,感受源语所承载的异域特色,并坦然接受外来文化以扩展经验视野。随着观众对于外来语言与文化的不断加深与了解,片名翻译会逐渐由归化趋向异化。Bodyguard译为《护花倾情》是典型的归化翻译,但是《保镖》的异化翻译如今也备受欢迎和广为流传。电影Casablanca最早采用的是异化翻译《北非谍影》,此名概括了电影的大意,显得简约、明了。但如今,英语在中国的推广使得年轻人更易记住按照英文语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名称《卡萨布兰卡》。

观众欣赏一部影片的目的就是了解文化,外语影片译名应囊括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并为观众呈现西方文化的韵味和美感,因为重视文化内涵与差异,才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促进文化交流,译者有责任让观众体验别样的“洋腔洋调”,将片名中文化信息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因此,异化不失为促进文化交流,扩展文化融合的有效方法。

结语

电影是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口,为丰富人们的生活,拓宽文化视野,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片名是画龙点睛之处。译者在翻译片名过程中應结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灵活合理采用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展现各自特有的艺术魅力,传递主题内容,提供审美愉悦,激发观众热情,得到译语观众的接受与喜爱。

参考文献:

[1]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2]杨宇光.黄关福.英汉英美社会生活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3]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徐华英,云虹.试论英语中西文化导入的人文背景[J].时代文学,2008(4) .

猜你喜欢

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