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4-29丁雪冬
丁雪冬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很多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都把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主要对应用技术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培養出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等一线岗位,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关键词:应用技术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1 应用技术本科学生的特点
应用技术本科学生是以“三校生”(即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为招生来源。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三校生”选择到大学继续深造,针对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本科教学管理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因此,制定一套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教学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功能,还能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有效提高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推动应用技术本科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2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1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1”人才培养模式也称“顶岗实习”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需要3年时间完成学校规定的基础理论课程,掌握了解基本的岗位技能后,在第4年去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到了企业后,有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学生能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强化岗位技能,在实习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可以自主选择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走上工作岗位,完成过渡。
2.2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制定,应当以社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合作方案。学校需要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就需要加强专业建设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渐进式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与能力标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完善。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体系,要强化基础课课程,要按照学生选课的比例,按照方案要求和学生发展个性的原则,精心设计专业课的内容,要及时更新。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用在校三年时间学完并掌握全部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往往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略实践技能,学生到实际生产中,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差。而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深入现场从事生产实践的机会太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会学生理论基础后,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第一线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理论结合实际,有效地运用起来,提高自身实践技术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使“双师”素质得到提升。
在教学手段上,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就应该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实习,掌握理论取得一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学校需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时间环境,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如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利用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形成良好的应用技术本科段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做好本科教育不断线的培养。
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应用技术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是否校企合作愉快。现如今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就需要利用新的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就是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以指导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利用两者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理论结合实践,来培养适合企业第一线、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1]而实践证明,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企业增加自身效益的有效途径就是校企合作,也是学生最快适应社会的最佳方法。
校企合作也不能只做表面文章,需要真正意义上深层次的进行校企双方的合作。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就要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优选毕业生直接进行人才培养,还要让学校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使师资力量得到锻炼,而企业的科研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宗旨,校企合作就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步伐,有利于高等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有利于高等院校办学实力的增强,校企合作可以让教师走出封闭办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将教学延伸到企业,又将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以正式职工身份进入企业实习,能提前了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增强了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养成教育。
根据调查表明,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这些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提高学生现场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只单纯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生产实践的动手能力。为了让毕业生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铺平道路,就要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学习来满足此条件。[2]所以,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除阶段性实习实践外,要利用一年的时间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自己职业需求能够有一个重新定位,能够较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自我调节,自动磨合与社会的节点。
需要强调的是,顶岗实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实习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它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学生和企业数量多,岗位类型多、刚性任务强,实习地点分散且远离学校等特点,如何加强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和学生的安全,是摆在每一名教学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和安全协议,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不能“放羊”式粗放管理,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加强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教育,建立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可行,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支撑。要不断加强信息反馈和顶岗实习方案修正工作,不断促进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纵观就业率高的高校,其原因就是他们校企合作办得好,或是学校在实习实训方面加大力度。因此,实施应用技术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企业吸纳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学校锻炼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有机会进入自己满意的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3-4.
[2]张红升,王庆生.浅议校企合作的原则与途径[J].高等教育,2007(21):123-125.
[3]张洪友,鞠晓峰,王春仁.浅淡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