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村悲喜录

2013-04-29安钟汝

商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郭家秋生楼房

安钟汝

老伴病逝后,郭盖疯了。

郭盖是安营村的村民。他能种地,他的西瓜产量能比别人高出三分之一;他善养猪,他的猪总比同村的猪高出五毛的单价;他会做人。曾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各家的红白喜事都离不开他撑场子。并且,过去三十多年,郭家一直是村中的旺户。

村民们都说,郭家老宅的风水好,现在风水破了,郭家就破了。这也许是真的——

2005年,安营村开始整体搬迁。郭家传说中的风水宝地再也保不住了,郭家败落了。村民们免不了一阵叹息。然而,世事变迁总是悲喜夹杂。八年搬迁,过去安营村里像郭家一样的旺户大多败落,那些曾经最不受待见的人。却不知不觉成了村里的“新贵”。

郭家的“风水”

从远近闻名的“讨饭村”,到方圆百里的经济龙头村,安营村的发达离不开郭家。

这里本是豫东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落,200户人家,600多口人。因为土地贫瘠,黄沙漫漫,郭盖这一代乃至上一代上上一代安营村村民几乎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为了改变命运,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来回折腾,种过烟叶、栽过果树,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郭盖的父亲郭夯头从外面带回一包花生种子埋进自家沙地。

花生喜欢沙地。郭家很快挣了钱,安营村村民纷纷效仿。两年后,安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花生产地。“讨饭村”富了起来,很多人盖起了大瓦房。

当时的豫东平原,刚走出靠红薯充饥的荒岁,又赶上改革开放,人们正睁大眼睛寻找致富机会。不到五年,以安营村为圆心,方圆几十里,农田里的经济作物全是花生。

花生种植面积扩大,价格就下跌。学精了的安营村村民再次利用黄河沙独特优势,引进良种西瓜,两年时间。又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基地,每年每户单靠西瓜种植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不过,西瓜怕重茬,同一块土地连种五年西瓜,产量就会下降三分之一,并且容易发病。到2000年,安营村连片的西瓜得了小叶病,西瓜开园季节,近乎绝收。

这一次村里站出来的是郭盖。他提议搞养猪。

世世代代种地的村民并不看好郭盖的尖嘴猪仔。但没想到跟村民自家养年猪要七八个月才能出圈不同,三个月后,郭盖的猪就出圈了,十五头猪,卖了九千多元——相当于十亩地一年收入的总和。村里沸腾了。

当年秋收结束后,村支书组织了一次村民代表会,把郭盖请到了上座。

养猪经济

安营村从此形成了以养猪为主,种植花生、玉米、大豆等易于管理的经济作物为辅的经济形态。

那时候,安营村到处是猪圈,臭气熏天,苍蝇乱撞。到了傍晚喂猪时间,到处是猪叫,到处是人们唤猪的声音。在这里,完全体会不到农村恬淡的生活气息,这分明就是一个巨大的养猪场。

即便如此,安营村的村民却极为兴奋。因为财富在这种乱哄哄的氛围中快速积累、膨胀。以2003年为例,当年安营村在圈的品种猪一直保持在5000头左右,按一年出圈三次计算,该村生猪养殖年产值在1200万元左右。

围绕养猪行当,安营村还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配套行业。

5000头猪,每头猪早晚各喂一次,一次1.5公斤饲料,每天就需要15000公斤饲料。于是,有村民开始创办饲料代销点。

为了节省成本,很多村民将自己地里自产的玉米、大豆打碎掺入饲料中,于是,又出现了玉米大豆加工站。

另外,有年轻人专门去学习了兽医,成立了兽医诊所。

还有些人,看上了村里巨大的生猪交易量,充当交易中介,但这种生意并不能摆在明面上做,因为,赚乡亲们的钱会被大家看不起。

大山是村里比较有文化的养猪大户。他曾想整合一下村里这些零零碎碎的配套行业,做一个综合性的养猪服务中心。因着这样的目的,他做过一个统计:

2003年8月,安营村总住户203户、养猪户198户、在圈猪5009头、从事生猪养殖配套服务的34户,包括饲料代销8家、饲料加工点6处、兽医5名、磅秤出租7家、隐形中介8人。

靠着养猪,财富在村中层层积累,当时,安营村大部分村民都有5万元-20万元之间的存款,安营村财富规模达到3000万元左右。

财富决定地位。村里甚至有说法,谁家的猪肥,谁家的媳妇就漂亮,谁家的苍蝇最多,谁家的财富就多。

郭盖家就是一个典型。他家的猪很少生病,并且出圈快,身形好,价格卖得高。名气传出去,为给郭盖两个儿子找对象,媒婆都把他家门槛踢烂了。最后郭盖精挑细选,为两个儿子定下了邻村两个并蒂“村花”,艳羡死了邻居们。

不仅如此,郭盖、大山、大猫这些养猪大户,还成了村里最有威望的人,红白喜事离不开他们,村里的纠纷也由他们调节,村委会上说话算数的是他们,甚至与外村外交活动也是他们几位负责。

搬村(一)

直到2004年,一场大水彻底改变安营村的稳定格局。

这年夏天,豫东地区下了两场大暴雨。安营村地处低洼,四周的积水全部流入,半数村民受灾。有村民提出,能不能把村子搬到一个地势更高的地方去,避免再次遭遇水灾。

村里为此开了一次大会。但支持搬村的村民不足三分之一。特别是郭盖等养猪大户坚决反对。因为搬村,意味着他们现有的猪圈全部拆除,损失极大。第一次搬村事宜就此搁置。

半个月后,又一场大雨袭来,村里农田被淹、猪圈被淹、粮仓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万元。更要命的是,积水过后,闹起了猪瘟,两个月内村里损失了几百头猪。

这次,村支书拿着搬村意向书在村里转了一圈,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按了手印。

但万万没想到,原本局限在村子内部的一个决定,却被上级政府高度重視,甚至被上升到战略层面。

早在2003年,新农村试点的概念就开始在豫东地区流传,但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在豫东任何地方推行。现在安营村村民的搬村意向书到了上级政府的手里,一拍即合。就这样2004年,不是行政村、距离县城较远、工业经济几乎为空白的安营村,竟意外成为豫东地区第一个新农村试点。

村民们似乎不再完全掌控村子的命运。

政府提出将安营村搬迁至329省道附近,统一规划,每家四分宅基地,全部规划为二层楼房,因为搬迁属于村民自愿,搬迁费用全部由村民自行承担,搬迁期限为三年。

这下安营村的村民傻眼了。最大问题是,上楼之后,在哪里养猪?盖完楼之后,哪里还有钱生活?

村民们拒绝搬迁。最后政府妥协。为了树立新农村形象,只要求村子靠省道的宅基地建设楼房,后面的宅基地可建设平房等普通住房。

——谁傻谁才选择靠公路建楼房。没办法,按照农村特有方式解决,抓阉。

搬村(二)

郭盖逃过一劫,抓到了靠后的一处宅子。

另一养猪大户大猫却很不幸,抓到了靠近公路的宅基地。“一栋两层楼房,要十几万元,以后怎么过啊?”那段时间,大猫见到熟人就唉声叹气。最后他寻思着,自己能不能出点钱,把抓到的阄和郭盖交换呢?郭盖家大业大,或许愿意盖楼房呢?

郭盖没有同意和大猫交换宅基地。他自己的苦处自己最清楚。

这些年来,郭盖养猪是积累了一笔钱,但他老伴得了糖尿病,需要大把的钱去保命,同时两个儿子还要娶媳妇,彩礼都要十几万元。在没有找到别的营生之前,只能靠这些钱维持生活了。

郭盖在新的宅子上规划了六间平房,两个儿子一人三间。大猫只好背负压力,在靠近公路的宅基地上盖起了楼房。

然而就在郭盖的房子准备打地基的时候,最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儿子的未婚妻突然把结婚的彩礼退了回来,解除了婚约,转头和大猫的儿子订婚了!后来郭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人家姑娘看上了大猫家的楼房。楼房漂亮啊,建楼房,那肯定得是有钱人家啊。

郭盖为这事儿很是郁闷,但他还是坚持不建楼房:农村人。建楼房有什么用?!

没想到郭盖的倔脾气激起了儿子的不满,和老郭吵了一架,儿子离家出走了。

为了让儿子回家,郭盖最后终于改变主意,把平房改成了楼房。

郭盖的经历成为安营村村民的深刻教训——不盖楼房就娶不到媳妇。将要嫁来的未婚妻们似乎不约而同地对安营村的公公婆婆们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要求:要结婚,就建楼。再往后去,村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盖不盖楼房,已经跟娶媳妇无关,而是和做人有关,不盖楼房,就意味着没钱,没钱就意味着前几年猪没养好,猪没养好就意味着这家人懒惰。

在乡民社会里,这种舆论压力是凉人的。最后。所有的村民都改了主意——盖楼。

安营村开始大兴土木了。

“新贵”

按安营村现已建成的楼房计算,2005年-2008年三年时间,建成了一百三十栋楼房,每栋楼房的成本价是12万元,三年间,有1600万元的资金在安营村流动。加上修路、平场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新村建设费用超过2500万元。

当时的安营村,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

圍绕这个工地,形成了临时的产业形态,而正是这个临时的产业形态,促使财富在流动中重新分配。

秋生三十多岁,在安营村养猪经济正红火的时候,他家一口猪没养,而是他奔往县城建筑工地打零工。他很少在家,在家的时候也是身着白衬衣,头上涂摩丝,说受不了村里臭烘烘的味道。当然,那时候村里人也瞧不起他的“讲究”,见面就奚落他为“城里人”。尽管常年在城里,但秋生并没混出什么名堂,腰里别的BP机是假的,手里拿的zippo打火机是假的,甚至嘴里叼的红塔山都是假的。

到搬村的时候,村里的猪全部卖掉了,村里没臭味了,秋生也回到了村里。凭借在县城工地的关系,秋生搞到了一些脚手架,拉拢了村里十几个会建房的人组成了一个建筑队,自己当起了工头。当时,每栋楼房的劳工费用平均在3万元左右,30天工期,一栋房子安排10个工人,一个工人每天能分到工钱80元,秋生自己则可以得到200元。

因为旧村拆迁期限仅仅为三年,所以,村民都急着盖新房,秋生的工期排得满满的,并且工价一直往上涨。

2005年,秋生一年时间挣了十几万元,相当于郭盖养猪五年的财富积累!

别的村民看到秋生的建筑队如此红火,也开始仿效,一时间,安营村组建了四个建筑队,队伍里的工人全是本村的村民。

房子盖好需要装修,村里又出现了装修队,道路需要平整,有村民买了挖掘机。

2006年,村里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人数达150多人,家家兴土木,户户搞建筑。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迁村运动中,有的人败落了,有的人发财了。安营村的变化,从来没有如此剧烈过。

给两个儿子一人盖一栋房,郭盖一下子花了二十多万元。老伴病情恶化,郭盖再拿不出钱给老伴看病,几个月后,妻子去世,郭盖郁郁寡欢,最后竞疯了。到现在,疯疯癫癫的郭盖整天在村子里游荡,遇到人就念叨:我的猪出圈了。孩子他娘出院了。郭家衰落了。

大猫盖了四间楼房,算是因祸得福,帮儿子撬到了郭盖的儿媳妇,但儿子结婚以后,大猫就被儿媳妇赶了出来,与老伴在田里搭了个塑料棚子,艰难度日。

而那些曾经在村里默默无闻的人发财了,以他们为主体,形成了安营新村新的经济形态。

变了的和没变的

2009年,豫东地区第一个新农村试点工程全部竣工。近二百栋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成了典范。而新村的村民,亦是笑语盈盈。

秋生等几个包工头三年时间,积累了几十万元的财富,成为村里新的红人。现在,秋生的建筑队规模已经达到五十多人,还购置了两台挖掘机,承包别的村新农村建设工程。他已经很少去工地,高枕无忧地当起了老板。上个月,他的“豪宅”竣工了,是村里最豪华的楼房。站在琉璃瓦映衬的阳台上,他可以用真zippo悠闲地点燃一支中华香烟。

秋生还唤回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席军。和秋生一样,原本在乡亲们的眼中,席军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家伙,家底薄,整天又游手好闲,受人歧视。

没想到回村以后,席军开了一个茶馆,又“引进”了苹果机、自动麻将桌、台球桌,开办了安营村第一个休闲娱乐中心。

过年的时候,外面打工的青年男女都赶了回来,聚到席军这里吃喝玩乐,每天给席军带来七八百元的收入。平时,秋生也常常带客户来这里消费。也为席军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养猪经济戛然而止,又让一部分村民把经历重新放在土地上。

大山就是典型,盖完房子以后,他还有些余款,就集中了村里闲置的耕地,种了三十几亩的西瓜,去年一年产值就达到6万元。他的成功。让西瓜经济很快又在村里普及起来。

因为新村紧邻329省道,距离连霍高速也仅有三四公里。交通极为方便,加上安营村西瓜的名气,附近形成了一个自发的西瓜交易市场。邻村农民来出售西瓜,全国各地的商贩来批发西瓜,这又给安营村村民带来了农业生产之外的发财机会。

有村民开了饭馆、超市、小型加油站,专门接待外地的商贩。还有人购置了磅秤,做出租服务,为西瓜交易提供方便。

现在,安营村依然是方圆几十里的自然村中经济最活跃的村庄。这里有7家超市、4家餐馆、3家娱乐中心、7个磅秤出租户、2个诊所,另有新村建设结束后留下的三个建筑队,承包其他村的建设工程。

至今为止,村子里百分之十的家庭彻底脱离了农业生产,另有百分之三十以农业为副业,百分之二十的家庭农业和其他行业并重,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已不足百分之四十。

巨变之后,安营村似乎又沉静下来。新的“风水”、新的经济、新的主角、新的故事,却又似乎比以前更热闹……

猜你喜欢

郭家秋生楼房
关于旧楼房改造处理技术探究
祖国,我爱你
楼房
“楼房”与“平房”
楼房魔方
鱼翻塘
酸白菜的滋味
大金鹿车子
郑州郭家大院的空间构成及其使用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