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得绿罗裙

2013-04-29刘悦

做人与处世 2013年9期
关键词:诗三百温柔敦厚白露

刘悦

妹妹问我:“什么是‘弃捐不复道,努力加餐饭?”她扑闪着美丽的脸庞上的大眼睛,很天真。

本来,要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明白《古诗十九首》里的温柔敦厚,是很难的。她豆蔻年华,哪里知道生命里的无奈和隐忍。

正是橙黄橘绿时,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一个韶华已逝的女子,她知道远行丈夫的难处。于是本来已经吃不下去的饭,又被努力地咽了下去。

这样对温柔的克制和一往情深,我们都不是生来就可以懂的。都要爱过了,怨过了,安心了,然后才会在这样的故事里掉泪。所以我只好对她说,这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说,什么都不要再说了,我会努力吃饭的。我知道,她不懂。她不懂好好吃饭和爱情到底有怎样的渊源。她心里的爱情,是美人名士出将入相,是红尘做伴浪迹天涯。她看不起一饮一啄间的深情。

《礼记·经解》中说:“温柔敦厚,《诗》教也。”于是,兩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诗三百,思无邪。而无邪中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份温柔厚重的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信誓旦旦,但是那字里行间的温柔敦厚却流淌了两千年,没有多余的修饰。她以一种静默的柔软,一直美丽着。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记得语文老师这样说过,曾有学生将“玉阶”和“白露”认为是人名而对诗歌进行鉴赏。初来觉得好笑,可是不久又有点淡淡的悲哀。也许是我们现代人太习惯把感情表达得太直接、太不加修饰了吧,才会对诗歌有这样的理解。我们已经习惯了对远行的人打电话、发邮件。有谁还会待到白露侵罗袜之时,还在空空的玉阶上痴痴站立?在久等不回时还傻傻地望月抒怀?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破晓时分,夜雾渐消,天色微明,西下的残月斜照着离人脸上的涟涟别泪。互诉衷肠,相期后约,说了很久,却仍频频回头,觉得语意未尽。阔别日久,相思更甚,看见青青碧草,就会触景生情,想到曾经的恋人。

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在现代又会是怎样一番模样。是号啕大哭,还是贸然私奔?可是我们还是更愿意让自己心灵的缝隙间,渗透那样美丽温润的言语。没有愁绪,只有思念和回忆,淡淡地甜着。毕竟等到江山都已老去,蓦然回首,不知谁还会有那份“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运气?轰轰烈烈的激情总比不上一生一世平淡相守。

这个世界不会有太多时间,给你华丽转身,所以,珍惜那份生命中的柔软与温存,我们只有一生。

编辑 张金余

猜你喜欢

诗三百温柔敦厚白露
白露之露从何来
白露 秋分
陈子龙论“温柔敦厚”——兼论中国古代范畴阐释中的“既/又”思维模式
白露
浅谈《诗三百》的“采诗说”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白露
沈德潜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韩愈《元和圣德诗》规模《诗三百》辨
诗歌的表达方式上的“温柔敦厚”观简论